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7029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车架,其中段的各后下叉管末端相接于一容置盒,该容置盒设有一穿孔供五通轴穿设,该五通轴一侧设有一曲柄组;一轮毂马达,设于车架后轮组的轮毂上;一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一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部,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控制器与轮毂马达间设有一电源线;一传感器,设于容置盒内部与五通轴之间,其与控制器间设有一信号线;一控制台,设于车架上,其与控制器间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通过上述构件,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的缺陷,改善因外部连接线复杂造成组装不易及维修困难的问题,且方便组装及维修,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及便利性。
【专利说明】
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将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及给电不足的缺陷,且具有方便组装及维修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在地球能源日益耗竭及地球暖化的隐忧下,节能减碳成为众所关心及致力达成的目标,因此发展出例如电动车辆、油电混和车、生质燃料车等替代能源车辆,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空气污染及降低噪音等目的。
[0003]其中,电动自行车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机构作为辅助动力源,常见的电动自行车具有一车架、一前轮组、一后轮组及一电动结构,该电动结构具有一驱动装置、一电池、一控制器、一传感器及一控制面板,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可驱动轮组转动的一马达,该电池装载于车架上且与马达间设有一电源线,通过该电池启动马达,该控制台设于车辆把手上,且与该传感器间设有可收发信号的一信号线,该传感器与控制器间也设有一信号线,该传感器可整合扭力及曲柄速度,该控制器可直接取得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并控制该马达运动,借以带动轮组转动,且达到带动车辆行进的目的。
[0004]常见电动自行车电动结构根据马达组设位置大致分为轮组式或中置式两大类。
[0005]现有轮组式的电动自行车电动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7221209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两轮电动车回馈充电装置》,包括:一轮毂马达、一蓄电装置、一控制器、一电磁开关、一马达出力油门、一马达出力油门的信号接收器、一煞车传感器、一煞车传感器的信号接收器、一增压器及一整流器;其特征为:该电磁开关一端与轮毂马达连接,一端与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再与蓄电装置连接;电磁开关的另一端与增压器连接,增压器与整流器连接之后,再与前述的蓄电装置连接;该马达出力油门一端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信号接收器连接之后,再与电磁开关连接;该煞车传感器与信号接收器连接之后,再与电磁开关连接。
[0006]现有的中置式的电动自行车电动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3204099号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电动自行车之电池座结构》,由一框架及一电池盒所构成;其中,该框架的内端为顶靠面,外端则设有活动扣件,于顶靠面设有多个外导电片,用以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该外导电片配设有内推的顶推弹簧;该电池盒安装于该框架内,而通过该活动扣件予以定位,并于其内端面相对多个外导电片设有多个内导电片,且与内部容置的电池和该内导电片形成电性连接,外端设有充电孔。
【实用新型内容】
[0007]第一件轮组式的电动自行车电动结构中,该电磁开关形成两条具有选择性的回路,通过该电磁开关、增压器、整流器的设置,在关闭马达出力油门、车辆煞车或脚踩踏板等状况下,都可将无用的磨耗损失转化为有用的电力,对两轮电动车进行回馈充电,以提高两轮电动车的续航力,其中,该轮毂马达设于前轮组的轮毂处,该电池设于货架上方,该控制器设于车架,且该轮毂马达与控制器间设有一接线,该电池与控制器间还设有一接线;第二件中置式的电动自行车电动结构中,将电池盒安装于框架内,且利用活动扣件定位,并且电池盒与框架间设有导电片,即可便利充电,且该电池盒形成可活动抽取,即可方便将电池盒取下充电,其中,该马达设于车架五通管后方,位于车架中段位置处,该电池盒设于货架下方,且该马达与电池盒间设有一电源线。
[0008]但是,无论轮毂式或五通式的电动结构,其电池与控制器分别设于车架预定位置处,且马达、电池与控制器间分别通过接线以电性连接,以方便电力及信号传送,然而各装置间具有距离,各接线距离长,使得信号传递时容易产生信号衰减或噪声,以及给电不足的情况,影响电动结构作用的功效,整体结构有待改良。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车架,由多个车管组接形成,该车架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该车架中段下方由一座管、一下管及两个后下叉管组成,各后下叉管的各末端相接于一容置盒,该容置盒横向设有一穿孔,以供一五通轴穿设枢接,该五通轴的一侧枢接有一曲柄组;一轮毂马达,设于该后轮组的轮毂上;一控制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该控制器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该控制器与轮毂马达间设有一信号线;一电池组,设于该容置盒内部,该电池组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且该控制器与轮毂马达之间通过一电源线连接;一传感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与五通轴之间,该传感器设有一信号线,该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通过该传感器检测曲柄组产生的扭力及速度,并传送信号至控制器;一控制台,设于该车架上,该控制台与控制器间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以相互收发信号,使该控制器将取得的车辆速度、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台;通过上述构件,即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的缺点,改善因外部连接线复杂造成组装不易及维修困难的问题,且整体结构方便组装及维修,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及实用性,且使用方便。
其中,该容置盒一侧设有一盖体。
[0011]其中,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
[0012]其中,该控制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部前端处,该电池组一侧设有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与电子IC板间接设有一接头,该接头与电子IC板间通过一接线连接,且该电子IC板与轮毂马达之间设有该电源线。
