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行车可调弹力双弹簧减震鞍座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支管,特别是一种自行车可调弹力双弹簧减震鞍座支管,适合装备各种类自行车。
现有自行车鞍座的座垫有采用两立簧减震方式的,其缺点是减震时座垫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使座垫前部强力压迫人体会阴部。另一种三立簧减震方式,虽改善了座垫前部对人体的冲击,但使座垫在水平方向上不稳定。我们知道,骑自行车要求座垫到脚踏板之间要有一个最佳距离,当负载压力从0-1000牛顿时,鞍座下降幅度应在0-2.5厘米,设定减震弹簧每压缩一厘米增加400牛顿弹力,也就是说当路面障碍使减震弹簧压缩一厘米时,便产生400牛顿向上弹力,如在鞍座支管内采用单弹簧减震,此弹力向上撞击鞍座支管上端,鞍座上下来回振幅大,减震效果不好。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鞍座支管,它不仅联接了鞍座和主车架,能有效地减轻因路面障碍产生的对人体的冲击力,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减震弹簧弹力。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一根长25-40厘米(最佳为30厘米)的金属圆管形滑膛管下端内装有下封口圆柱体,调节螺杆和下封口圆柱体以螺丝、螺母方式联接,带有锁紧螺母的调节螺杆底部有一道凹槽,在滑膛管中自下而上依次放入垫片、减震弹簧、侧视为“
”形的滑动栓,套在滑动栓中部的辅助减震弹簧,上述两只弹簧完全相同,在滑膛管上端内装有上封口圆柱体,将两只弹簧压缩在滑膛管内,使两只弹簧各予置500牛顿弹力,滑动栓下部圆柱体上、下两面同时受到来自辅助减震弹簧和减震弹簧的两个相反方向弹力。俯视为“●”形的滑动栓上部穿过并依托上封口圆柱体上面的“
”形导向孔,滑动栓下部圆柱体依托滑膛管内壁,借助于弹簧力作用上端装有鞍座的滑动栓同安装在主车架上的滑膛管实行往复滑动联接,达到减震目的。
本发明的特点是1、由于采用双弹簧减震方式,而且予置每个弹簧各500牛顿弹力(弹簧压缩或伸长1厘米,弹力会增加或减少200牛顿),当滑动栓上端无负载时,两弹簧合力为0牛顿。一个体重为400牛顿的人使滑动栓下降1厘米时,减震弹簧弹力由500牛顿增至700牛顿,辅助减震弹簧弹力由500牛顿减至300牛顿,加在滑动栓下部圆柱体上的合力为向上400牛顿弹力,恰好与人体重相同,达到平衡。当使用时,因路面障碍使减震弹簧再压缩1厘米时,两弹簧弹力和人体重的合力为向上400牛顿弹力,但由于辅助减震弹簧向下弹力作用,使上弹幅度小,很快恢复平衡。
2、采用可调弹力,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身体重的人,予置弹力就要大一些,这时可将调节螺杆向上调,推动垫片压紧弹簧,身体轻的人,予置弹力可小一些,可将调节螺杆向下调,使用时,减震弹簧柔和一些。
3、因为滑动栓长度的三分之二在滑膛管内,加上辅助减震弹簧对滑动栓向下作用力,使滑动栓在滑膛管内活动自如,不产生梗塞现象。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参照
图1,带有锁紧螺母(10)的调节螺杆(3)以螺丝、螺母方式联接在滑膛管(1)下端内的下封口圆柱体(2)上,垫片(4)上的减震弹簧(5)压在上端装有钳形卡(9)的滑动栓(6)下部圆柱体下方,辅助减震弹簧(7)套在滑动栓中部并压在滑动栓(6)下部圆柱体上方。
参照图2,上封口圆柱体(8)中心有“
”形导向孔(11),上端带有钳形卡(9)的滑动栓(6)上部与“
”形导向孔(11)紧密滑动配合,钳形卡(9)可以使滑动栓(6)上端与鞍座座卡匹配。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可调弹力双弹簧减震鞍座支管,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滑膛管(1)、下封口圆柱体(2)、调节螺杆(3)、垫片(4)、减震弹簧(5)、滑动栓(6)、辅助减震弹簧(7)、上封口圆柱体(8)、钳形卡(9)、锁紧螺母(10)组成,滑动栓(6)依托“
”形导向孔(11)和滑膛管(1)内壁,借助于弹簧力的作用同滑膛管(1)实行往复滑动联接,其特征是该装置带有可以改变减震弹簧(5)和辅助减震弹簧(7)予置弹力的调节螺杆(3),滑动栓(6)下部圆柱体上下两面同时受辅助减震弹簧(7)和减震弹簧(5)的两个相反方向弹力作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支管,其特征是滑动栓(6)长度的三分之二在滑膛管(1)内。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支管,其特征是减震弹簧(5)和辅助减震弹簧(7)经压缩各予置500牛顿弹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可调弹力双弹簧减震鞍座支管。使用时,上端装有鞍座的滑动栓同安装在主车架上的滑膛管借助于弹簧力的作用实行往复滑动联接。由于采用双弹簧减震方式,有效减轻了因路面不平给人体的冲击力,使滑动联接更为顺畅。它不仅保留了传统鞍座支管的功能,而且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使减震时保持鞍座的最佳倾斜角度和水平方向稳定性,减震弹簧弹力可以调节。
文档编号B62J1/02GK2182121SQ94204580
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4日
发明者张晓东 申请人: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