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架可以折缩的、且利用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来传递动力的便携式自行车。
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代步工具。然而目前常用的自行车,其不足之处是整车尺寸过长,且重量太重。这对于住房面积小或住在高楼上的居民来说颇感不便。
近年来为使自行车微型化、轻型化,国内外不断有人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如CN85203017、85200761)。但是这些新的设计方案由于未能摆脱传统的链传动方式及采用合适的折缩结构形式,所以终究不能达到便携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后叉前端与大梁套管后端铰接,且后叉可绕铰接点作约110°收放转动的新颖便携式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组成的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的新颖便携式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自行车的车架大梁为一矩形截面管,其前端与前叉、车把的支承套管相连。座椅和书包架固接在大梁套管后端上方,书包架可绕铰接点翻转与靠背重合后放下,并与座椅面叠加在一起。套管插入车架大梁的矩形截面管内,并可在车架大梁中调节位置。后叉前端与大梁套管的后端铰接,当要将自行车折缩时,可将后叉铰接点作110°的转动,同时调节大梁套管最短,使车身的包络尺寸减小。
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由踏脚杆、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组成,尼龙带的两端分别与增变速器和双飞轮连接。在人力作用下,增变速器与踏脚杆相连的摇杆随踏脚杆作前后往复摆动。尼龙带将增变速器输出的可变线速度和动能传递到双飞轮上,再由飞轮将可变线速度转化成可变转速和转动能量,从而使自行车以合适的速度行驶,完成了人力转化为自行车前进的动力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增变速器是由踏脚杆、摇杆、尼龙带和调节器构成的倍增调速机构。尼龙带绕过可调节倍增率的滑块,调节滑块可获得各种不同的增速率,从而可获得各种传动比,在上坡或逆风时调节在最小增速端。增变速器的调速是在增速的范围内进行,其增速幅度约为无增速时的一倍,调速可分成10或20档甚至无级变速。其增变速度特性及其操作性能很适合于自行车。
双飞轮类似于两只飞轮组合在同一轴上。飞轮的外壳外园上有两条动力带槽,回复时则采用钢皮盘香簧。为了减低复位时的噪音,可将飞轮中的掌牙改设在飞壳内园上,运行时使之受离心力控制。
本传动机构安装于车架前端大梁的上方处,脚踏下悬如同钟摆,增变速摇杆置于车身的右侧,踏车时双脚如同钟摆一样前后往复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在后叉与车架大梁套管后端连接处设有避震器,避震器由弹簧缓冲器和空气阻尼器组成。弹簧缓冲器由“V”形板弹簧和胶块等部件构成,当车身颠簸时,其力通过铰链传动给“V”形板弹簧,由“V”板弹簧吸收冲量。考虑到车身反弹、重复颠簸以及小轮车对路面不平度的敏感性,因而在车架和后叉的铰链处配置了空气阻尼器。空气阻尼器类似一只三角形的金属盒,“V”形板弹簧装于盒中。行驶时所产生的颠簸使金属盒内的体积发生变化,由于活舌装在盒腔内,铰链在铰接轴上,且与大梁套管后端连接,在颠簸时如同活塞在气缸中上下移动,因此起到吸振衰敏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其车把管插入于弯管中,并可绕弯管轴线转动,且弯管可转动地配置于短管中,因而车把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其张开度及形状。调节时可将车把按需要绕弯管的轴线转动,同时将弯管在短管中转动,这样可以组合成各种空间几何形状。当调节到合适的形状后,便用配置于车把上的专用紧固件固定。在折缩自行车时,则将车把转向下方,并调节两侧张开度到最小,这样就能达到收缩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
图1是便携式自行车的正视图;附图2是车把调节机构;附图3是增变速器的结构图;附图4是双飞轮示意图;附图5是避震器示意图。
车架大梁1为矩形截面管,其前端与前叉2、车把3的支承套管4相连,座椅5与书包架6固接在大梁套管7的后端上方。套管7可在车架大梁1中自由伸缩,调节车身至合适的长度。后叉8的前端与大梁套管7的后端铰接,当要将自行车折缩时,可将后叉绕铰接点O2作约110°的转动,使整车的包络尺寸折缩到最小。
