车辆底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0379发布日期:2023-06-21 18:2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车辆底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制造,尤其涉及车辆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目前对车辆排放超标问题的检查和治理日渐严格,车辆尾气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2、目前大部分的货车尾气处理都采用尿素水溶液和后处理scr(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生产氮气和水,由于尿素水溶液水解成氨气需要合适的温度,而车辆工况的频繁变化和发动机热管理的控制可能导致反应过程中的水解温度不足,进而产生半水解产物三聚氰酸和缩二脲,从而引发后处理结晶,造成车辆限速限扭,使得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进行维修,严重影响用户使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用户对载货车的时效性、可靠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海鲜和快递等货物更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因而尿素结晶导致的车辆限速限扭甚至停驶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车辆中设置固体储氨装置缓解尿素结晶的问题,但固体储氨装置需要在车架上的占用空间,因此会造成车架上各个结构的布置不便,易发生干涉问题;并且,由于增加了固体储氨装置及原有结构的外置设计,也不便于在车架上为工具箱等结构的改装预留出足够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底盘及车辆,能在缓解尿素结晶问题的同时,使车架上的各个结构合理布置,并能为工具箱等结构的改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车辆底盘,包括:

4、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下方设有发动机总成;

5、储气组件,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后侧,且所述储气组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内侧;

6、空气处理组件,设于所述车架的一侧,且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后侧;

7、后处理器,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内侧,所述后处理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

8、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连通所述后处理器的另一端,以对所述后处理器进行喷氨处理,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与所述空气处理组件设于所述车架的同侧,且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与所述空气处理组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呈预设间距设置,通过所述预设间距为工具箱和淋水箱预留改装空间。

9、可选地,所述储气组件包括若干个储气筒,所述车架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梁,所述储气筒设于所述车架内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10、可选地,所述车架远离所述空气处理组件的一侧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后侧,所述蓄电池设有燃油粗滤器,所述燃油粗滤器的后侧设有油箱,所述储气组件与所述油箱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内外两侧。

11、可选地,所述后处理器和所述储气组件均设于所述车架内侧,且分别靠近所述车架相对的两侧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包括主氨罐、快速启动氨罐和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一端连接所述后处理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快速启动氨罐的输入端,所述快速启动氨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氨罐,所述快速启动氨罐和所述加热控制器设于所述主氨罐的一侧,且沿所述主氨罐的长度方向设置,使所述快速启动氨罐的输出端靠近所述主氨罐的输入端。

13、可选地,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还包括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和电加热喷氨管,所述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设于所述主氨罐上方,以检测所述后处理器所需的喷氨量,所述电加热喷氨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后处理器,以对所述后处理器喷射氨气。

14、可选地,所述主氨罐通过氨罐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主氨罐垂直于所述车架的侧面设置,以能通过水平抽拉更换所述主氨罐。

15、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于所述驾驶室的后侧,且位于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空气干燥器连接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后侧。

16、可选地,所述车架还设有前轮总成和后轮总成,所述驾驶室设于所述前轮总成的上方,所述前轮总成通过前桥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驾驶室的下侧还设有与所述发动机总成连接的变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总成通过传动轴和后桥连接所述后轮总成,以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后轮总成。

17、可选地,所述驾驶室通过橡胶悬置结构或螺簧悬置结构连接于所述车架上。

18、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底盘。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底盘及车辆,在车架的前端设置驾驶室,将发动机总成设置于驾驶室下方,通过使储气组件设于驾驶室后侧的车架上,并将储气组件设置在车架的内侧,减少对车架外侧的空间占用,充分利用车架内侧的空间,以便于布置其他结构;同时,将空气处理组件和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设置在车架的同一侧,并使空气处理组件设置在靠近驾驶室的后侧位置,将固体氨后处理总成与空气处理组件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呈预设间距,以能在预设间距位置为工具箱和淋水箱等结构的改装预留足够大的空间;将与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连通的后处理器设置于车架内侧,使后处理器在车架内侧实现对发动机总成与固体氨后处理总成的连通,避免占用预设间距位置空间、有助于合理布置各结构的同时,也能通过固体氨后处理总成对后处理器的尾气进行喷氨处理,以缓解尾气处理过程中的尿素结晶问题,进而满足使用需求,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组件(120)包括若干个储气筒(121),所述车架(10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梁(101),所述储气筒(121)设于所述车架(100)内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1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远离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30)的一侧设有蓄电池(160),所述蓄电池(160)设于所述驾驶室(110)的后侧,所述蓄电池(160)设有燃油粗滤器(170),所述燃油粗滤器(170)的后侧设有油箱(180),所述储气组件(120)与所述油箱(180)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100)的内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器(140)和所述储气组件(120)均设于所述车架(100)内侧,且分别靠近所述车架(100)相对的两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150)包括主氨罐(151)、快速启动氨罐(153)和加热控制器(154),所述加热控制器(154)一端连接所述后处理器(140),另一端连接所述快速启动氨罐(153)的输入端,所述快速启动氨罐(15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氨罐(151),所述快速启动氨罐(153)和所述加热控制器(154)设于所述主氨罐(151)的一侧,且沿所述主氨罐(15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所述快速启动氨罐(153)的输出端靠近所述主氨罐(151)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氨后处理总成(150)还包括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152)和电加热喷氨管(157),所述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152)设于所述主氨罐(151)上方,以检测所述后处理器(140)所需的喷氨量,所述电加热喷氨管(157)的一端连接所述氨气计量和喷射控制器(152),另一端连接所述后处理器(140),以对所述后处理器(140)喷射氨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氨罐(151)通过氨罐支架(155)连接于所述车架(100),所述主氨罐(151)垂直于所述车架(100)的侧面设置,以能通过水平抽拉更换所述主氨罐(1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30)包括空气滤清器(131)和空气干燥器(132),所述空气滤清器(131)连接于所述驾驶室(110)的后侧,且位于所述车架(100)的一侧,所述空气干燥器(132)连接于所述车架(100),且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131)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还设有前轮总成(102)和后轮总成(103),所述驾驶室(110)设于所述前轮总成(102)的上方,所述前轮总成(102)通过前桥连接于所述车架(100)上,所述驾驶室(110)的下侧还设有与所述发动机总成连接的变速器总成(104),所述变速器总成(104)通过传动轴(105)和后桥(108)连接所述后轮总成(103),以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后轮总成(103)。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10)通过橡胶悬置结构或螺簧悬置结构连接于所述车架(100)上。

11.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车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车辆底盘及车辆。该车辆底盘包括车架、储气组件、空气处理组件、后处理器和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车架前端设驾驶室,驾驶室下方设发动机总成;储气组件设于驾驶室后侧,且连接于车架内侧;空气处理组件设于车架一侧,且设于驾驶室后侧;后处理器连接于车架内侧,后处理器的一端连通发动机总成;固体氨后处理总成连通后处理器的另一端,以对后处理器喷氨,固体氨后处理总成与空气处理组件设于车架同侧,并沿车架长度方向呈预设间距设置,为工具箱和淋水箱预留改装空间。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底盘及车辆,能缓解尿素结晶问题,使车架上的各个结构合理布置,并为工具箱等结构的改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陈敏阳,刘全胜,谢雅静,沙迪,崔如岳,田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