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迭式高架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37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迭式高架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迭式高架推车,适合于室内装修等工作使用,它的题目“可升降行走装置”的系列申请(中国专利87201860号)。
工人使用“可升降行走装置”时,很需要一个既能跟随工人一起行走又适应工作交变的平台,用来放置工具及材料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平台上坐着休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可升降行走装置”配合使用的折迭式高架推车。
一种可折迭车,包括平板车和可折迭的杆系,多组杆系组成多层支架,每组由相互交叉铰接的杆构成,其中的一条杆由二根杆铰接形成,它的一端用插销固定,其它杆端铰接到车的平板或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用如下的方法来完成的平板小车上铰接数组由杆系组成的折台。每一平台折迭后放在下面平台的顶面上,其固定由一对脚的铰及弹簧插销来实现。使用时,拉开弹簧插销,折迭的杆系拉开后即成为平台,并由另一弹簧插销固定在下面平台的顶面上。平台顶上的折迭杆系又可按同样的程序拉开架在下面的平台上。由于此类高架推车一般不超过2.5米,三至四个折迭平台即可达到目的,杆系采用薄壁钢管制作,折迭及拉开不会有太大困难。拉开平台的组数以适合工作的高度为宜。可以全部拉开,亦可以只拉开一、二组。并可以在工作高度变化时多拉开或折迭一组平台,以适应新的工作高度。高架推车装有刹车掣,只要将轮刹住,高架即可当做固定支架使用,并且可以坐在上面休息或装拆可升降行走装置。使用完后,可以将各平台逐一折迭,最后折迭放置在平板车上。体积小,移动方便。
工人用“可升降行走装置”工作时扶住推车行走,可以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示意图;图2是第一级折迭示意图;图3是第一级折迭后平放在第二级顶面上的示意图;图4是全部平台折迭后放在平板车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弹簧插销的剖面图。
参照
图1平板车6上装有铰接杆2,杆3和杆4铰接后与杆2构成交叉杆。杆4及杆2的另一端与平台1下面铰接。杆3的另一端由弹簧插销5固定在小车上,此时杆4另一端的伸出部分10使杆4不能顺时针转动,因此与插销5一起支撑住平台1。而平台1上面又同样装有分别与杆2,3和4平行的杆12、13及杆14,其结构一如前述,构成另一级平台。这样,则有三个同样结构的平台组成一高架,在高架上设有自行车式刹车用钢绳,只要控制刹车的把手,就可刹住车轮。车轮的另一端设有一小车拉手7。将拉手斜放在第一级平台上,即可当做梯使用。
平台的展开及折迭参看图2、图3及图4。
先看图2,打开弹簧插销25,杆23的自由端即可向杆22的下铰点靠拢。此时,由于靠拢的力使杆24向反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平台21亦按反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全部杆及平台均互相平行(垂直于下一级平台)为止。将全部杆及平台顺时针方向转到与下一级平台平行,此时弹簧插销25自动插入杆22对应的孔中(图3),高架即折迭了一级。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将各级平台折迭到平板车上。完成了高架推车的折迭过程。图中标号25′,15′,5′为弹簧插销用于当折迭后固定每一级杆系。将此过程反过来进行,即将高架以最下台开始逐台拉开,直到全部平台拉开为止(
图1)。图4中展示了全部折迭后的情形,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结构非常紧凑,便于工作,它还可以作为普通脚手架使用。
图5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弹簧插销,
图1中的5和5′,均采用这种类型的插销,其中标号140为手柄,130为配制孔,100为弹簧套,110为压缩弹簧,120为弹簧套盖,90为插销,150为整个机构的支架。从图中可清楚看出,用手向外拉手柄,克服弹簧力就可拉出插销90,从而进行所要求的折迭或展开。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迭车,包括平板车和可折迭的杆系,其特征在于多组杆系组成多层支架,每组由相互交叉铰接的杆构成,其中的一条杆由二根杆铰接形成,其一端用插销固定,其它杆端铰接到车的平板或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销为弹簧插销。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折迭车,其特征在于折迭车还装有刹车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折迭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上装有方便移动的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折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在车不动时作为梯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迭车,其特征在于当各杆系折迭时,在平台或平板上装有弹簧插销保持其折迭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迭的高架推车,供装修工人用“可升降行走装置”时配合工作(中国专利87201860)。可折迭高架由数组可折迭的杆系组成。每一组杆系展开后形成一个平台,架在下一个平台上。全部杆系由一平板车承载。
文档编号B62B3/02GK2033374SQ8820604
公开日1989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2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日
发明者余锡福, 杨耀龙 申请人:余锡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