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9377发布日期:2024-05-20 11:4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载货车避震,具体为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


背景技术:

1、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将货物移动运输,所以需要用到载货车将货物运输到需要的位置,而载货车需要人力推动人力成本较高,电动载货车应运而生,在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载货车多数不方便将较重货物运输到载货车内,需要人力抬起将货物放到载货车内,造成人力成本提高,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公告号为cn219056303u的一种电动载货车,其中记载了:本电动载货车装置通过阻尼铰链连接置物板与旋转板,在不需要放置物品时起到挡住货物的作用,且方便设备移动,使设备更加便携,通过旋转板上的运输轮用以减少将货物移动到置物板上时的摩擦力,使货物更快更省力的放置到置物板上,可大幅度提高设备的实用性,装置后端使用万向轮控制设备的移动方向,使设备可更好的进行转弯。

2、在现有技术中,如上述文献中记载,此电动载货车未设置有避震组件,行驶在颠簸路段,由于高低不平的路面,会导致载货车产生巨大的上下颠簸,进而造成货物的掉落,需要人员二次码货物,如此会浪费大量的运货时间,而且巨大的振幅也会导致车子本身造成损坏,影响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包括载货车体、活动板组件、阻尼铰链、推架组件、避震组件、固定板组件、万向轮、电驱动组件,所述活动板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左端,所述阻尼铰链与载货车体对应设置,所述阻尼铰链与活动板组件对应设置,所述推架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上方,所述避震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下方,所述固定板组件设置在避震组件下方,所述万向轮设置在载货车体下方,所述电驱动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组件下方。

3、优选的,所述载货车体包括载货车底板、侧护栏、右端护栏、伸出板、滑动通槽,所述侧护栏设置在载货车底板后端,所述右端护栏设置在载货车底板右端,所述伸出板设置在载货车底板右端下表面,所述滑动通槽设置在伸出板内部。

4、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活动板、滚轮、滚轮通槽,所述滚轮通槽设置在活动板上,所述滚轮设置在滚轮通槽内部,所述推架组件包括竖直短板、竖直长板、斜板、弧面横块、控速组件、中部横板,所述竖直短板设置在载货车底板前端面,所述竖直长板设置在载货车底板前端面,所述斜板设置在竖直短板和竖直长板上端,所述弧面横块与斜板上端面对应设置,所述控速组件与弧面横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部横板设置在斜板中间位置。

5、优选的,所述避震组件包括隔板、带台阶空心圆柱体、圆形挡板,连接轴、第一阻尼弹簧、下端板,所述隔板设置在货车底板下表面,所述带台阶空心圆柱体设置在隔板下表面,所述圆形挡板设置在带台阶空心圆柱体内部,所述连接轴与圆形挡板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轴与带台阶空心圆柱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弹簧将带台阶空心圆柱体和连接轴包裹在内部,所述第一阻尼弹簧一端与隔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弹簧一端与下端板对应设置,所述下端板与连接轴对应设置。

6、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组件设置在t型固定板、凸板、阻挡块、第二阻尼弹簧,所述t型固定板设置在下端板下表面,所述凸板设置在t型固定板右端,所述凸板在滑动通槽内部,所述阻挡块设置在凸板右端,所述第二阻尼弹簧一端在t型固定板上方,所述第二阻尼弹簧另一端与载货车底板对应设置。

