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18367发布日期:2024-05-17 12:4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汽车在现代的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司机对驾驶的舒适性和行驶的能耗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冷却液循环管路对发动机的发热进行降温,然后通过车辆的散热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却液的温度。由于散热器承担着散热的需要,因此,散热器的尺寸较大。在车辆长时间行驶无法快速散热时,发动机会过热开锅,需要停车进行散热。而且驾驶室需要升温时,需要使用空调进行加热,从而造成能量消耗较大。

2、因此,需要一种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便于散热,提升散热效率,而且能够降低能耗。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包括:

4、钣金层;

5、制热层,所述制热层位于所述钣金层的内侧,所述制热层中布置有加热管路;

6、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钣金层与所述制热层之间,所述散热层中布置有散热管路;

7、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加热管路以及所述散热管路均连接,且所述控制阀与冷却液循环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控制位、第二控制位、第三控制位和第四控制位;

8、所述控制阀被配置为: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控制位时,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以及所述散热管路均不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二控制位时,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连通,且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管路不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三控制位时,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不连通,且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管路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四控制位时,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以及所述散热管路均连通。

9、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散热层与所述制热层之间,所述隔热层用于隔离所述制热层与所述散热层之间的热交换。

10、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的两侧具有隔热铝箔。

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路包括第一铜管,所述第一铜管呈蛇形布置在所述制热层中。

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路包括第二铜管,所述第二铜管呈蛇形布置在所述散热层中。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的出液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液口与所述控制阀的出液口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的回液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液口与所述控制阀的回液口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制热层与所述钣金层之间填充有缓冲层。

16、车辆,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所述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17、控制方法,用于对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进行散热和加热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18、正常模式

19、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位,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加热管路以及散热管路均不连通,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进行自循环;

20、驾驶室加热模式

21、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位,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串联连通,且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管路不连通;

22、散热模式

23、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三控制位,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不连通,且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管路串联连通;

24、加热、散热同时进行模式

25、所述控制阀处于第四控制位,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加热管路串联连通,且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管路串联连通。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7、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在钣金层内依次布置散热层和制热层,在散热层中布置有散热管路,在制热层中布置有加热管路,控制阀与加热管路以及散热管路连接,且控制阀与冷却液循环管路连通,控制阀具有第一控制位、第二控制位、第三控制位和第四控制位。当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位时,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加热管路以及散热管路均不连通;当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位时,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加热管路连通,且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散热管路不连通;当控制阀处于第三控制位时,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加热管路不连通,且冷却液循环管路与散热管路连通;当控制阀处于第四控制位时,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加热管路以及散热管路均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提升驾驶室舒适度:在利用加热管路时,利用冷却液循环管路中冷却液的热量来提升驾驶室的温度,降低空调的能耗、减少驾驶室不同区域温度温差,提升驾驶室舒适度。在需要快速散热时,利用驾驶室白车身的大面积,能够快速与外界进行换热,从而加速冷却液循环管路中冷却液热量的散发,可减小发动机过热开锅、动力电池过热失效等热管理问题的发生概率,提升散热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前部散热器的散热负载,减小散热器尺寸,进而减小散热器进气口,能够对驾驶室前部造型进行优化。

28、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便于散热,提升散热效率,而且能够降低能耗。

29、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对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进行散热和加热控制,便于散热,提升散热效率,而且能够降低能耗。



技术特征:

1.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位于所述散热层(2)与所述制热层(4)之间,所述隔热层(3)用于隔离所述制热层(4)与所述散热层(2)之间的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3)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的两侧具有隔热铝箔(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41)包括第一铜管,所述第一铜管呈蛇形布置在所述制热层(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21)包括第二铜管,所述第二铜管呈蛇形布置在所述散热层(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7)的出液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1),所述第一单向阀(71)的进液口与所述控制阀(7)的出液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7)的回液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2),所述第二单向阀(72)的出液口与所述控制阀(7)的回液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层(4)与所述钣金层(1)之间填充有缓冲层(6)。

9.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所述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10.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进行散热和加热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白车身结构、车辆和控制方法,驾驶室白车身结构包括钣金层;制热层,所述制热层位于所述钣金层的内侧,所述制热层中布置有加热管路;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钣金层与所述制热层之间,所述散热层中布置有散热管路;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加热管路以及所述散热管路连接,且所述控制阀与冷却液循环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控制位、第二控制位、第三控制位和第四控制位。本发明便于散热,提升散热效率,而且能够降低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王岩岩,洪良,王晓莲,刘贺,徐琢,邵中伟,张星雨,孔令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