传动机构由踏脚杆9、增变速器10、尼龙带11、双飞轮12组成。增变速器10由A、B摇杆、滑轮31、调速滑块32及调速臂33组成。尼龙带11的两端分别与增变速器10和双飞轮12外壳上的一条动力槽槽底压紧,并顺时针绕几圈。尼龙带的一端与增变速器10连接前,先要串进所处摇杆(A或B)上的滑轮31,再绕过调速臂33上的调速滑块32后,套在调速臂33上进O1处的一侧销轴上,另一条尼龙带连接方法相同。在人的双脚往复交替踏动时,当左脚踏动踏脚杆9时,由于踏脚杆9与摇杆A连接,使摇杆A随踏脚杆9往复摆动。摇杆B与踏脚杆9合为一体,故随右脚往复摆动。摇杆A、B摆动时,两条尼龙带11就会有伸缩,伸缩量的多少取决于调速臂33上的滑块32位置。尼龙带11将增变速器10输出的动能和可变线速度传递到双飞轮12上,再由双飞轮12将可变线速度及其动能转化成为可变转速和转动能量,使自行车前进。
双飞轮12的两只飞轮组合在同一根轴17上。飞轮的外壳外周上有一条动力带槽(见附图4),回复时采用盘香式弹簧18。为了减低复位时的噪音,飞轮中的掌牙19改设在飞轮壳上(见附图4),运行时使之受离心力控制。
后叉8与车架大梁套管7的连接处设有弹簧缓冲器20和空气阻尼器21。弹簧缓冲器20由“V”形板弹簧22和胶块23构成。当车身颠簸时,其力通过铰链24传给“V”形板弹簧22,由“V”形板弹簧22吸收冲量。空气阻尼器21似一只三角形的金属盒,行驶时所产生的颠簸使金属盒内的体积发生变化,由于活舌16装在盒腔25内,铰接在铰接轴26上,且与大梁套管7的后端连接,在颠簸时类似活塞在气缸中作上下移动,起到吸震衰敏的作用。
车把管27插入弯管28中,并可绕弯管28的轴线转动,且弯管28可转动地配置于短管29中。在调节车把的张开度及形状时,只要将车把管27按需要绕弯管28的轴线转动,同时将弯管28在短管29中旋转。当调节到合适的形状后,便用配置于车把27上的专用紧固件30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由于后叉与车架大梁套管后端铰接,且可绕铰接点作收放转动,且套管可在大梁矩形截面管内自由伸缩;同时车把于弯管及短管中可作相对转动,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其张开度及形状。因而在自行车折缩后,可把整车的包络尺寸缩至690(长)*690(高)*220(宽)毫米。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的传动机构是由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组成,不用常规的链条、牙盘等传动部件,无需加油润滑,因而大大减轻了整车重量,且清洁、轻便。自行车的后叉与大梁套管后端铰接处所设置的弹簧缓冲器和空气阻尼器,能大大降低车辆行驶途中发生的震动和颠簸,骑车时使人感到轻快、舒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不失为是一种微型化、轻型化的代步工具。
权利要求1.一种由车架、车把、座椅、前后叉、车轮及传动机构等组成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大梁为一矩形截面管,大梁后端的套管可在矩形截面管中伸缩;后叉前端与大梁套管的后端铰接,并可绕胶接点向大梁作约110°收放转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由踏脚杆、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组成,尼龙带的两端分别与增变速器和双飞轮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叉与车架大梁套管连接处设有弹簧缓冲器和空气阻尼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管横向插入于弯管中,并可绕弯管轴线转动,且弯管可转动地配置于短管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便携带自行车。该车的后叉与大梁套管后端铰接,并可绕铰接点作110°收放转动,套管能在大梁矩形截面管内自由伸缩。车把采用活动式可调节结构,能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其张开度及形状,自行车的整车包络尺寸最小可折缩到690(长)×690(高)×220(宽)毫米。该车的传动机构由增变速器、尼龙带和双飞轮组成,能有效地将人力转化为自行车的动力,且无需加油滑润。安装于后叉和车架铰接处的缓冲器和阻尼器能降低行车时的震动和颠簸,使人感到轻快舒适。
文档编号B62M1/24GK2050024SQ88211990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4日
发明者张汉清 申请人:张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