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顶盖边梁,包括:铝合金一体成形的一中空腔体,中空腔体沿顶盖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中空腔体由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围绕形成,其中,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相对设置,第二侧部与第四侧部相对设置;第一搭接部,由第一侧部沿远离中空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且第一搭接部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空气室、前风挡、顶盖、流水槽相连接;第二搭接部,由第二侧部沿远离中空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且第二搭接部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角窗、侧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顶盖边梁,可以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形制作,不仅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减轻重量;同时满足车体对刚度和强度的要求。
【专利说明】
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对汽车环保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该要求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备受人们的关注。
[0003]顶盖边梁作为汽车车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起着支撑汽车顶盖、保持车体骨架的强度的作用。传统汽车的顶盖边梁I如图1所示。此种顶盖边梁I一般采用钢制材料制成,并且需要冲压、焊接、涂装防锈等工序,生产工艺复杂,且其重量大多在30?40kg之间。而采用铝合金材料,不仅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会使其重量降低至15kg以下,同时可以保证其刚度和强度与钢结构的顶盖边梁相似,满足车体设计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顶盖边梁及使用其的汽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钢结构顶盖边梁存在的技术缺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边梁,所述顶盖边梁沿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布置,包括:
[0007]铝合金一体成形的一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沿顶盖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中空腔体由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围绕形成,其中,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部与第四侧部相对设置;
[0008]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由所述第一侧部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搭接部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空气室、前风挡、顶盖、流水槽相连接;
[0009]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由所述第二侧部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角窗、侧围相连接。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前风挡通过玻璃胶粘接;
[0011]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空气室、所述顶盖、所述流水槽搭接。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搭接部与角窗通过玻璃胶粘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围覆盖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外部表面,且所述侧围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通过密封条卡接。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顶盖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部和第三侧部相连接,并在连接处分别形成有两个加强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顶盖边梁。
[0017]本实用新型的顶盖边梁,可以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形制作,不仅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减轻重量;同时,其结构包括中空腔体,并延伸出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与其他零件连接,从而满足车体对刚度和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8]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顶盖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2]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一搭接部在第一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一搭接部在第二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一搭接部在第三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一搭接部在第四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二搭接部在第五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的第二搭接部在第六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10—顶盖边梁;
[0030]H 一第一侧部;12 一第二侧部;13 一第三侧部;14 一第四侧部;15—加强筋;16—中空腔体;17—加强位置;18—玻璃胶;
[0031]111—第一搭接部;112—第二搭接部;
[0032]20—空气室;30—前风挡;40—顶盖;50—流水槽;60—角窗;70—侧围;
[0033]80 一密封条;81 一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5]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36]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37]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003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顶盖边梁存在的重量大、生产工艺复杂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边梁,所述顶盖边梁沿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布置,即沿正X向布置。本实施例中,该顶盖边梁为两个,分别位于顶盖的两侧。
[0039]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定义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为正X向;从车驾驶座侧到副驾驶座侧的方向为正Y向;从车底部到车顶部的方向为正Z向。
[0040]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整个顶盖边梁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顶盖边梁10的横截面示意图。
[0041]本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包括:
[0042]铝合金一体成形的一中空腔体16,所述中空腔体16沿顶盖边梁10的长度方向(SP正X向)延伸,且所述中空腔体16由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第三侧部13和第四侧部14围绕形成,其中,所述第一侧部11与第三侧部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部12与第四侧部14相对设置。
