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79122发布日期:2024-09-13 11:3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车体前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体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1、通常,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作为降低乘员的伤害的方法,有效的是防止作为乘员乘坐空间的驾驶室变形,设置有为此的各种装置。作为这些方法之一,近年来,在比驾驶室靠前的车辆前侧有吸收碰撞能量的构造得以普及。

2、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例如,需要考虑车辆前进方向侧整个面与碰撞体碰撞的全重叠碰撞、车辆前进方向侧一侧与碰撞体碰撞的偏移碰撞或者车辆前进方向侧上侧与碰撞体碰撞的钻入碰撞等多种碰撞方式。

3、另外,在车辆为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的情况下,为了驱动电动马达,具有在车辆前部搭载有将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的逆变器部的情况。

4、在逆变器部中生成车辆的行驶所需的高电压,也有可能在因车辆的前面碰撞等而发生了变形或断线的情况下,发生急剧的异常反应。

5、因此,谋求在各种碰撞方式中,通过在车体前部构造中吸收碰撞能量来防止逆变器部损伤的构造。

6、对于上述的要求,前保险杠增强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借助连结体与上构件、散热器支架上部、前侧构件、散热器支架下部连结,所述连结体是将第一连结构件至第四连结构件一体成型而成的。因而,提出如下的构造,在碰撞体与长度方向的端部碰撞那样的微小的重叠碰撞的情况下,支承该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将碰撞载荷向主体侧传递,进行能量吸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0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没有考虑全重叠碰撞或者钻入碰撞,具有在从车辆的前面侧发生了全重叠碰撞或者钻入碰撞的情况下可能在逆变器部发生变形的问题。

2、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在多种前面碰撞方式中都防止逆变器部的变形的车体前部构造。

3、方式1: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设置于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室的车辆前侧,车体前部构造具备:散热器板框架部,在车辆前侧面部构成在车宽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上扩展的骨架;一对前侧框架,在车宽方向下方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在车辆前侧端与所述散热器板框架部结合;逆变器部,配设于所述前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并生成向车辆驱动用马达供应的电压;前横梁,在所述逆变器部的车辆前侧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在车宽方向两端部与所述前侧框架结合;一对上框架增强件,在车辆上方侧车宽方向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在比所述前横梁靠车辆后侧处具有形成朝向车辆前部下侧的倾斜而弯曲的弯曲部,并且在车辆前侧下方端部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前侧框架的结合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结合;以及散热器板增强件,车辆上方侧边和车辆下方侧边结合的顶点部配设于车辆前侧,所述车辆上方侧边和所述车辆下方侧边呈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v字形状,在所述车辆上方侧边,所述顶点部与所述散热器板框架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上端部结合,所述车辆上方侧边中的车辆后侧端部在所述上框架增强件的弯曲部中与车辆前侧部结合,所述车辆下方侧边中的车辆后侧端部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前侧框架的结合部的车辆前侧与所述前侧框架的车辆上表面侧结合。

4、方式2: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体前部构造,从车辆前进方向侧观察,所述散热器板增强件中的所述顶点部位于比所述车辆上方侧边中的所述车辆后侧端部及所述车辆下方侧边中的所述车辆后侧端部靠车宽方向内侧处。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在多种前面碰撞方式中都能够防止逆变器部的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设置于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室的车辆前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在多种前面碰撞方式中都防止逆变器部的变形的车体前部构造。车体前部构造具备:散热器板框架部,配设于车辆前侧;一对前侧框架,配设于车宽方向下方两侧;逆变器部,生成向车辆驱动用马达供应的电压;前横梁,在逆变器部的车辆前侧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一对上框架增强件,在车宽方向上方两侧从驾驶室的车辆前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散热器板增强件,形成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V字形状,顶点部与散热器板框架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上端部结合,车辆后侧端部与结合部中的车辆上表面侧结合。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斯巴鲁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