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65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振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减振自行车。具体地说是对自行车车架自行车轴悬挂装置的改进。
在1988年10月12日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87205343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它的目的是在老式自行车的车轴悬挂装置上增设弹簧减振结构。构成是1.把原前轮车轴悬挂装置的前叉反向安装,其下端铰接一悬臂连板,连板前下端挂轴,连板中部铰接有上端与车把柱连接的弹簧结构辅助前叉;2.把原后立叉改为两端铰接的弹簧结构的弹性后立叉、原后平叉前端与中轴后部之间增设销轴轴套铰接结构,即形成三角弹性后轮叉。不足之处是老式刚性前轮叉改为弹性前轮叉受力角度不合理,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弹簧辅助前叉不仅承受纵向力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弯曲干涉力矩,并且结构繁锁而制造安装困难;老式刚性后轮立叉改为弹性后轮立叉存在结构角度不合理而容易出现后轮缘或轮瓦与安装鞍座支柱的立杆碰撞现象,即限制后轮跳动幅度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缓冲性强、造形美观和受力合理的减振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减振自行车,包括双轮自行车的车架、车把、鞍座、车轮、用于弹性安装在车架或轮叉上的车轴悬挂装置和脚踏驱动链传动机构以及其他自行车附件。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车架的车把柱套管及前叉大部相对通过前轮轮轴的铅垂面之间夹角为13至17度;车架的附装鞍座支柱的立杆相对通过中轴的铅垂面之间夹角也为13至17度;后轮的斜立叉相对后轮的平叉之间的夹角为33至37度。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前轮叉是由与车把柱固定的叉管、叉管内的叉杆、叉管下端部与叉杆轴肩之间的外弹簧以及叉杆上端部与叉管内上部之间的内弹簧所组成。斜上端铰接于车架上部、斜下端铰接于叉板的弹性后轮斜立叉是由上叉管、下叉杆、叉管下端部与叉杆轴肩之间的外弹簧、叉杆上端部与叉管内上部之间的内弹簧以及叉杆调节螺套和调节螺母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上述前、后叉管上端内底连接的内弹簧分别与相对应的叉杆的上端之间留有缓冲间距。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载物架的固定连接方式,即载物架的前端与鞍座支柱固定连接,载物架的后部通过连杆与车架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叉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轮斜立叉结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所示为双轮自行车,是由车架1、车把2、车座3、前轮4、后轮5、前后轮轴悬挂装置(前、后轮叉)、变速链传动机构及其他附件所组成。车架1结合现有斜、直梁结构特点,设计为前斜后平上梁30。在上梁30的弯曲部与下斜梁之间可设置连杆31加固。车架1前部的车把柱套管6装配车把柱12,车把柱12下端固定连接前轮轮轴悬挂装置(前轮叉)。车把柱套管6及车把柱12和前轮叉上部相对通过前轮4轮轴的铅垂面之间夹角设计为15度。车架1后部的附装鞍座支柱7的立杆8与车把柱套管6平行,即相对通过中轴9的铅垂面的夹角也设计为15度。中轴9与后轮5的叉板18之间的平叉11在靠近中轴9处设有铰接结构32。立杆8中上部与叉板18之间的斜立叉10的两端也设计为铰接结构连接。斜立叉10相对平叉11的夹角设计为35度。载物架28的前端与立杆8的上端固定,载物架28的后部下面通过两根连杆29与立杆8的中上部固定连接。
图2中所示为前轮轴悬挂装置即前轮叉。车把柱12下端与叉管13上端焊接连接。叉管13中装配可纵向滑动的叉杆14。叉杆14的中部设有轴肩15。轴肩15与叉管14下端之间设有外弹簧16。叉管13的内上底部设有内弹簧17。内弹簧17下端与叉杆14的上端之间留有缓冲间距26。
图3中所示为后轮轴悬挂装置的斜立叉。叉管19上端固定有铰接环可与立杆8中上部铰接连接。叉管19中装配可纵向滑动的叉杆20。叉杆20的中下部设有轴肩21。轴肩21与叉管19下端之间设有外弹簧22。叉管19的内上底部设有内弹簧23。内弹簧23下端与叉杆20的上端之间留有缓冲间距27。叉杆20下端设有可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套24。调节螺套24的上端设有调节紧固螺母25,其下端设有铰接环可与叉板18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车架立杆垂直角度显著缩小可大幅度提高后轮振动幅度,并且使乘骑者重心前移而脚蹬有力,充分利用了人体重力。比普通自行车省功15%。
2.车架的斜直上梁造型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3.车架的车把柱套管及前轮叉上部垂直角度设计为15度受力合理。前轮轴承受的重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基本上是通过车把柱套管及前轮叉上部轴线,使前轮叉尽少承受横向力而有利于叉杆在叉管中自由滑动避免卡死现象。
4.斜立叉长度可调,便于后轮安装及调整偏移量。
权利要求1.减振自行车,包括双轮自行车的车架1、车把2、鞍座3、车轮4、5、用于弹性安装在车架或轮叉上的车轴悬挂装置和脚踏驱动链传动机构以及其他自行车附件,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车把柱套管6相对通过前轮4轮轴的铅垂面、车架1的附装鞍套支柱7的立杆8相对通过中轴9的铅垂面的夹角为13至17度,后轮5的斜立叉10相对后轮5的平叉11之间的夹角为33至37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弹性前轮叉是由与车把柱12固定的叉管13、叉杆14、叉管下端部与叉杆轴肩15之间的外弹簧16、以及叉杆上端部与叉管内上部之间的内弹簧17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斜上端铰接于车架立杆8上部、斜下端铰接于叉板18的弹性后轮斜立叉10是由叉管19、叉杆20、叉管下端部与叉杆轴肩21之间的外弹簧22、叉杆上端部与叉管内上部之间的内弹簧23以及叉杆调节螺套24和螺母25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振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与叉管13、19上端内底连接的内弹簧17、23分别与相对应的叉杆14、20的上端之间留有缓冲间距26、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载物架28的前端与鞍座支柱7固定连接,载物架28的后部通过连杆29与车架立杆8的上部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减振自行车。主要结构特征在于车架的车把柱套管和车把柱及前轮叉上部相对通过前轮轴的铅垂面之间车架的附装鞍座支柱的立杆相对通过中轴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3至17度,和前、后轮减振缓冲弹性轮叉以及前斜后平上梁等。本实用新型具有造型美观、受力合理,减振幅度大、骑乘舒适平稳和省功省力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各种自行车结构中,尤其适用于远程和乡村及郊区等地的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71158SQ90201610
公开日1991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13日
发明者宋云波, 张赫磊 申请人:宋云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