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77893发布日期:2025-01-24 21:1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运输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1、未来出行会涉及到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传统的换乘方法大多都是乘客离开其中一个交通工具的乘员舱,然后徒步到另外一个交通工具的乘员舱中,这样的换乘方式的换乘效率较低,在地面交通工具的乘员舱和空中交通工具的乘员舱之间换乘的时候,还存在空中交通工具进出不方便、进出危险性较高、所需候机空间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工具,能够提高乘客在不同乘员舱之间的换乘效率。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行驶模块和第二行驶模块,所述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区域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区域设置有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对接;

4、所述第一行驶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设有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和座椅本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座椅本体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从而使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第一行驶模块和所述第二行驶模块之间换乘移动。

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驶模块为陆上行驶装置,所述第二行驶模块为飞行器或水上行驶装置。

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两条第一凹槽,两条所述第一凹槽平行间隔设置;

7、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两条第二凹槽,两条所述第二凹槽平行间隔设置;

8、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两条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与两条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9、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所述车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中。

1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座椅控制器,所述座椅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

1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驶模块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前侧;

12、所述第二行驶模块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后侧;

13、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用于限制所述座椅组件的移动范围。

1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机构分布于所述座椅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15、所述第一行驶模块和所述第二行驶模块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

1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能够根据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信号断开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连接。

1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均具有舱门,所述舱门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18、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1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组件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座椅组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或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的长度方向分布;

21、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搁脚板,所述搁脚板安装于所述座椅本体上,所述搁脚板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或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座椅本体伸出,在所述搁脚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或相邻的所述座椅组件抵接时,所述制动系统控制所述座椅组件进入制动状态。

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区域设置第一导向机构,在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区域设置第二导向机构,能够使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与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对接,形成换乘通道;在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对接后,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座椅本体沿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从而使座椅本体上的乘客从其中一个乘员舱换乘到另一个乘员舱,无需乘客自行徒步换乘,极大地减少了换乘时间,提高了换乘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行驶模块(1)和第二行驶模块(2),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的后端区域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11),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前端区域设置有第二导向机构(21),所述第二导向机构(21)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1)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为陆上行驶装置,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为飞行器或水上行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1)包括两条第一凹槽(111),两条所述第一凹槽(111)平行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32)上设置有座椅控制器(38),所述座椅控制器(38)与所述驱动机构(31)电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38)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1)的运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12),所述第一限位机构(12)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1)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3)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机构(39),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机构(39)分布于所述座椅本体(3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13)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机构(13)能够根据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信号断开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9)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前端均具有舱门,所述舱门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1)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3)还包括制动系统(311),所述制动系统(311)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块(1)或所述第二行驶模块(2)的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3)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座椅组件(3)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1)或所述第二导向机构(21)的长度方向分布;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行驶模块和第二行驶模块,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区域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区域设置有第二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用于与第一导向机构对接;第一行驶模块和/或第二行驶模块设有座椅组件,座椅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和座椅本体,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座椅本体沿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从而使座椅组件在第一行驶模块和第二行驶模块之间换乘移动。通过该设置,使第一行驶模块的后端与第二行驶模块的前端对接,形成换乘通道,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座椅本体沿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从而使座椅本体上的乘客从其中一个乘员舱换乘到另一个乘员舱,无需乘客自行徒步换乘。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李宏基,王军杰,裴敬松,王志超,秦玉林,夏荣盛,滕超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