[0043]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如提等。
[0044]由图3中可见,本实施例中,中空腔体16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中第一侧部11和第三侧部13平行。由于顶盖边梁10在安装后,第三侧部13靠近汽车车体的外侧,第一侧部11靠近汽车车体的顶盖40,此种梯形截面可以使顶盖边梁10具有良好的强度。
[0045]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顶盖边梁10的强度,其中空腔体16内设置有加强筋15,且所述加强筋15沿所述顶盖边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筋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部11和第三侧部13相连接,并在连接处分别形成有两个加强位置17。此两个加强位置17用以保持顶盖边梁10与其他零件连接后的强度,在后文中会进行详细介绍。
[0046]安装后,第一侧部11可以提供汽车内饰件的匹配安装;第三侧部13可以提供汽车外饰件的匹配安装。为了便于与汽车的其他零部件的连接,本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还具有第一搭接部111和第二搭接部112。
[0047]其中,第一搭接部111由所述第一侧部11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16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搭接部111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空气室20、前风挡30、顶盖40、流水槽50相连接。
[0048]为了保证本实施例中的顶盖边梁10在受力时的强度、不易变形,第一搭接部111与第一侧部11的夹角优选为大于90度。
[0049]参见图4a?图4d。为了便于叙述,定义顶盖边梁10的形成有第一搭接部111的一侧,可沿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0050]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一搭接部111在第一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一位置,第一搭接部111与空气室20搭接。加强筋15的两个加强位置17可以形成对搭接处的加强作用,从而满足空气室20的安装强度需求。
[0051]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一搭接部111在第二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二位置,第一搭接部111与前风挡30通过玻璃胶18粘接。加强筋15的两个加强位置17可以形成对连接处的加强作用,从而满足前风挡30的安装强度需求。
[0052]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一搭接部111在第三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三位置,第一搭接部111与顶盖40搭接。加强筋15的两个加强位置17可以形成对搭接处的加强作用,从而满足顶盖40的安装强度需求。
[0053]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一搭接部111在第四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四位置,第一搭接部111与流水槽50搭接。加强筋15的两个加强位置17可以形成对搭接处的加强作用,从而满足流水槽50的安装强度需求。
[0054]其中,第二搭接部112由所述第二侧部12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16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搭接部112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角窗60、侧围70相连接。
[0055]参见图5a?图5b。为了便于叙述,定义顶盖边梁10的形成有第二搭接部112的一侧,可沿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五位置、第六位置。
[0056]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二搭接部112在第五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五位置,第二搭接部112与角窗60通过玻璃胶18粘接。第一侧部11和第四侧部14可以形成对粘接处的加强作用,从而满足角窗60的安装强度需求。
[0057]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边梁10的第二搭接部112在第六位置的连接示意图。在第六位置,侧围70覆盖于中空腔体16的外部表面,且侧围70的端部与第二搭接部112通过密封条80卡接,从而配合车门密封面满足乘员舱的密封性。
[0058]由图5b中可见,密封条80具有一弹性片81结构,在未与第二搭接部112和侧围70的端部连接时,该弹性片81弹起;连接时,将第二搭接部112和侧围70的端部卡接入密封条80,同时将弹性片81压下,该弹性片81可以提供挤压力,从而使与第二搭接部112和侧围70均与密封条80牢固地连接。
[0059]至此,顶盖边梁10与汽车的零部件的连接关系叙述完毕。
[0060]本实用新型的顶盖边梁10,可以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形制作,不仅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其自身的重量,比钢结构可减少重量在30%左右;同时,通过内部设有加强筋15的中空腔体16,可以满足车体对刚度和强度的要求。
[0061]并且,本实施例的铝合金顶盖40边粱,是一种适合多种汽车车型的顶盖40边粱,该设计方案前期已经考虑合理的尺寸控制,满足多种轿车型的安装以及运输需求。
[0062]进一步地,本申请的铝合金顶盖边梁10在整车性能方面满足顶盖40相关的实验需求,满足指压、雪压等性能指标。
[00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顶盖边梁10。
[006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边梁(10)沿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布置,包括: 铝合金一体成形的一中空腔体(16),所述中空腔体(16)沿顶盖边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中空腔体(16)由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第三侧部(13)和第四侧部(14)围绕形成,其中,所述第一侧部(11)与第三侧部(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部(12)与第四侧部(14)相对设置; 第一搭接部(111),所述第一搭接部(111)由所述第一侧部(11)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16)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搭接部(111)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空气室(20)、前风挡(30)、顶盖(40)、流水槽(50)相连接; 第二搭接部(112),所述第二搭接部(112)由所述第二侧部(12)沿远离所述中空腔体(16)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搭接部(112)在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依次与角窗(60)、侧围(7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111)与所述前风挡(30)通过玻璃胶(18)粘接; 所述第一搭接部(111)与所述空气室(20)、所述顶盖(40)、所述流水槽(50)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部(112)与角窗(60)通过玻璃胶(18)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70)覆盖于所述中空腔体(16)的外部表面,且所述侧围(7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112)通过密封条(80)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6)内设置有加强筋(15),且所述加强筋(15)沿所述顶盖边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边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部(11)和第三侧部(13)相连接,并在连接处分别形成有两个加强位置(17)。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顶盖边梁(10)。
【文档编号】B62D25/06GK205524482SQ20162007540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陆群, 孔凡元
【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