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8544发布日期:2024-08-27 18:5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的拖曳臂作为后悬架与车身的重要连接点,其安装固定点的刚度、强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耐久性、稳定性及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近年来人们对车内声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身结构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保证副车架拖曳臂安装点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模态,以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共振产生噪音。目前市面上车型,为提升副车架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通常会增加一个连接在拖曳臂转轴的加强支架,通过加强支架固定在钣金上,来提高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

2、相关技术中,采用在车身的拖曳臂安装位置设置加强支架,以提高拖曳臂安装点动刚度的方式,其提升动刚度的效果极其有限,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不能满足车辆的路噪需求,影响了用户驾驶体验感,且加强支架料厚较厚,重量重,无法实现轻量化,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可以提高拖曳臂及副车架与底板间连接稳固性、动刚度及模态,减少拖曳臂与底板间连接部件数量和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并优化整车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车身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车身包括:底板、支撑板、第一连接部以及副车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副车架具有拖曳臂,所述拖曳臂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可以提高拖曳臂及副车架与底板间连接稳固性,提升拖曳臂及底板的动刚度、刚度及模态,从而能优化车身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并提高整车路噪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少拖曳臂与底板间连接部件数量,减小体积及重量,利于车身轻量化和节省经济成本,提高整车续航里程。

5、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支撑板搭接于所述纵梁。

6、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包括:纵梁盖板以及纵梁本体,所述纵梁盖板盖设于所述纵梁本体,所述螺纹套筒的周壁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螺纹套筒的端面与所述纵梁盖板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螺纹套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相连。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纵梁间隔开以限定出隔振腔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边沿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纵梁搭接的翻边。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避让所述拖曳臂的避让凹部,所述避让凹部的另一侧形成为隆起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两个,并位于所述隆起凸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两个,并位于所述避让凹部的两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拖曳臂包括:拖曳臂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拖曳臂本体的衬套、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穿设所述衬套的内圈,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减重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构造为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轴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梁(15),所述纵梁(15)与所述底板(11)相连,所述支撑板(12)搭接于所述纵梁(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5)包括:纵梁盖板(151)以及纵梁本体(152),所述纵梁盖板(151)盖设于所述纵梁本体(152),所述螺纹套筒的周壁与所述支撑板(12)相连,所述螺纹套筒的端面与所述纵梁盖板(15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上设置有避让槽(121),所述螺纹套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121)内,并与所述避让槽(121)的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纵梁(15)间隔开以限定出隔振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边沿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底板(11)以及所述纵梁(15)搭接的翻边(1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避让所述拖曳臂(14)的避让凹部,所述避让凹部的另一侧形成为隆起凸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为两个,并位于所述隆起凸部(111)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两个,并位于所述避让凹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臂(14)包括:拖曳臂本体(141)以及设置于所述拖曳臂本体(141)的衬套(142)、安装板(143),所述安装板(143)穿设所述衬套(142)的内圈,且所述安装板(143)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上形成有减重孔。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以及车辆,所述车身包括:底板、支撑板、第一连接部以及副车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副车架具有拖曳臂,所述拖曳臂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车身可以提高拖曳臂及副车架与底板间连接稳固性、动刚度及模态,减少拖曳臂与底板间连接部件数量和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并优化整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敏,程倩倩,汤金明,雍宽,胡望岳,梁虎,张海龙,胡智勇,王同领,李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1
技术公布日:2024/8/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