[0013]其中,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部前端处,该电池组一侧设有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与电子IC板间接设有一接头,且该接头与电子IC板间通过一接线连接,且该电子IC板与轮毂马达之间设有该电源线,该电池组预定位置设有一提把。
[0014]其中,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控制台设于车架前端上方的一把手上,该控制台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且于该电子IC板上对应无线传输装置设有一无线接收器,以相互收发信号。
[0015]其中,该容置盒一侧设有一盖体,该盖体一侧与容置盒间设有至少一铰链。
[0016]其中,各座管、下管及两个后下叉管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各连接板通过至少一结合件结合固定于容置盒上。
[0017]其中,该容置盒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充电座,该充电座与充电装置电性连接,通过该充电座直接与外部的一电源供应装置连接以进行充电。
[0018]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将该控制器、电池组及传感器设于容置盒内,该电池组提供轮毂马达所需的电力,且该轮毂马达与控制器连接,使该控制器可直接取得车速信息,该传感器可整合扭力及曲柄速度,使该控制器可直接取得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即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及给电不足的缺陷,且整体结构方便组装及维修,确实具备创新及实用性,且使用方便;该控制器与设于把手上的控制台间为无线传输,以实现方便信号传输及简化结构的功效;该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且通过该接头与电子IC板连接,通过该电池组提供轮毂马达所需的电力,可将该接头与充电装置分离,并将电池组取出,再将该充电装置与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连接以进行充电,该电池组小巧且轻便,便于携带;其也可于该容置盒上设有充电座,且该充电座与充电装置电性连接,即可直接将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与该充电座连接以直接进行充电,实现方便充电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0020]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0021 ]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五通轴的前视图。
[0022]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0024]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盖体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 车架
[0028]101 把手
[0029]11 前轮组
[0030]12 后轮组
[0031]13 座管
[0032]131连接板
[0033]14 下管
[0034]141连接板
[0035]15 后下叉管
[0036]151连接板
[0037]16 容置盒
[0038]161 穿孔
[0039]162结合件
[0040]17 盖体
[0041]171 铰链
[0042]18 五通轴
[0043]19曲柄组
[0044]20轮毂马达
[0045]30控制器
[0046]31电子 IC 板
[0047]32信号线
[0048]33电源线
[0049]40电池组
[0050]41充电装置[0051 ]42接头
[0052]43接线
[0053]44提把
[0054]45充电座
[0055]50传感器
[0056]51信号线
[0057]60控制台
[0058]61无线传输装置
[0059]62无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0]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主要包括:一车架10、一轮毂马达20、一控制器30、一电池组40、一传感器50及一控制台60。
[0061]该车架10由多个车管组接形成,该车架10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前轮组11及一后轮组12,该车架10中段下方由一座管13、一下管14及两个后下叉管15组成,两个后下叉管15的各末端相接于一容置盒16,该容置盒16—侧锁接设有一盖体17,该容置盒16横向设有一穿孔161,以供一五通轴18穿设枢接,该五通轴18—侧枢接有一曲柄组19。
[0062]该轮毂马达20设于该后轮组12的轮毂上。
[0063]该控制器30设于该容置盒16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30设有一电子IC板31,且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该控制器30与轮毂马达20间设有一信号线32,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车辆速度信息。
[0064]该电池组40设于该容置盒16内部前端处,该电池组40—侧设有一充电装置41,该充电装置41与电子IC板31间接设有一接头42,该接头42与电子IC板31间通过一接线43电性连接,且该电子IC板31与轮毂马达20之间通过一电源线33连接,通过该电池组40经电源线33提供驱动轮毂马达20所需的电力;该电池组40预定位置设有一提把44,其可将该接头42与充电装置41分离,可通过该提把44将电池组40取出,使该电池组40可活动抽取,将该充电装置41与外部的一电源供应装置连接以进行充电,实现便利充电的功效。
[0065]该传感器50设于该容置盒16内部后端处与五通轴18之间,该传感器50设有一信号线51,该信号线51与控制器30连接,通过该传感器50检测曲柄组19产生的扭力及速度,且将该传感器50所检测的扭力变化及速度变化等信息经信号线51传送至控制器30,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
[0066]该控制台60设于该车架10前端上方的把手101上,该控制台60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61,且于该电子IC板31上对应无线传输装置61设有一无线接收器62,以供相互收发信号,使该控制器30取得的车辆速度、扭力及曲柄速度等信息可传送至控制台60,进一步方便使用者控制车速。
[0067]通过操作该控制台60传送信号至控制器30调整速度,同时由该传感器50自动检测双脚施力状况,在需要时自动调节动力,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踩踏,实现电动行进的功效。
[0068]通过上述构件,该控制器30、电池组40及传感器50设于容置盒16内,该电池组40提供轮毂马达20所需的电力,且该轮毂马达20与控制器30连接,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车速信息,该传感器50可整合扭力及曲柄速度,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并且该控制器30与设于把手101上的控制台60之间为无线传输,即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及给电不足的缺点,且整体结构便于组装及维修,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及实用性,且使用方便。
[0069]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现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0070]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方式为,将该控制器30、电池组40及传感器50组设于容置盒16内,且将该控制台60设于把手101上,接着将该控制器30通过信号线32与轮毂马达20连接,该控制器30同时通过接线43及接头42与电池组40连接,使该电池组40通过电源线33与轮毂马达20连接,且该控制器30与控制台60间设有无线传输装置61。
