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206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无碳小车是基于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背景下设计制造,以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训练为基础的产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无碳小车的要求是设计一种三轮小车,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因此,转向机构是无碳小车设计制作中的关键,目前参加比赛的无碳小车上多采用正弦机构,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和应用,没有实际推广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解决了目前参加比赛的无碳小车上多采用正弦机构,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和应用,没有实际推广意义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曲柄固定在锥齿轮从动轮上,所述微调螺母连接微调曲柄和微调长杆,所述微调长杆通过微调螺母与横杆进行连接,所述横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所述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和横杆构成曲柄连杆变距微调系统。
[0005]所述微调曲柄与微调螺母转动副连接。
[0006]所述微调螺母与微调长杆转动副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小车转向微调,通过改变微调螺母与微调曲柄转动中心轴的相对位置,微调螺母在微调长杆上的位置实现不同间距700mm-1300mm之内的越障要求,由于曲柄连杆机构没有正弦机构的移动副,大大降低了摩擦耗能,同时要求精度相对降低,使得能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无碳小车的主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无碳小车的左视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无碳小车的俯视图。
[0013]在图中,1、阶梯形车底架2、驱动轴3、锥齿轮主动轮4、锥齿轮从动轮5、微调曲柄6、微调螺母7、微调长杆8、转动螺母9、横杆10、前轮支架11、前轮12、定滑轮13、定滑轮支架14、从动后轮15、驱动后轮16、势能质量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结合图1、2、3、4、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微调曲柄固定在锥齿轮从动轮上,所述微调螺母连接微调曲柄和微调长杆,所述微调长杆通过微调螺母与横杆进行连接,所述横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所述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和横杆构成曲柄连杆变距微调系统。
[0015]使用时,由于势能质量块16通过线绳与驱动轴2相连接,线绳绕过定滑轮12,势能质量块16逐渐上升直到可下降高度为400±2mm,小车动力准备完成,将无碳小车放到起跑线前,使得小车前轮与起跑线平齐,根据所跑的障碍物间距调整曲柄和长杆长度、出发时车身所需角度和前轮摆动角度,放开小车,势能质量块16开始下落,驱动轴2随之转动,驱动后轮转动使得小车向前自动行驶,与此同时锥齿轮主动轮3随着驱动轴2转动,带动锥齿轮从动轮4转动,微调曲柄5 —起旋转,带动微调长杆7、横杆9和前轮11作周期性摆动,从而小车就会按照设计的线路完成“S”形越障行走,当障碍物距离改变时,调整微调螺母6在微调曲柄5和微调长杆7上的位置,使得螺母与曲柄旋转中心轴的相对长度发生改变,长杆摆动的长短改变,从而改变前轮的摆角大小和摆动时间,完成变距“S”形越障绕粧行走。
【主权项】
1.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它包括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曲柄固定在锥齿轮从动轮上,所述微调螺母连接微调曲柄和微调长杆,所述微调长杆通过微调螺母与横杆进行连接,所述横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所述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和横杆构成曲柄连杆变距微调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曲柄与微调螺母转动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螺母与微调长杆转动副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无碳小车转向装置,所述微调长杆通过微调螺母与横杆进行连接,所述横杆固定在前轮支架上,所述微调螺母、微调长杆、转动螺母和横杆构成曲柄连杆变距微调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小车转向微调,通过改变微调螺母与微调曲柄转动中心轴的相对位置,微调螺母在微调长杆上的位置实现不同间距700mm-1300mm之内的越障要求,由于曲柄连杆机构没有正弦机构的移动副,大大降低了摩擦耗能,同时要求精度相对降低,使得能批量生产。
【IPC分类】A63H31-08, B62K17-00, A63H29-08, A63H17-26, A63H31-00
【公开号】CN204309990
【申请号】CN201420798106
【发明人】陈齐平, 王钢林, 张文俊, 阚清享, 李鹤贤
【申请人】华东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