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34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它属于机动车上部结构分总成之间的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其相互间的刚性和易分离的连接构成。它由前厢板、后门板、左、右厢板和顶棚板组成。
人们为了避免微型车上所载货物被日晒雨淋或落上灰尘,常在车的货厢上装设厢棚,其构成是将事先焊制好的整体厢棚直接装到车上经焊接而成。不足之处是,首先,这种厢棚占据空间大,运输不便,只适于来车到厂现场焊制并安装,而不适宜工厂对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外销;其次,整体变形大,外表面的平整度极难保证,影响了外观形态;再次,手工焊制的厢棚的尺寸误差大,很难做到整齐划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便于批量生产、销售的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将构成厢棚的前厢板、后门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棚板分解成单体,在各单体(厢棚板)的边缘处均置有角形材,所说的角形材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螺孔,用螺栓贯穿这些孔并将相应的单体相固定连接。为防止因车辆颠簸而发生声响和增加厢体的密封度,在各单体间置有柔性缓冲件。为降低材料成本,可采用较薄的板材来制作单体,此时在各单体上均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适于工业化生产和批量销售;2.便于大批量运输,安装也简便;3.产品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均能得到确保。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情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整体拼装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各厢棚板间相互连接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参照
图1、图2和图3,其上均置有加强筋11的前厢板4、后门板5、左厢板2、右厢板3和顶棚板1的边缘处置有角型材7,角型材为角钢,角型材7上设有螺孔8,螺栓9贯穿孔8将上述各厢棚板相固接而构成厢棚,同时螺栓9也将厢棚整体固接在微型车的货厢上。在上述各厢棚板的相互连接处均置有柔性缓冲件10,件10由橡胶制成。为减少微型车装上厢棚后的空气阻力,在前厢板4的上部安置有导流罩6。前厢板4上留有与驾驶室背面淌水槽走向同形且相吻合的豁口,该豁口被卡套在淌水槽上,既可节约材料,又使厢棚与驾驶室连为一体,使其整体性和牢固性均大大加强了。
安装时,只需先将前厢板4卡套在驾室背面的淌水槽上,再用螺栓9将板4固定在货厢上。之后,再逐一分别将左厢板2、右厢板3和顶棚板1与前厢板4通过螺栓9相固接,并将这几块厢板也同时相互和分别与货厢相固接,最后将后门板5与左厢板2或右厢板3相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由前厢板(4)、后门板(5)、左厢板(2)、右厢板(3)和顶棚板(1)构成,其特征是上述各厢棚板的边缘处均置有角形材(7),所说的角形材(7)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螺孔(8),螺栓(9)贯穿孔(8)并将相应的厢棚板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棚,其特征是各厢棚板间置有柔性缓冲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棚,其特征是各厢棚板上置有加强筋(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棚,其特征是前厢板(4)的上部置有导流罩(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棚,其特征是前厢板(4)上留有与驾驶室背面淌水槽走向同形且相互吻合的豁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车用拼装式厢棚。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适宜工厂对其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外销,以及外表平整度难以保证,尺寸很难做到整齐划一的不足。它是将构成厢棚的前厢板、后门板、左、右厢板和顶棚板分解成单体,这些单体的边缘处均置有角型材,角型材上设有螺孔,用螺栓贯穿螺孔以将各单体相固接。它具有适于工业化生产和批量销售,便于批量运输,质量也能得到确保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D27/00GK2331562SQ9822726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日
发明者焦树峥 申请人:焦树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