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及折叠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5332发布日期:2024-10-29 16:5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及折叠拖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折叠拖车,涉及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以及一种采用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的折叠拖车。


背景技术:

1、折叠拖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如在露营、垂钓、超市购物过程中,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收纳杂物、搬运等功能,为用户节约了时间和精力;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折叠拖车长度方向上的底盘中间位置的强度,会采用一连杆将底盘受到的作用力转移一部分到侧架处,该连杆多采用伸缩杆,但伸缩杆需制备内外两根杆件,还需要组装,生产工序较为复杂。

2、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拖车[申请号:202222614889.5],其中折叠拖车包括折叠组件、支撑行走组件和收纳组件,折叠组件包括两个侧边折叠连杆组和两个端部折叠连杆组;支撑行走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立柱,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立柱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边折叠连杆组和一个端部折叠连杆组,侧边折叠连杆组和端部折叠连杆组的上端均与立柱铰接,下端均与立柱滑动连接;收纳组件包括收纳连杆组和竖直收纳连杆,收纳连杆组与立柱的下端铰接,竖直收纳连杆的下端与收纳连杆组连接,上端与侧边折叠连杆组的铰接点连接,竖直收纳连杆可伸缩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的折叠拖车。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4、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包括底架组件、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后侧架组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右侧架组件,所述的底架组件、前后侧架组件和左右侧架组件通过四根角立柱组合连接并合围形成一上口敞开的长方形车架主体,在所述的角立柱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一顶角固定件和一底角固定件,在角立柱中段滑动套接有上滑座和下滑座,所述的前后侧架组件由两组相铰接的x型杆件组成,前后侧架组件内的x型杆件的外端分别与顶角固定件和下滑座转动配合,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由五组相互铰接的x型杆件组成,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内的前后边部的x型杆件的外端分别与顶角固定件和上滑座转动配合,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内的中间一组x型杆件的中部交叉点处滑动连接有一中吊杆,所述的中吊杆下端固定有一吊杆下固定座;或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内的中间一组x型杆件的中部交叉点处固定连接有一中吊杆,所述的中吊杆下端滑动设有一吊杆下固定座;所述的底架组件由两组通过吊杆下固定座铰接的底架x型杆件组成,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包括一底架中心座和四根底架连杆,四根底架连杆相互垂直,所述的底架连杆内端与底架中心座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内靠近中吊杆的两根底架连杆外端和吊杆下固定座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内靠近角立柱的两根底架连杆外端和底角固定件铰接,所述的中吊杆在聚拢与展开折叠中可使中吊杆的上端或下端相对于左右侧架组件或底架组件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

5、在上述的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中,所述的x型杆件两根交叉管通过铰接轴交叉铰接而成,相邻的两组x型杆件内的交叉管的相邻端对应铰接,所述的前后侧架组件内的x型杆件内的两根交叉管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顶角固定件和下滑座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内靠近角立柱一侧的x型杆件内的两根交叉管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顶角固定件和上滑座铰接。

6、在上述的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中,所述的中吊杆设置在x型杆件内的两根交叉管中间且铰接轴横穿过中吊杆,当中吊杆与x型杆件的中部交叉点处滑动连接时,所述的中吊杆上段设置有一与铰接轴滑动配合的竖向导槽;当中吊杆与x型杆件的中部交叉点处固定连接时,中吊杆与铰接轴固连,所述的吊杆下固定座和中吊杆滑动套接且中吊杆底端固连一限位挡块。

7、在上述的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中,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包括一底架中心座和四根底架连杆,所述的底架连杆内端与底架中心座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内靠近中吊杆的两根底架连杆外端和吊杆下固定座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内靠近角立柱的两根底架连杆外端和底角固定件铰接。

8、一种采用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的折叠拖车,包括拖车主体,长方形车架主体设置于拖车主体上,所述的拖车主体上还设有手拉杆,所述的手拉杆与位于前侧的两根角立柱底端的底角固定件铰接,前侧两根角立柱的底角固定件上转动连接一转向轮,后侧两根角立柱的底角固定件上固定连接一行走轮。

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0、1、左右侧架组件采用了五组相互铰接的x型杆件,增加了车架整体长度,提高了有效储物空间,中吊杆的设置可以将底盘中部受到的作用力转移一部分到左右侧架组件与中吊杆的连接处,能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和车架的承载能力,并且本申请中中吊杆仅采用了一根杆件,制造难度低,且能简化车身,在聚拢与展开折叠中,中吊杆的上端或下端相对于左右侧架组件或底架组件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不但不会对车架本身的折叠功能造成影响,而且转动与展开更顺畅。

