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手控升降座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38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手控升降座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手控升降座鞍的设计及其简易实施的装置。自行车的出现原出于体育锻炼与游乐之目的,现代发展成代步的交通工具而获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通用的自行车在使用性能上颇感有不足之处。如骑车人频临紧急避险而又来不及离鞍下车时,常希望座鞍能如愿地下降至能脚踏实地的高度。又如多数人骑车时都希望座鞍的高度能极其简易地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传统的自行车通常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据日本专利申请昭60-1087和昭59-64383号所述的升降装置存在如下缺点前者的座鞍柱受构架所碍而无法下降到人们正需要又最有益的最佳尺度;后一方法对自行车的改造过于庞杂,无论在新车或旧车上实施,人们都难以接受。而且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操作控制不妥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上述缺点、改进了的自行车座鞍手控升降装置。这种装置不需要对自行车进行改造,结构简单,容易装拆。装上这种装置并不影响自行车的使用性能,而且座鞍经手控机构控制可随意升降,并可降到紧贴车架上梁这个最低位置,使用极其方便,很适合人们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装置是这样实施的。在自行车原有固锁鞍座的紧固螺栓位置嵌装上一个爪形带有弹片的销钉,而这鞍座柱可在新配置的套筒里上下滑动,鞍座柱作成多面体或花键体以便于滑动,并在其面向销钉的一边等距离钻一排与销钉配合的销孔。为使鞍座能有效地降贴至车架上管的水平面上,鞍座构架作成Ω字形;套筒则以紧配合嵌紧在原来车架的立管里。鞍座的升降同样受车架立管内装备的弹簧所连系,而所需升降距离的控制则靠与弹片连结包括线管、线扣的手控机构来操纵,控制手把独立地装在车把上,便于大母指操作。
上述装置的好处是新增的构件少,而且简单、紧凑、容易制造,不用对原自行车进行改革,座鞍能随意地降到紧贴车架上管的尽量低位置,适合紧急避险的需要。
图1是升降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2是车把示意图。
图3是图1座鞍构架的A向示图。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一个套装在座鞍紧固螺栓(1)中部Y口里的爪形止动销钉(2)经弹簧片(3)与弹簧片锁扣(4)、口字形线镇扣(8)、线管闸(7)、拉线管(6)、控制手把(5)所操纵而组成上述销钉的手控机构。一个呈Ω字形的座鞍构架(9)与多面简体或花键简体的鞍柱(10)连合成的构件在相互配合的套筒(11)里滑动。套筒(11)紧套在车架 的立管(15)里,其上端与立管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座鞍柱(10)升降的弹力由立管(15)内的弹簧(12)所提供。为使鞍座不致跳出筒外,在鞍柱(10)底端有一连系销钉(13),与承载弹簧的塞体(14)组成座鞍受控升降机构,骑车人只需启动控制手把(5),即可操纵止动销钉(2)插销入座鞍(10)所需的任何一个销孔里,实现座鞍升降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座鞍自动升降装置由座鞍套(11)、座鞍柱(10)、弹簧(12)、止动销钉(2)和手控机构(5、6、7、8)组成,其特征在于a、座鞍柱(10)沿纵向开有一排等距离的销孔;b、止动销钉(2)作成爪形,靠其内孔套装在自行车座鞍紧固螺栓(1)的中部、其一端插入座鞍柱(10)的销孔内,另一端与口字形锁扣(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套鞍柱(10)的座鞍套(11)紧套在车架的立管(15)上部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座鞍柱(10)为多面筒体、或花键筒体、或多面体、或花键体。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止动销钉(2)上装上一片复位弹簧片(3),弹簧片(3)的一端通过弹簧片锁扣固定在止动锁钉(2)上,另一端紧压在车架的立管(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12)的下端置于车架立管(15)下端的塞子(14)上,上端通过销钉(13)与座鞍柱(10)连接。
专利摘要
一种自行车座鞍自动升降装置。该装置以位于座鞍柱下端的弹簧为动力,通过手控机构,止动销钉和座鞍柱的销孔固定其所需的升降位置,实现座鞍随意升降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容易装拆,并不妨碍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B62J1/00GK86209971SQ86209971
公开日1987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86年12月6日
发明者杨再林 申请人:杨再林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