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109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取暖装置,特别是安装于摩托车把套内的电加热取暖装置。
现有技术中,人们为了解决寒冬季节驾驶摩托车的防寒需要而发明了电热服、电热靴以及防寒头盔,起到了一定的防寒作用,但对于紧握车把的双手,却没有理想的防寒措施,戴较厚的手套操作不灵活,而有些车只好在车把前安装风挡玻璃或在车把上安装大套袖,将整个车把套在里面,驾驶者操作极为不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即影响整车的外观,防寒效果也不理想。根据摩托车自身拥有车载电源的特点,本人于96年发明了“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专利号为962025119,这种产品适合购车后的用户自行安装使用,且生产成本较高,制作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摩托车现有技术基础上稍作改进,就能增加电热手把功能的装置,此装置用材少、制作简单、热量集中、耗电小、、双手握度一致,不影响整车外观和摩托车生产程序,适合于整车生产厂配套使用的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该装置可以调节车把温度,使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区都能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右把套里面有一只油门旋柄,旋柄和钢把之间有一定的小间隙,使之能够旋转拉动油门线,改变发动机转速。而左侧把套则无此旋柄,过去的摩托车的左侧橡塑把套是直接插入钢管的,造成左侧把套直径比右侧把套直径细,驾驶者双手抓握粗细不一致,有种失去平衡的感觉。
一种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由橡塑把套、电热膜带、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钢把、变温开关和膜带电极所组成。左侧把套内新增加一只骨架柄。右侧油门旋柄和左侧骨架柄均用绝缘材料制作成圆筒状,其长度和橡塑把套相等。骨架柄或油门旋柄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地镀制一条呈曲状的电热膜带,电热膜带呈条形带状,均匀等距地分布在骨架柄和油门旋柄的外表面。其头尾各为一个电极点。骨架柄或油门旋柄的外表面沿其横向均匀地镀制多条电热膜带,顺其长度方向镀制两条平行的膜带电极。端头为电极点,各条电热膜带并联在两条膜带电极的两侧,均匀等距地分布在左侧骨架柄和油门旋柄的外表面上。油门旋柄和骨架柄的边缘处设置穿线孔,用于引出电极点的两条正负电源线,将其接至变温开关的相应电极。左侧骨架柄内壁有一个凸栓,它插入钢把的小孔中,固定左侧骨架柄和套装外面的橡塑把套,使其不会转动和脱落。
电热膜带可选用多种电加热材料,例如PTC电热膜、HPM电热膜、碳阻电热膜、金属电热膜等。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由车载电源(13)、变温开关(10)、钢把(4)、橡塑把套(1)、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电热膜带(2)和电源线(8)组成。其中,电加热元件包括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及电热膜带(2)组成。左侧橡塑把套(1)里面增加一只骨架柄(3),右侧橡塑把套(1)里面仍然利用原来的油门旋柄(3);左侧骨架柄(3)和右侧油门旋柄(3)均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圆筒状,圆筒的内圆部分插入钢把(4),圆筒外表镀制电热膜带(2)。左侧骨架柄(3)内壁设置有一凸栓(6),该凸栓(6)插入钢把(4)的小孔内,使其固定牢固。电加热元件外面套装橡塑把套(1),由于橡塑把套具有伸缩性,它能牢固地卡在加热元件的外面。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耗电小、易于制作、安装使用方便,不影响整车外观,并且取暖效果好、温度可调节、双手握度粗细一致、手感平衡,易于批量生产和整车配套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纵剖面图;附图2和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元件的局部剖视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加热取暖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橡塑把套(1)内装有本实用新型电加热元件,它由电热膜(2)、左侧骨架柄或右侧油门旋柄(3)、穿线孔(5)、凸栓(6)、(右侧油门旋柄不设此凸栓)、电极点(7)和正负电源线(8)所组成。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12伏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左侧骨架柄或右侧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均匀地镀制呈曲状的电热膜带(2),电极点(7)焊接正负两条电源线(8),并将其从穿线孔(5)引至变温开关(10)的相应电极端。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6伏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左侧骨架柄或右侧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沿其横向均匀的镀制多条电热膜带(2)、并沿其长度方向镀制两条平行的膜带电极(12),各条横向电热膜带(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平行膜带电极(12)并联,膜带电极(12)的膜层厚度和宽度大于或等于各条电热膜带(2)并联后的总阻值,使各条电热膜带(2)通过的电流相等、均匀,电极点(7)焊接正负两条电源线(8),从穿线孔(5)引出至变温开关(10)的相应电极。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6伏、12伏两种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电原理图。它由车载电源(13)、电加热元件所需要的总正电源线(9)、变温开关(10)、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电热膜带(2)、电加热元件电源线(8),负极接地电源线(11)所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工作原理做简要的说明当摩托车的车载电源(13)通过正极总电源线(9)、变温开关(10)、电源线(8)向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外表面的电热膜带(2)提供电源时,有电流从电源线(8)正极流入电热膜带(2),再从电源线(8)的负极返回车载电源负极电源线(11),完成一个闭合回路的工作过程,由于车载电源可以循环工作,电热膜带(2)便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变温开关(10)可以改变电热膜带(2)在整个闭合回路中并联与串联关系,使其通过电热膜带(2)的电流增加或减少来控制发热量,因而达到调节把套温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由橡塑把套(1)、电热膜带(2)、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钢把(4)、变温开关(10)和膜带电极(1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左侧把套(1)内增加骨架柄(3),右侧油门旋柄(3)和左侧骨架柄(3)均用绝缘材料制作成圆筒状,其长度和橡塑把套(1)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镀制一条电热膜带(2),电热膜带(2)呈条形带状,均匀等距地分布在骨架柄和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其头尾各为一个电极点(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沿其横向均匀地镀制多条电热膜带(2)、顺其长度方向镀制两条平行的膜带电极(12),端头为电极点(7),各条电热膜带(2)并联在两条膜带电极(12)的两侧,均匀等距地分布在左侧骨架柄和油门旋柄(3)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油门旋柄和左侧骨架柄(3)的边缘处设置穿线孔(5),用于引出电极点(7)的两条正负电源线(8),将其接至变温开关(10)的相应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骨架柄(3)内壁有一个凸栓(6),它插入钢把(4)的小孔中,固定左侧骨架柄和套装外面的橡塑把套(1),使其不会转动和脱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它包括车载电源、变温开关、橡塑把套、加热元件和钢把组成,加热元件安装在把套里面。其特征在于左侧橡塑把套里面增加一只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状骨架柄,骨架柄内圆部分插入钢把,右侧利用油门旋柄。左侧骨架柄和右侧油门旋柄外表面镀制电热膜带,当车载电源向加热元件提供电源时,电热膜带有电流通过,产生热能传入把套,把套向外散发热量,达到给双手供暖的目的。该装置制作简单、耗电小,并具有调温功能。适用于各种摩托车,尤其适合摩托车整车厂配套生产。
文档编号B62K21/00GK2347866SQ98215150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5日
发明者赵瑛 申请人:赵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