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1318发布日期:2023-11-30 07:0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内外饰,特别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翼子板安装结构作为车辆侧部造型的重要环节,需兼顾美观、整体性以及风阻等因素,是车辆的两侧车门外护板的另一种延伸形式,其对外观品质起到决定性作用。翼子板安装结构的定位安装形式决定了翼子板安装结构与翼子板之间缝隙贴合的大小。常见的翼子板和翼子板安装结构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或者是设置有额外的延伸支架,从而无法保证翼子板和翼子板安装结构之间的间隙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和车辆。

2、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3、下护板本体,所述下护板本体形成有一容置空腔;

4、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且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以与翼子板面接触;

5、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且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并且,所述安装部和限位部之间呈角度设置,以对所述翼子板形成定位,所述下护板本体靠近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开口,并且,所述下护板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部为一体式结构;

6、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位于所述限位部上,以通过所述限位卡扣对所述翼子板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固定;并且,

7、在所述安装部上朝向所述开口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以使连接件由所述开口处向上穿过所述连接孔,对所述翼子板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

8、可选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完全贯穿所述下护板本体设置。

9、可选的,所述安装部由所述开口处互为对侧的两个侧边,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底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开口之间形成一供所述连接件穿设的装配空腔。

10、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上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通过所述定位销对所述翼子板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定位。

11、可选的,所述结构还包括连接盖板,所述连接盖板位于所述开口处,其中,所述连接盖板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卡扣,通过所述固定卡扣将所述连接盖板卡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以对所述开口进行封闭。

12、可选的,所述连接盖板远离所述限位部的区域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贯穿所述下护板本体,且与所述下护板本体活动连接,以在所述固定卡扣从所述连接盖板上拆卸时,通过所述牵引件将所述连接盖板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

13、可选的,所述下护板本体包括弧形板和位于所述弧形板的内凹面上的两个侧板,其中,所述两个侧板沿所述弧形板的径向延伸设置,以形成所述容置空腔。

14、可选的,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位耳,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定位耳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定位耳与所述翼子板面接触。

15、可选的,所述弧形板和定位耳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16、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
技术实现要素:
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护板本体、限位部、安装部以及限位卡扣,其中,所述下护板本体形成有一容置空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且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以与翼子板面接触。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且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并且,所述安装部和限位部之间呈角度设置,以对所述翼子板形成定位,所述下护板本体靠近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开口,并且,所述下护板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卡扣位于所述限位部上,以通过所述限位卡扣对所述翼子板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朝向所述开口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以使连接件由所述开口处向上穿过所述连接孔,对所述翼子板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通过所述下护板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部的一体式结构,可以多方向对所述翼子板进行定位且能够保证定位一致性,且取消了中间连接的延伸支架,在装配过程中仅需要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对翼子板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即可。由此,可以保证翼子板安装结构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精度,且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提高了装配效率。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沿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完全贯穿所述下护板本体(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由所述开口(102)处互为对侧的两个侧边,延伸至所述限位部(2)的底部,其中,所述安装部(3)和所述开口(102)之间形成一供所述连接件(11)穿设的装配空腔(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上还设置有定位销(5),所述定位销(5)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通过所述定位销(5)对所述翼子板(12)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连接盖板(6),所述连接盖板(6)位于所述开口(102)处,其中,所述连接盖板(6)靠近所述限位部(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卡扣(7),通过所述固定卡扣(7)将所述连接盖板(6)卡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以对所述开口(102)进行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板(6)远离所述限位部(2)的区域设置有牵引件(8),所述牵引件(8)贯穿所述下护板本体(1),且与所述下护板本体(1)活动连接,以在所述固定卡扣(7)从所述连接盖板(6)上拆卸时,通过所述牵引件(8)将所述连接盖板(6)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包括弧形板(103)和位于所述弧形板(103)的内凹面上的两个侧板(104),其中,所述两个侧板(104)沿所述弧形板(103)的径向延伸设置,以形成所述容置空腔(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3)远离所述开口(102)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位耳(9),所述弧形板(103)与所述定位耳(9)呈角度设置,且所述定位耳(9)与所述翼子板(12)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3)和定位耳(9)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和车辆,所述结构可以包括下护板本体、限位部、安装部以及限位卡扣,下护板本体形成有一容置空腔,限位部位于下护板本体上且位于容置空腔内。安装部位于下护板本体上且与限位部连接,安装部和限位部之间呈角度设置以对翼子板形成定位,下护板本体靠近安装部的端部开设有一开口,下护板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部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卡扣位于限位部上,以通过限位卡扣对翼子板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固定。在安装部上朝向开口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以使连接件由开口处向上穿过连接孔,对翼子板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上述结构可以保证翼子板安装结构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唐昌楠,谭洪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