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59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
现有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结构为中轴通过轴承与中接头相连接,中轴的端头与曲柄固接,链轮固定在一个曲柄上,脚蹬通过轴承与脚蹬轴相连接,脚蹬轴的一端与曲柄旋接。乘骑自行车时,骑车人的蹬踏力首先传给脚蹬,脚蹬在绕脚蹬轴旋转的同时带动曲柄、中轴、链轮转动,这样再通过链条便可将蹬踏力传递至飞轮,带动后轮转动,使自行车前进。对脚蹬上承受的蹬踏力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转车人的蹬踏力在任一瞬间时可被分解成相对曲柄的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垂直分力为带动曲柄转动的驱动力,平行分力的方向与曲柄相平行并指向中轴,它不能用来带动曲柄转动,这样就分散了蹬踏力,降低了有效功。因此,现有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使骑车人的蹬踏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至骑车人易感到疲劳而难以持久蹬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该装置使骑车人的蹬踏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骑车人持久蹬踏而不易感到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中轴32通过轴承与中接头28相连接,中轴32的端头与曲柄37固接,链轮31固定在一个曲柄37上,其结构特点在于中接头28的两端各设有一固定齿圈27,每个曲柄37的另一端上开有通孔8,轴套9设于通孔8内,脚蹬3与脚蹬轴5的一端固接,脚蹬轴5的另一端穿过轴套9,每个曲柄37的内侧设有一定轴轮系,脚蹬轴5为该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入轴,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出齿轮与固定齿圈27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定轴轮系是由依次啮合的驱动齿轮11、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动力输出齿轮及依次垂直固定在曲柄37上的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所组成,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平行于脚蹬轴5和中轴32,驱动齿轮11与脚蹬轴5的一端相固接,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分别套装在齿轮轴36、齿轮轴35上,动力输出齿轮套装在动力输出轴34上并且它由相邻侧面为棘齿面的内齿轮23、外齿轮24卡合而成,内齿轮23与中间齿轮19相啮合,外齿轮24与固定齿圈27相啮合,动力输出轴34的非固定端设有挡圈26和碟形弹簧25。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脚蹬3与脚蹬轴5的一端固接,每个曲柄37的内侧设有一定轴轮系,可相对曲柄37转动的脚蹬轴5为该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入轴,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出齿轮与设在中接头28两端的固定齿圈27相啮合,定轴轮系采用3级变速,这样,乘转自行车时,骑车人双脚轮流向脚蹬3施加蹬踏力,其垂直分力仍为带动曲柄37转动的驱动力,而其平行分力可给脚蹬轴5一旋转力矩,此旋转力矩通过定轴轮系传至固定齿圈27,这时,定轴轮系中的外齿轮24将圈绕固定齿圈27作圆周啮合行走并与链轮31的转动同步,使得动力输出齿轮(由相邻侧面为棘齿面的内齿轮23、外齿轮24卡合而成)产生一均衡转矩并通过动力输出轴34对曲柄37产生一迭加的转矩,从而增加了曲柄37对链轮31的驱动力矩,使得平行分力也成为带动曲柄37转动的驱动力,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蹬踏力的分散,从而使骑车人的蹬踏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骑车人持久蹬踏而不易感到疲劳。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主要是由中接头28、中轴32、2个曲柄37、链轮31、2个脚蹬轴5,2个脚蹬3、2个定轴轮系、2个固定齿圈27所组成。
参见图1、图2,中轴32采用B型中轴,并通过2个滚动轴承与中接头28相连接,滚动轴承是由钢球29和中轴碗30所组成,中轴碗30用螺纹与中接头28连接,其中左侧的中轴碗30上旋装一可对其起锁紧作用的固定齿圈27,右侧的中轴碗30上固接一固定齿圈27,这样,2个固定齿圈27就分别设置在中接头28的两端,中轴32的两端头分别与2个曲柄37固接,均布有4个园形孔33的链轮31铆滚在右侧的曲柄37上,每个曲柄37的另一端上开有通孔8且通孔8内装有轴套9,脚蹬轴5的一端设有螺孔2且该端为四方锥形,脚蹬轴5的另一端穿过轴套9,脚蹬3为一板体,其顶面均布防滑齿且长度为着通脚蹬长度的4倍,这样可使前、后脚掌同时用力,接触面增大,脚感轻松、舒适,沿着脚蹬3的宽度方向开有一可与脚蹬轴5一端相配合的四方锥孔4,脚蹬3插装在脚蹬轴5的一端,螺钉1旋装在螺孔2中用以压紧脚蹬3,每个曲柄37的内侧设有一定轴轮系。
