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6707发布日期:2025-02-25 19: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搬运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特别涉及一种搬运台车。


背景技术:

1、在进行车辆组装作业时,一些车辆部品需要由指定位置搬运至生产线进行组装作业,如油箱部品,油箱部品一般由油箱部品运输车集中送往生产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油箱部品从油箱部品放置架上人工搬运至油箱部品运输车上,油箱部品自身质量较大,而油箱部品运输车放置油箱部品的部位高度不一,采用人工完成搬运作业时,人员劳动强度大,容易对作业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搬运台车,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搬运台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油箱部品搬运至油箱部品运输车,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搬运台车,包括:

3、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包括底层支架和上层支架;

4、底层升降机构,所述底层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层支架连接,所述底层升降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上层支架连接,所述底层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层支架升降;

5、上层升降机构,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上层支架连接;

6、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安装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活动端,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平台升降;

7、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所述底层升降机构和所述上层升降机构均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8、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与所述控制件通信连接。

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层支架,所述第一升降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另一端与所述上层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件升降,以带动所述上层支架升降;

10、所述上层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上层支架,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平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件升降,以带动所述载物平台升降。

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升降机构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

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子件与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或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第一升降杆与第一连接爪,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层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子件,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杆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一连接爪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顶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层支架;

13、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子件与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驱动子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或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升降件包括第二升降杆与第二连接爪,所述第二驱动子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层支架,所述第二升降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子件,所述第二驱动子件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杆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二连接爪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顶端,且所述第二连接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载物平台。

1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弹性缓冲套,所述弹性缓冲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的外表面。

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物平台包括载物架和辊轴,所述载物架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辊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载物架。

1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均平行所述辊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载物架的两侧,所述载物架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载物空间,所述限位板能够在所述载物架上转动以改变所述载物空间的大小,且所述限位板包括自锁结构和平面板,所述自锁结构用于将所述平面板锁定或解锁于所述载物架上。

1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所述行走轮用于支撑所述搬运台车在地面上行走。

1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和竖向设置的立杆,所述水平杆用于固定所述立杆,所述立杆的底端贴近地面设置。

1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推把,所述推把包括推把架与扶手,所述推把架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一侧,所述扶手安装于所述推把架的顶部,所述操控件安装于所述扶手上。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支架为所述搬运台车的基架,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所述底层支架和所述上层支架,在所述上层支架的上方设置所述载物平台,所述底层支架与所述上层支架通过所述底层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上层支架与所述载物平台通过所述上层升降机构连接,使所述底层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上层支架做升降运动,所述上层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载物平台做升降运动,同时所述底层升降机构和所述上层升降机构均与所述控制件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操控件通信连接,通过这种设置,在搬运车辆部品时,作业者操作所述操控件,以通过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底层升降机构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上层支架和所述载物平台做升降运动,从而将所述载物平台升降至装载车辆部品所需的高度,将车辆部品装载至所述载物平台后,将所述搬运台车移动至车辆部品运输车附近,再将所述载物平台升降至向车辆部品运输车上卸载车辆部品所需的高度,从而将车辆部品卸载至车辆部品运输车上。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作业者以人力频繁搬起、托举及放下车辆部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层支架,所述第一升降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另一端与所述上层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件升降,以带动所述上层支架升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升降机构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子件与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或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第一升降杆与第一连接爪,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层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子件,所述第一驱动子件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杆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一连接爪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顶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层支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弹性缓冲套,所述弹性缓冲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的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包括载物架和辊轴,所述载物架与所述上层升降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辊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载物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平台还包括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均平行所述辊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载物架的两侧,所述载物架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载物空间,所述限位板能够在所述载物架上转动以改变所述载物空间的大小,且所述限位板包括自锁结构和平面板,所述自锁结构用于将所述平面板锁定或解锁于所述载物架上。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所述行走轮用于支撑所述搬运台车在地面上行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和竖向设置的立杆,所述水平杆用于固定所述立杆,所述立杆的底端贴近地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台车还包括推把,所述推把包括推把架与扶手,所述推把架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一侧,所述扶手安装于所述推把架的顶部,所述操控件安装于所述扶手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搬运台车,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搬运台车包括行走支架、载物平台、底层升降机构、上层升降机构、控制件及操控件。其中,行走支架包括底层支架和上层支架,上层支架上方设有载物平台,载物平台与上层支架通过上层升降机构连接,上层支架与底层支架通过底层升降机构连接,底层升降机构能够带动上层支架升降,上层升降机构能够带动载物平台升降,同时底层升降机构和上层升降机构均与控制件电连接,控制件与操控件通信连接。本技术能够使作业者在搬运车辆部品时,只需操作操控件便能使载物平台升降至装载或卸载车辆部品的高度,不需要作业者以人力频繁搬起、托举及放下车辆部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鹏,梁德杰,邓伟,郭嘉奇,叶健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20
技术公布日:2025/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