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9246发布日期:2023-10-21 20:0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婴儿车,特指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1、婴儿车作为一种可承载婴幼儿的移动工具而被广泛使用,其一般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部的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后下部的后轮。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婴幼儿坐或日在车内,当不需要使用时,先解锁锁定机构,然后折叠车架,使得婴儿车整体体积比展开时小,以便于存放、运输。

2、如中国专利cn2020205392541,婴儿车。该专利产品采用了较简洁的结构形成支架,而且折叠后的体积也较小。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a、连杆较多,装配要求较高。b、未设置解锁方式,使用者对如何快速折叠婴儿车较为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的婴儿车。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下方设置车轮,车架后部设置有伸缩的把手杆;展开车架和把手杆,车架和把手杆共同撑起软性布套;所述把手杆至少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车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均设置有车轮,

4、所述把手杆的第一杆件下端铰接在第二杆组上,第一杆件上滑动设置有滑套,滑套与第一杆组相铰接;并且,滑套上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与第一杆件相锁定时,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

5、软性布套前侧固定在第二杆组上、软性布套后侧固定在第一杆组或滑套上,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时,软性布套被紧绷在车架上方;软性布套上端连接在第二杆件的把手上,把手杆保持伸长状态时,软性布套保持展开状态;

6、所述锁定件穿过滑套并伸入把手杆的第一杆件内,第二杆件往第一杆件内收缩推动锁定件从而让锁定件解锁,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可相互折叠。

7、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设置有弹扣,弹扣上设置弹簧;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处于伸长状态时,弹簧推动弹扣并将两者锁定。

8、所述把手上设置控制按钮,第二杆件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下端设置有斜面,弹扣设置有与所述斜面配合的斜面,控制按钮推动驱动杆下移从而带动弹扣解锁。

9、包括保险推钮,保险推钮抵靠在控制按钮或驱动杆上,按下保险推钮,保险推钮脱离控制按钮或驱动杆,控制按钮才可被推动;弹簧给予保险推钮抵靠控制按钮或驱动杆的力。

10、所述滑套内形成安置腔,锁定件活动设置在安置腔内,锁定件端部可穿入第一杆件内,安置腔内放入弹性件后通过封盖进行封闭安置腔的开口。

11、所述锁定件上端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杆件顺着所述斜面将锁定件推出第一杆件。

12、所述第一杆件下端固定有铰接套;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滑套抵靠在铰接套的端部,并且,铰接套的上端端面为斜面,滑套与铰接套相抵靠时,滑套不可绕第一杆件转动。

13、所述第二杆组于端部设置有支撑横杆,软性布套的前侧分别固定在支撑横杆的两端;并且支撑横杆与软性布套之间具有形变间隙。

14、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之间铰接位置设置耐磨套,耐磨套安置在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之间。

15、所述第一杆组前端设置脚踏,脚踏的两侧均设置有车轮;第二杆组的后部两侧转动设置有车轮。

1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让把手杆参与折叠结构中,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杆进行控制车架的结构,通过把手杆控制折叠至少有以下好处:a、车架结构简化;b、使用者操作更为简单。

18、第二杆件往第一杆件内收缩推动锁定件从而让锁定件解锁,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可相互折叠;使用者只需要将把手杆进行收缩,把手杆的第二杆件将位于滑套内的锁定件进行解锁。因此使用者只要顺序操作2个步骤即可,第一步收缩把手杆、第二步折叠车架。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软性布套供小孩子乘坐,并且软性布套悬空布置,小孩子坐的更舒适。软性布套撑紧方式如下: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形成x形支架,软性布套前侧固定在第二杆组的支撑横杆两端、软性布套后侧固定在第一杆组或滑套上,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时,软性布套被紧绷在车架上方;软性布套连接在第二杆件的把手上,把手杆保持伸长状态时,软性布套保持展开状态。软性布套被稳定悬空支撑在支架和把手杆上。

20、3、本实用新型将控制按钮设置在把手上,使用者按下控制按钮即可让把手杆进行伸缩,从而控制车架折叠。婴儿车在使用状态下,软性布套是处于紧绷状态,因此控制按钮被推动后,把手杆会被主动式收缩,因此控制按钮不能再推小孩的情况下被按下,为了避免误操作,设置了保险推钮,使用者需要按下保险推钮之后,才可以按动控制推钮,保证结构的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后部设置有伸缩的把手杆(3);展开车架和把手杆(3),车架和把手杆(3)共同撑起软性布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3)至少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所述车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组(1)和第二杆组(2),第一杆组(1)和第二杆组(2)均设置有车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之间设置有弹扣(39),弹扣(39)上设置弹簧(8);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处于伸长状态时,弹簧(8)推动弹扣(39)并将两者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3)上设置控制按钮(37),第二杆件(32)内设置有驱动杆(36),驱动杆(36)下端设置有斜面,弹扣(39)设置有与所述斜面配合的斜面,控制按钮(37)推动驱动杆(36)下移从而带动弹扣(39)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推钮(38),保险推钮(38)抵靠在控制按钮(37)或驱动杆(36)上,按下保险推钮(38),保险推钮(38)脱离控制按钮(37)或驱动杆(36),控制按钮(37)才可被推动;弹簧(8)给予保险推钮(38)抵靠控制按钮(37)或驱动杆(36)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5)内形成安置腔,锁定件(352)活动设置在安置腔内,锁定件(352)端部可穿入第一杆件(31)内,安置腔内放入弹性件后通过封盖(353)进行封闭安置腔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352)上端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杆件(32)顺着所述斜面将锁定件(352)推出第一杆件(3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31)下端固定有铰接套(34);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滑套(35)抵靠在铰接套(34)的端部,并且,铰接套(34)的上端端面为斜面,滑套(35)与铰接套相抵靠时,滑套(35)不可绕第一杆件(3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组(2)于端部设置有支撑横杆(21),软性布套(4)的前侧分别固定在支撑横杆(21)的两端;并且支撑横杆(21)与软性布套(4)之间具有形变间隙(l)。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杆组(1)和第二杆组(2)之间铰接位置设置耐磨套(18),耐磨套(18)安置在第一杆组(1)和第二杆组(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1)前端设置脚踏(19),脚踏(19)的两侧均设置有车轮(9);第二杆组(2)的后部两侧转动设置有车轮(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婴儿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和把手杆,把手杆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车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均设置有车轮,把手杆的第一杆件下端铰接在第二杆组上,第一杆件上滑动设置有滑套,滑套与第一杆组相铰接;滑套上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与第一杆件相锁定时,车架处于极限展开状态;软性布套前侧固定在第二杆组上、软性布套后侧固定在第一杆组或滑套上,软性布套上端连接在第二杆件的把手上;锁定件穿过滑套并伸入把手杆的第一杆件内,第二杆件往第一杆件内收缩推动锁定件从而让锁定件解锁,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可相互折叠。本技术提供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的婴儿车。

技术研发人员:朱叶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叶军
技术研发日:202305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