7、优选的,所述电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机构、驱动结构、运动轴固定块、运动轴、驱动轮、限位端面板,所述电机机构设置在t型固定板下表面,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t型固定板下表面,所述驱动结构与电机机构对应设置,所述运动轴固定块设置在下端板下表面,所述运动轴与驱动结构对应设置,所述驱动轮与运动轴对应设置,所述限位端面板与运动轴端面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阻尼弹簧避震组件,从而使电动载货车行驶在颠簸路段是更加的平稳,货物不易掉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运货时间,而且避震组件还可有效的保护载货车本身,不会因为巨大的振幅而导致车子的损害,保证了后续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包括载货车体(1)、活动板组件(2)、阻尼铰链(3)、推架组件(4)、避震组件(5)、固定板组件(6)、万向轮(7)、电驱动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组件(2)设置在载货车体(1)左端,所述阻尼铰链(3)与载货车体(1)对应设置,所述阻尼铰链(3)与活动板组件(2)对应设置,所述推架组件(4)设置在载货车体(1)上方,所述避震组件(5)设置在载货车体(1)下方,所述固定板组件(6)设置在避震组件(5)下方,所述万向轮(7)设置在载货车体(1)下方,所述电驱动组件(8)设置在固定板组件(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车体(1)包括载货车底板(11)、侧护栏(12)、右端护栏(13)、伸出板(14)、滑动通槽(15),所述侧护栏(12)设置在载货车底板(11)后端,所述右端护栏(13)设置在载货车底板(11)右端,所述伸出板(14)设置在载货车底板(11)右端下表面,所述滑动通槽(15)设置在伸出板(1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组件(2)包括活动板(21)、滚轮(22)、滚轮通槽(23),所述滚轮通槽(23)设置在活动板(21)上,所述滚轮(22)设置在滚轮通槽(23)内部,所述推架组件(4)包括竖直短板(41)、竖直长板(42)、斜板(43)、弧面横块(44)、控速组件(45)、中部横板(46),所述竖直短板(41)设置在载货车底板(11)前端面,所述竖直长板(42)设置在载货车底板(11)前端面,所述斜板(43)设置在竖直短板(41)和竖直长板(42)上端,所述弧面横块(44)与斜板(43)上端面对应设置,所述控速组件(45)与弧面横块(44)对应设置,所述中部横板(46)设置在斜板(43)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组件(5)包括隔板(51)、带台阶空心圆柱体(52)、圆形挡板(53),连接轴(54)、第一阻尼弹簧(55)、下端板(56),所述隔板(51)设置在货车底板(11)下表面,所述带台阶空心圆柱体(52)设置在隔板(51)下表面,所述圆形挡板(53)设置在带台阶空心圆柱体(52)内部,所述连接轴(54)与圆形挡板(53)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轴(54)与带台阶空心圆柱体(5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弹簧(55)将带台阶空心圆柱体(52)和连接轴(54)包裹在内部,所述第一阻尼弹簧(55)一端与隔板(5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弹簧(55)另一端与下端板(56)对应设置,所述下端板(56)与连接轴(54)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组件(6)设置在t型固定板(61)、凸板(62)、阻挡块(63)、第二阻尼弹簧(64),所述t型固定板(61)设置在下端板(56)下表面,所述凸板(62)设置在t型固定板(61)右端,所述凸板(62)在滑动通槽(15)内部,所述阻挡块(63)设置在凸板(62)右端,所述第二阻尼弹簧(64)一端与t型固定板(6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弹簧(64)另一端与载货车底板(11)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组件(8)包括电机机构(81)、驱动结构(82)、运动轴固定块(83)、运动轴(84)、驱动轮(85)、限位端面板(86),所述电机机构(81)设置在t型固定板(61)下表面,所述驱动结构(82)设置在t型固定板(61)下表面,所述驱动结构(82)与电机机构(81)对应设置,所述运动轴固定块(83)设置在下端板(56)下表面,所述运动轴(84)与驱动结构(82)对应设置,所述驱动轮(85)与运动轴(84)对应设置,所述限位端面板(86)与运动轴(84)端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载货车避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助力避震载货车避震组件,包括载货车体、活动板组件、阻尼铰链、推架组件、避震组件、固定板组件、万向轮、电驱动组件,所述活动板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左端,所述阻尼铰链与载货车体对应设置,所述阻尼铰链与活动板组件对应设置,所述推架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上方,所述避震组件设置在载货车体下方,所述固定板组件设置在避震组件下方,所述万向轮设置在载货车体下方。本技术采用了阻尼弹簧避震组件,从而使电动载货车行驶在颠簸路段是更加的平稳,货物不易掉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运货时间,而且避震组件还可有效的保护载货车本身,不会因为巨大的振幅导致车子的损害,保证了后续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军,沈胜阳,王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品上佳自行车(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