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双撑结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1704发布日期:2023-11-22 20:1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双撑结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1、电动车作为一种常见的出行交通工具,具有轻便、环保等一系列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车通常采用双撑结构进行驻车,双撑结构主要包括双撑主管和踩管,但如图1所示,目前的踩管通常连接于双撑主管的其中一个支撑管的下部位置,踩踏比较费力,而且踩管连接于支撑管下部上的位置难以统一,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及电动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用更加省力,且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包括双撑主杆和踩杆,所述双撑主杆包括顶杆段和支撑杆,所述顶杆段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于地面上的底脚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所述踩杆,所述踩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踩脚;所述踩杆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且该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底脚组件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

4、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仅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连接有所述踩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脚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脚组件,所述第二底脚组件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

5、优选的,所述第一底脚组件还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进行包裹。

6、优选的,所述第一底脚组件包括第一底脚片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包裹片,所述第一底脚片能够支撑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底脚片上,所述第一包裹片包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底端的侧面位置处。

7、优选的,所述第二底脚组件还能够对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两者连接处的部位进行包裹。

8、优选的,所述第二底脚组件包括第二底脚片、支撑块和第二包裹片,所述第二底脚片能够支撑于地面上,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脚片上,且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包裹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的外缘,且所述第二包裹片包裹于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两者连接处的部位。

9、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为弧形面,以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包裹片为l形包裹片,所述l形包裹片的两端分别包裹于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杆段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

11、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还设置有弹簧挂钩,所述弹簧挂钩用于通过弹簧与电动车的车体底部连接;

12、所述顶杆段的顶部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铰接孔,用于与电动车的车体底部转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踩杆连接于支撑杆的底端,使踩杆的支点位于支撑杆的底端,使用时更加省力;而且,在加工时,直接将踩杆连接于支撑杆的底端即可,位置精度容易保证,使产品的一致性更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包括双撑主杆和踩杆,所述双撑主杆包括顶杆段和支撑杆,所述顶杆段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于地面上的底脚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所述踩杆,所述踩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踩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踩杆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且该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底脚组件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仅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连接有所述踩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脚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脚组件,所述第二底脚组件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脚组件还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进行包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脚组件包括第一底脚片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包裹片,所述第一底脚片能够支撑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底脚片上,所述第一包裹片包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底端的侧面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脚组件还能够对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两者连接处的部位进行包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脚组件包括第二底脚片、支撑块和第二包裹片,所述第二底脚片能够支撑于地面上,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底脚片上,且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包裹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的外缘,且所述第二包裹片包裹于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两者连接处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为弧形面,以对所述踩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包裹片为l形包裹片,所述l形包裹片的两端分别包裹于所述踩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杆段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还设置有弹簧挂钩,所述弹簧挂钩用于通过弹簧与电动车的车体底部连接;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双撑结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其中,电动车双撑结构包括双撑主杆和踩杆,所述双撑主杆包括顶杆段和支撑杆,所述顶杆段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于地面上的底脚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所述踩杆,所述踩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踩脚;所述踩杆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且该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底脚组件能够对所述踩杆和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支撑。而本技术中电动车则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车双撑结构。本技术电动车双撑结构使用更加省力,且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华林,袁家飞,张立芳,张田,马业鑫,汤海东,叶鸿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