参见图1、图2,所述定轴轮系是由依次啮合的驱动齿轮11、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动力输出齿轮及依次垂直旋装在曲柄37上的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所组成,脚蹬轴5为该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入轴,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平行于脚蹬轴5和中轴32,驱动齿轮11与脚蹬轴5的一端通过平键13固接,为防止脚蹬轴5在轴套9内作轴向串动,在脚蹬轴5与驱动齿轮11的连接端上旋装一套有轴端挡圈14的螺钉15,脚蹬轴5在其位于曲柄37外侧处的轴体上还设有垫圈7和轴用挡圈6,中间齿转16、中间齿轮19分别套装在齿轮轴36、齿轮轴35上,齿轮轴36、齿轮轴35和动力输出轴34的旋入端上直接做出轴肩,齿轮轴36、齿轮轴35的非固定端上分别设有轴用挡圈17、轴用挡圈20,动力输出齿轮套装在动力输出轴34上并且它由相邻侧面为棘齿面的内齿轮23、外齿轮24卡合而成,内齿轮23与中间齿轮19相啮合,每个曲柄37的内侧设有一可将驱动齿轮11、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及动力输出齿转中的内齿轮23包围住的密封罩,该密封罩由内罩10和外罩12组成,内罩10通过齿轮轴36、齿轮轴35和动力输出轴34这三者旋入端上的轴肩被压紧在曲柄37的内侧,外罩12通过压紧螺钉18、压紧螺钉21与内罩10卡紧连接,压紧螺钉18、压紧螺钉21穿过外罩12后分别旋装在齿轮轴36和齿轮轴35的非固定端上,为了安装压紧螺钉21,在链轮31上还设有一通孔22,左侧的外齿轮24与左侧的固定齿圈27相啮合且其穿过左侧的外罩12后与左侧的内齿轮23卡合,右侧的外齿轮24与右侧的固定齿圈27相啮合且其依次穿过链转31上的1个园形孔33及右侧的外罩12后与右侧的内齿轮23卡合,动力输出轴34的非固定端设有档圈26和碟形弹簧25,碟形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挡圈26和外齿轮24呈弹性接触。
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还可在人力三轮车上以及配装有A型中轴或C型中轴或D型中轴的自行车上使用。
权利要求1.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中轴32通过轴承与中接头28相连接,中轴32的端头与曲柄37固接,链轮31固定在一个曲柄37上,其特征在于中接头28的两端各设有一固定齿圈27,每个曲柄37的另一端上开有通孔8,轴套9设于通孔8内,脚蹬3与脚蹬轴5的一端固接,脚蹬轴5的另一端穿过轴套9,每个曲柄37的内侧设有一定轴转系,脚蹬轴5为该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入轴,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出齿轮与固定齿圈27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轮系是由依次啮合的驱动齿轮11、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动力输出齿轮及依次垂直固定在曲柄37上的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所组成,齿轮轴36、齿轮轴35、动力输出轴34平行于脚蹬轴5和中轴32,驱动齿轮11与脚蹬轴5的一端相固接,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9分别套装在齿轮轴36、齿轮轴35上,动力输出齿轮套装在动力输出轴34上并且它由相邻侧面为棘齿面的内齿轮23、外齿轮24卡合而成,内齿轮23与中间齿轮19相啮合,外齿轮24与固定齿圈27相啮合,动力输出轴34的非固定端设有挡圈26和碟形弹簧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动力传递装置,其结构特点为:中接头的两端各设有一固定齿圈,每个曲柄的另一端上开有通孔,轴套设于通孔内,脚蹬与脚蹬轴的一端固接,脚蹬轴的另一端穿过轴套,每个曲柄的内侧设有一定轴轮系,脚蹬轴为该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入轴,定轴轮系的动力输出齿轮与固定齿圈相啮合。该装置使骑车人的蹬踏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骑车人持久蹬踏而不易感到疲劳。
文档编号B62M11/06GK2291367SQ97207348
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2日
发明者黄建秋 申请人:黄建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