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属于机械创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动轮、三角支架、二级减震装置、导向轮、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主支架、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和履带;所述主动轮安装在三角支架上,三角支架紧固安装在主支架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安装在主支架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安装在主支架中部,履带张紧安装在主动轮、导向轮、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上,二级减震装置安装在主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可适应多种复杂路面,适用范围广;两次减震可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三角形履带减小主动轮动力损耗,驱动力强。
【专利说明】
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属于机械创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应付复杂地面状况,履带已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和机车等领域。现有复杂路面行驶机器主要以轮式和履带式为主,轮式驱动灵活,适应性差;履带式路面适应性强,但现有履带多将主动轮直接与地面接触,稳定性差,所需驱动力高,易对主体造成不必要干扰;而另一种新式三角履带虽在稳定性上有一定改善,但减震装置匮乏,减震装置一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以解决三角履带减震效果一般,稳定性差的冋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包括主动轮1、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 ;
[0005]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06]所述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的结构与一级减震承重轮5的结构相同。
[0007]所述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包括减震器9、三角轮架10、前承重轮11、连接杆12、后承重轮13;所述三角轮架10通过轴安装在主支架6上,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分别安装在三角轮架10的两端,用连接杆12将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连接,减震器9一端安装在三角轮架10上,减震器9另一端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08]所述二级减震装置3包括履带连接架14、减震器Π16;所述履带连接架14固定安装在主支架6上,车底连接架15通过铰连接件17与履带连接架14连接,两个减震器Π 16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履带连接架14两端,另一端与车底连接架15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0]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主动轮I将动力传递给履带8,通过导向轮4、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配合,实现行进功能;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上的三角轮架10可绕轴转动,同时安装有减震器9,遇到复杂路面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可进行适应性起伏,从而达到一级减震效果;二级减震装置3可将经过通过一级减震的履带整体震动进行进一步减弱,实现一.级减震功能。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可适应多种复杂路面,适用范围广;
[0013]2、两次减震可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OOM] 3、三角形履带减小主动轮动力损耗,驱动力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二级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1_主动轮、2-三角支架、3-二级减震装置、4-导向轮、5-—级减震承重轮装置、6-主支架、7-—级减震张紧轮装置、8-履带、9-减震器、10-三角轮架、11-前承重轮、12-连接杆、13-后承重轮、14-履带连接架、15-车底连接架、16-减震器Π、17-铰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包括主动轮1、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
[0020]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21 ]所述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的结构与一级减震承重轮5的结构相同。?0022] 所述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包括减震器9、三角轮架10、前承重轮11、连接杆12、后承重轮13;所述三角轮架10通过轴安装在主支架6上,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分别安装在三角轮架10的两端,用连接杆12将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连接,减震器9一端安装在三角轮架10上,减震器9另一端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23]所述二级减震装置3包括履带连接架14、减震器Π16;所述履带连接架14固定安装在主支架6上,车底连接架15通过铰连接件17与履带连接架14连接,两个减震器Π 16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履带连接架14两端,另一端与车底连接架15连接。
[0024]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包括主动轮1、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
[0025]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26]所述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的结构与一级减震承重轮5的结构相同。
[0027]所述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包括减震器9、三角轮架10、前承重轮11、连接杆12、后承重轮13;所述三角轮架10通过轴安装在主支架6上,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分别安装在三角轮架10的两端,用连接杆12将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连接,减震器9一端安装在三角轮架10上,减震器9另一端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28]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包括主动轮1、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
[0029]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30]所述二级减震装置3包括履带连接架14、减震器Π 16;所述履带连接架14固定安装在主支架6上,车底连接架15通过铰连接件17与履带连接架14连接,两个减震器Π 16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履带连接架14两端,另一端与车底连接架15连接。
[0031 ]实施例4:如图1-3所示,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包括主动轮1、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
[0032]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
[0033]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轮(I)、三角支架(2)、二级减震装置(3)、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主支架(6)、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和履带(8);所述主动轮(I)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三角支架(2)紧固安装在主支架(6)上,导向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支架(6)前端,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安装在主支架(6)后端,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安装在主支架(6)中部,履带(8)张紧安装在主动轮(I)、导向轮(4)、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和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上,二级减震装置(3)安装在主支架(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震张紧轮装置(7)的结构与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震承重轮装置(5)包括减震器(9)、三角轮架(10)、前承重轮(11)、连接杆(12)、后承重轮(13);所述三角轮架(10)通过轴安装在主支架(6)上,前承重轮(I I)和后承重轮(13)分别安装在三角轮架(10)的两端,用连接杆(12)将前承重轮(11)和后承重轮(13)连接,减震器(9) 一端安装在三角轮架(10)上,减震器(9)另一端安装在主支架(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震三角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减震装置(3)包括履带连接架(14)、减震器Π (16);所述履带连接架(14)固定安装在主支架(6)上,车底连接架(15)通过铰连接件(17)与履带连接架(14)连接,两个减震器Π (16)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履带连接架(14)两端,另一端与车底连接架(15)连接。
【文档编号】B62D55/08GK205632704SQ20162028526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王森, 邓强国, 王梦盈, 叶远恒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