[007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当使用骑行时,可通过操作该控制台60,通过该无线传输装置61传送信号至控制器30的无线接收器62,同时,该传感器50自动检测踩踏曲柄组19时的双脚施力状况,从而检测出扭力及速度变化等信息,并传送信号至该控制器30,该控制器30在需要时自动调节轮毂马达20的动力,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踩踏,以使电动自行车电动行进。
[0072]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盖体17—侧与容置盒16间设有至少一铰链171,使当该盖体17与容置盒16间解除锁固状态时,该盖体17可枢转掀开设于容置盒16—侧,减少该盖体17收纳问题,且有效避免遗失;各座管13、下管14及两个后下叉管15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131、141、151,将各连接板131、141、151利用至少一结合件162结合固定于容置盒16上,实现稳固结合的功效;于该容置盒16的穿孔161上方设有一充电座45,该充电座45与充电装置41电性连接,即可不用拆下该电池组40,直接将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与该充电座45连接以进行充电,实现便利充电的功效。
[0073]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将该控制器30、电池组40及传感器50设于容置盒16内,该电池组40提供轮毂马达20所需的电力,且该轮毂马达20与控制器30连接,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车速信息,该传感器50可整合扭力及曲柄速度,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即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及给电不足的缺陷,且整体结构方便组装及维修,确实具备创新及实用性,且使用方便;该控制器30与设于把手101上的控制台60间为无线传输,以实现方便信号传输及简化结构的功效。
[0074]该电池组40设于容置盒16内,且通过该接头42与电子IC板31连接,通过该电池组40提供轮毂马达20所需的电力,可将该接头42与充电装置41分离,并将电池组40取出,再将该充电装置41与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连接以进行充电,提供可抽取充电的便利性,该电池组40小巧且轻便,便利携带;其也可于该容置盒16上设有充电座45,且该充电座45与充电装置41电性连接,即可直接将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与该充电座45连接以直接进行充电,实现便利充电的功效。
[0075]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提供一具有可精简配置的容置盒16结构,该控制器30、电池组40及传感器50设于容置盒16内,该电池组40提供轮毂马达20所需的电力,该轮毂马达20与控制器30连接,该传感器50可整合扭力及曲柄速度并传送信号至控制器30,使该控制器30可直接取得车速、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并且该控制器30与设于把手101上的控制台60间为无线传输,即可将电动结构配置为最精简状态,减少因连接线距离长而造成信号衰减及给电不足的缺陷,改善因外部连接线复杂造成组装不易及维修困难的问题,且整体结构方便组装及维修,以使整体确实具备实用性及新颖性,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条件。
[007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技术方案时,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此陈明。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车架,由多个车管组接形成,该车架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该车架中段下方由一座管、一下管及两个后下叉管组成,两个后下叉管的各末端相接于一容置盒,该容置盒横向设有一穿孔,以供一五通轴穿设枢接,且该五通轴的一侧枢接有一曲柄组; 一轮毂马达,设于该后轮组的轮毂上; 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控制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该控制器与轮毂马达间设有一信号线; 一电池组,设于该容置盒内部,该电池组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且该控制器与轮毂马达之间通过一电源线连接; 一传感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与五通轴之间,该传感器设有一信号线,该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通过该传感器检测曲柄组产生的扭力及速度,并传送信号至控制器; 一控制台,设于该车架上,该控制台与控制器间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以相互收发信号,使该控制器将取得的车辆速度、扭力及曲柄速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盒一侧设有一盖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设于该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部前端处,该电池组一侧设有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与电子IC板间接设有一接头,该接头与电子IC板间通过一接线连接,且该电子IC板与轮毂马达之间设有该电源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电池组设于容置盒内部前端处,该电池组一侧设有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与电子IC板间接设有一接头,且该接头与电子IC板间通过一接线连接,且该电子IC板与轮毂马达之间设有该电源线,该电池组预定位置设有一提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设于容置盒内部后端处,该控制器设有内建有程序控制功能的一电子IC板,该控制台设于车架前端上方的一把手上,该控制台设有一无线传输装置,且于该电子IC板上对应无线传输装置设有一无线接收器,以相互收发信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盒一侧设有一盖体,该盖体一侧与容置盒间设有至少一铰链。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座管、下管及两个后下叉管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各连接板通过至少一结合件结合固定于容置盒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电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盒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充电座,该充电座与充电装置电性连接,通过该充电座直接与外部的一电源供应装置连接以进行充电。
【文档编号】B62M6/55GK205469634SQ20152113580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黄嘉全
【申请人】黄嘉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