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4532发布日期:2024-03-05 12: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车架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动车已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的大众化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动车驾驶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也提高了。

2、车架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电动车驾乘的安全性、支撑性以及美观度,现有技术中的车架结构通常包括后叉臂、立管、座管及下管等,其中后叉臂的减震结构如cn216916168u所示,该专利中连杆架一端与后上叉铰接,另一端铰接减震器,这种车架结构对于后叉臂的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既能够降低车架结构装配所需要的精度,提高装配速度,同时还能够提高车架的整体减震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包括由后上叉与后下叉固定连接而成的后叉臂,还包括由上管、立管、座管及下管封闭式合围而成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还通过连杆架设置一主避震器;

4、其中,所述后下叉铰接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朝向所述车架主体的内侧铰接所述主避震器;

5、所述连杆架上设有三个铰接点位,分别为设置于连杆架中部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车架主体的中部铰接点位,以及设置于连杆架一端并用于铰接所述主避震器顶部的主避震器铰接点位,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杆架另一端并用于连接后上叉的后上叉铰接点位;

6、所述后上叉端部与后上叉铰接点位之间通过副避震器铰接配合。

7、优选地,所述副避震器与后上叉铰接点位之间通过转轴铰接,并且所述车架主体对应所述转轴的移动路径设有相应的限位槽。

8、优选地,所述后上叉为双叉管结构,所述副避震器及连杆架对应所述后上叉的双叉管结构各设有一对。

9、优选地,一对所述连杆架的主避震器铰接点位共同铰接一穿过所述主避震器顶部的连接杆。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座管侧面,并由形成所述座管的壳体一体成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架一端铰接主避震器,另一端通过副避震器铰接配合后上叉,从而后上叉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不高;

13、进一步地,后上叉和后下叉就可以固定连接,不需要铰接调整角度去直接适配连杆架,而是可以通过副避震器调整尺寸误差,从而能够加快装配效率;

14、整体上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副避震器和一主避震器的三避震结构,对于车架的减震性能也有所提高,同时车架主体和后叉臂的一体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包括由后上叉与后下叉固定连接而成的后叉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上管、立管、座管及下管封闭式合围而成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还通过连杆架设置一主避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避震器与后上叉铰接点位之间通过转轴铰接,并且所述车架主体对应所述转轴的移动路径设有相应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叉为双叉管结构,所述副避震器及连杆架对应所述后上叉的双叉管结构各设有一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连杆架的主避震器铰接点位共同铰接一穿过所述主避震器顶部的连接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座管侧面,并由形成所述座管的壳体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的车架结构,包括由后上叉与后下叉固定连接而成的后叉臂,还包括由上管、立管、座管及下管封闭式合围而成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还通过连杆架设置一主避震器;所述后下叉铰接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朝向所述车架主体的内侧铰接所述主避震器;所述后上叉端部与后上叉铰接点位之间通过副避震器铰接配合。本技术有利于降低车架结构装配所需要的精度,提高装配速度,同时还能够提高车架的整体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龙家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家齐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