11、2、车架在聚拢与展开折叠中,铰接轴能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滑动从而能够实现中吊杆的上端相对于左右侧架组件或底架组件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车架在聚拢与展开折叠中,吊杆下固定座能在中吊杆上上下滑动从而能够实现中吊杆的下端相对于左右侧架组件或底架组件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中吊杆不会对车架本身的折叠功能造成影响的目的,且相较于采用伸缩杆作为支撑杆的车架,本申请的结构更为简单,且中吊杆的制造难度更低。

12、3、底架中心座的四只连接槽、四根底架连杆和相邻的两组底架x型杆件相互垂直,可以在等比例缩放侧架尺寸的情况下底架中心座、吊杆下固定座、顶角固定件、底角固定件、上滑座、下滑座的开模尺寸和形状都不需要改变,可适用多种型号规格变化和不同用户的购买选择,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包括底架组件(1)、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后侧架组件(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右侧架组件(3),所述的底架组件(1)、前后侧架组件(2)和左右侧架组件(3)通过四根角立柱(4)组合连接并合围形成一上口敞开的长方形车架主体(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角立柱(4)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一顶角固定件(6)和一底角固定件(7),在角立柱(4)中段滑动套接有上滑座(8)和下滑座(9),所述的前后侧架组件(2)由两组相铰接的x型杆件(10)组成,前后侧架组件(2)内的x型杆件(10)的外端分别与顶角固定件(6)和下滑座(9)转动配合,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3)由五组相互铰接的x型杆件(10)组成,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3)内的前后边部的x型杆件(10)的外端分别与顶角固定件(6)和上滑座(8)转动配合,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3)内的中间一组x型杆件(10)的中部交叉点处滑动连接有一中吊杆(11),所述的中吊杆(11)下端固定有一吊杆下固定座(12);或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3)内的中间一组x型杆件(10)的中部交叉点处固定连接有一中吊杆(11),所述的中吊杆(11)下端滑动设有一吊杆下固定座(12);所述的底架组件(1)由两组通过吊杆下固定座(12)铰接的底架x型杆件(16)组成,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16)包括一底架中心座(17)和四根底架连杆(18),四根底架连杆(18)相互垂直,所述的底架连杆(18)内端与底架中心座(17)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16)内靠近中吊杆(11)的两根底架连杆(18)外端和吊杆下固定座(12)铰接,所述的底架x型杆件(16)内靠近角立柱(4)的两根底架连杆(18)外端和底角固定件(7)铰接,所述的中吊杆(11)在聚拢与展开折叠中可使中吊杆的上端或下端相对于左右侧架组件(3)或底架组件(1)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型杆件(10)两根交叉管(13)通过铰接轴交叉铰接而成,相邻的两组x型杆件(10)内的交叉管(13)的相邻端对应铰接,所述的前后侧架组件(2)内的x型杆件(10)内的两根交叉管(13)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顶角固定件(6)和下滑座(9)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架组件(3)内靠近角立柱(4)一侧的x型杆件(10)内的两根交叉管(13)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顶角固定件(6)和上滑座(8)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吊杆(11)设置在x型杆件(10)内的两根交叉管(13)中间且铰接轴横穿过中吊杆(11),当中吊杆(11)与x型杆件(10)的中部交叉点处滑动连接时,所述的中吊杆(11)上段设置有一与铰接轴滑动配合的竖向导槽(14);当中吊杆(11)与x型杆件(10)的中部交叉点处固定连接时,中吊杆(11)与铰接轴固连,所述的吊杆下固定座(12)和中吊杆(11)滑动套接且中吊杆(11)底端固连一限位挡块(15)。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的折叠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拖车主体(19),长方形车架主体(5)设置于拖车主体(19)上,所述的拖车主体(19)上还设有手拉杆(20),所述的手拉杆(20)与位于前侧的两根角立柱(4)底端的底角固定件(7)铰接,前侧两根角立柱(4)的底角固定件(7)上转动连接一转向轮(21),后侧两根角立柱(4)的底角固定件(7)上固定连接一行走轮(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长聚拢款折叠拖车车架及折叠拖车,属于折叠拖车技术领域。它包括底架组件、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后侧架组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左右侧架组件,所述的底架组件、前后侧架组件和左右侧架组件通过四根角立柱组合连接并合围形成一上口敞开的长方形车架主体。左右侧架组件采用了五组相互铰接的X型杆件,增加了车架整体长度,提高了有效储物空间,中吊杆的设置可以将底盘中部受到的作用力转移一部分到左右侧架组件与中吊杆的连接处,能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和车架的承载能力,并且本申请中中吊杆仅采用了一根杆件,制造难度低,且能简化车身。

技术研发人员:袁开靖,袁邦杰,袁义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袁开靖
技术研发日:2024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