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仪表横梁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452发布日期:2024-02-26 16:4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仪表横梁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仪表横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中,属于空调系统的风管于其不同端部分别和空调箱体与乘员舱相通,以使空调箱体产生的气流能进入乘员舱中;风管的路径设计得越直接,气流的损失(例如能量损失、风量损失)便会越小。相关技术中,车辆前部的风管多采用如下两种设计:

2、设计一:风管穿梭在仪表板内,并与用于支撑起整个仪表板的仪表横梁分开设置,位于仪表横梁的外周侧。此方案的缺点包括:风管和仪表横梁会各自占用车前部的空间,导致它们所占空间的体积总和较大。

3、设计二:在仪表板内(例如仪表板骨架上)且同时为仪表横梁外周侧的位置设置腔体,以代替风管形成流道,供气流行进于其中。此类设计中,仪表板内存在用于代替风管的流道,车辆内也还存在仪表横梁,代替风管的流道和仪表横梁仍各自占用着车前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仪表横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属于空调系统的风管,所述风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中;有隔热层围设在所述风管的外周侧,并至少部分地处在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风管之间,和/或,

3、有隔热层设在所述风管的外周侧,并贴合在所述横梁本体的外表面上。

4、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上的配合管和连接管,所述配合管和所述连接管有一部分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之外,所述配合管通向空调箱体,所述连接管通向乘员舱,所述风管于其不同端部分别与配合管和连接管固定连接。

5、可选地,所述风管整体地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中;所述配合管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横梁本体中;所述配合管伸入所述横梁本体中的部分与所述风管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横梁本体中的部分与所述风管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6、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呈u型结构,所述风管的一部分伸入该u型结构中,所述风管与该u型结构固定相连。

7、可选地,该u型结构具有分别位于所述风管的两相对侧的两表面,该两表面均朝向所述风管,且该两表面上各设有凸部,凸部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使风管与所述横梁本体形成过盈配合。

8、可选地,有固定件穿入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风管,将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风管固定在一起。

9、可选地,有隔热层贴合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下外表面上,该隔热层位于所述风管和所述横梁本体的下侧,且其自所述风管的前边沿之前延伸至所述风管的后边沿之后。

10、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的下外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坡部和第二坡部,所述第一坡部位于所述第二坡部之后,所述风管位于所述第一坡部和所述第二坡部之间的上侧,所述第一坡部自后向前其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二坡部自前向后其高度逐渐降低;所述隔热层的后边沿贴合在所述第一坡部的前边沿之后,所述隔热层的前边沿贴合在得到第二坡部的后边沿之前。

1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

1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该集成式仪表横梁包括分别为左风管和右风管的两风管,分别为左连管和右连管的两连接管,分别为左配管和右配管的两配合管;所述左风管和所述右风管一左一右地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中;所述左连管和所述右连管一左一右地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的左右端上,并分别与所述左风管和所述右风管相连通;所述左配管和所述右配管一左一右地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中部上,并分别与所述左风管和所述右风管相连通。

13、综上所述,通过使集成式仪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从属于空调系统的风管,令风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横梁本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其能提升车辆空间利用率以便给车内造型更多发挥空间,同时还有利于仪表板的轻薄化和车辆的轻量化。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1)和属于空调系统的风管(2),所述风管(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横梁本体(1)中;有隔热层(5)围设在所述风管(2)的外周侧,并至少部分地处在所述横梁本体(1)和所述风管(2)之间,和/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1)上的配合管(3)和连接管(4),所述配合管(3)和所述连接管(4)有一部分位于所述横梁本体(1)之外,所述配合管(3)通向空调箱体,所述连接管(4)通向乘员舱,所述风管(2)于其不同端部分别与配合管(3)和连接管(4)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2)整体地位于所述横梁本体(1)中;所述配合管(3)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管(4)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横梁本体(1)中;所述配合管(3)伸入所述横梁本体(1)中的部分与所述风管(2)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管(4)伸入所述横梁本体(1)中的部分与所述风管(2)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呈u型结构,所述风管(2)的一部分伸入该u型结构中,所述风管(2)与该u型结构固定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该u型结构具有分别位于所述风管(2)的两相对侧的两表面,该两表面均朝向所述风管(2),且该两表面上各设有凸部(13),凸部(13)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使风管(2)与所述横梁本体(1)形成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有固定件穿入所述横梁本体(1)和所述风管(2),将所述横梁本体(1)和所述风管(2)固定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有隔热层(5)贴合在所述横梁本体(1)的下外表面上,该隔热层(5)位于所述风管(2)和所述横梁本体(1)的下侧,且其自所述风管(2)的前边沿之前延伸至所述风管(2)的后边沿之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的下外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坡部(11)和第二坡部(12),所述第一坡部(11)位于所述第二坡部(12)之后,所述风管(2)位于所述第一坡部(11)和所述第二坡部(12)之间的上侧,所述第一坡部(11)自后向前其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二坡部(12)自前向后其高度逐渐降低;所述隔热层(5)的后边沿贴合在所述第一坡部(11)的前边沿之后,所述隔热层(5)的前边沿贴合在得到第二坡部(12)的后边沿之前。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仪表横梁;该集成式仪表横梁包括分别为左风管(21)和右风管(22)的两风管(2),分别为左连管(41)和右连管(42)的两连接管(4),分别为左配管(31)和右配管(32)的两配合管(3);所述左风管(21)和所述右风管(22)一左一右地位于所述横梁本体(1)中;所述左连管(41)和所述右连管(42)一左一右地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1)的左右端上,并分别与所述左风管(21)和所述右风管(22)相连通;所述左配管(31)和所述右配管(32)一左一右地固定在所述横梁本体(1)的中部上,并分别与所述左风管(21)和所述右风管(22)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集成式仪表横梁及具有其的车辆,该集成式仪表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属于空调系统的风管,所述风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横梁本体中;有隔热层围设在所述风管的外周侧,并至少部分地处在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风管之间,和/或,有隔热层设在所述风管的外周侧,并贴合在所述横梁本体的外表面上。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式仪表横梁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其能提升车辆空间利用率以便给车内造型更多发挥空间,同时还有利于仪表板的轻薄化和车辆的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萍,刘平,季海波,唐慧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