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4721发布日期:2024-03-25 18:3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具有该车身侧部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身a柱下部与门槛梁交汇区域位于车身前门洞下拐角位置,是车辆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的主要传力通道,对整车安全性能起到重要影响。目前,车身a柱下部与门槛梁交汇区域采用单一腔体对接结构,结构强度弱,无吸能区间,偏置碰撞尤其在25%偏置时,a柱及门槛位置易发生大面积折弯溃缩,整车碰撞性能差,乘驾人员安全指数低,车辆维修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部结构,以提高整车侧碰时的安全性能,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包括门槛梁,设于所述门槛梁上方的a柱,以及后端与所述a柱连接的机舱边梁;

4、所述门槛梁具有凸出至所述a柱前方的凸出部,所述机舱边梁的后端具有下倾的下支臂,所述凸出部、所述下支臂与所述a柱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一吸能腔,所述第一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

5、进一步的,还包括前围下加强板,所述前围下加强板的前端与机舱纵梁后段相连,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相连;

6、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前围下加强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二吸能腔,所述第二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前围下加强板一体铸造成型。

8、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部设有加强结构;

9、所述加强结构由前至后下倾设置,且所述加强结构的前端与所述a柱相连,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梁,以及沿整车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梁叠加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梁靠近车外的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均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型。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梁呈等腰梯形,且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一个腰部位置与所述a柱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梁的另一个腰部位置与所述门槛梁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的前端设有前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梁的后端设有后加强板;

14、所述加强结构通过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a柱连接,所述加强结构通过所述后加强板与所述门槛梁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的倾斜角度与所述下支臂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加强结构和所述下支臂沿整车左右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通过使得门槛梁具有凸出至a柱前方的凸出部,并在凸出部、下支臂与a柱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一吸能腔,且该第一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由此,在偏置碰撞时,可使碰撞力率先进入第一吸能腔内吸收能量,解决碰撞力直接作用于a柱与门槛交汇区域,导致大距离结构内侵问题,从而可提高整车碰撞性能,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18、另外,通过在凸出部与前围下加强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二吸能腔,并使得第二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能够进一步将高能量提前释放在下a柱与门槛交汇区域的前方,降低a柱下部的破坏程度。前围下加强板一体铸造成型,不仅便于加工制造,同时,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整车碰撞性能。

19、其次,通过在a柱内部设有加强结构,并使得加强结构由前至后下倾设置,可使该加强结构与a柱、门槛梁之间呈三角形设置,可对a柱与门槛交汇区域的强度进行有效补偿。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梁,以及与第一加强梁叠加在一起的第二强梁,可加强a柱与门槛梁交汇处的结构强度,降低碰撞时a柱下部的受损程度。

20、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均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利于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而将第一加强梁和/或第二加强梁的横截面设成“田”字型,能够在车辆侧碰的瞬间起到较强的吸能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车辆前端的安全碰撞性能。

21、此外,通过在加强结构的前端设置前加强板,后端设置后加强板,可使第一加强梁同时承受沿整车前后和上下方向的碰撞力,而具有双向承力效果,并使第二加强梁可承受沿整车向上下方向的碰撞力,有效提升下a柱与门槛梁交汇处的碰撞承力性能。将加强结构的倾斜角度与下支臂的倾斜角度相同,不仅可提高a柱区域的刚度,同时,也可对整车机舱骨架的承载和支撑起到较好的作用。

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车身侧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该车身侧部结构包括门槛梁,设于门槛梁上方的A柱,以及后端与A柱连接的机舱边梁。门槛梁具有凸出至A柱前方的凸出部,机舱边梁的后端具有下倾的下支臂,凸出部、下支臂与A柱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一吸能腔,第一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本技术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通过使得门槛梁具有凸出至A柱前方的凸出部,并在凸出部、下支臂与A柱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一吸能腔,且该第一吸能腔朝向车前的一侧敞口设置,在偏置碰撞时,可使碰撞力率先进入第一吸能腔内吸收能量,解决碰撞力直接作用于下A柱与门槛交汇区域,导致大距离结构内侵的问题,从而可提高整车碰撞性能,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瑞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