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93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中悬浮隧道,即悬浮在水面下方的隧道,又称阿基米德桥,是一种新的跨越水域的交通理念,该悬浮隧道利用浮力支撑隧道重量和交通载荷。对于水域跨度太大或地质不稳定不宜建造桥梁和水底隧道的地区,或有环境保护要求地区,阿基米德桥是跨越水域连接的理想方式。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阿基米德桥建成,除了技术、社会等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基米德桥的安全性问题。阿基米德桥作为一种水下交通设施,遇到意外安全事故时,如桥体进水或桥体内部发生火灾,行人的安全逃生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已有的阿基米德桥概念设计中安全逃生设施均考虑在桥体内部,主要是在靠近桥体壳壁两侧设置安全通道,而当阿基米德桥遭遇意外安全事故时,桥体内部安全通道也并不安全,而且利用安全通道逃生所需时间较长,降低了逃生成功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安全迅速地逃离事故现场的阿基米德桥安全逃生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种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阿基米德桥的桥体上的密闭结构的逃生舱,该逃生舱与桥体活动连,逃生舱上带有与桥体内部相连通的紧急安全门,逃生舱在水中的浮力略大于逃生舱的重力与若干数量逃生人员的重量之和。
进一步,所述逃生舱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启闭该控制开关时,所述逃生舱与所述桥体之间实现脱离或连接。
进一步,所述逃生舱由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或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所述逃生舱的顶部还设置一个防水安全出口。
本发明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逃生舱可以与阿基米德桥桥体分离,当阿基米德桥遭遇意外安全事故时,桥上的人员可以就近进入相应的逃生舱,并使逃生舱与桥体迅速脱离,通过逃生舱撤离危险地带,保证了安全逃生的实现。


图1为阿基米德桥及与安全逃生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B-B视图;图4为逃生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阿基米德桥的桥体1由张力腿2固定在水域底部,四个逃生舱3设置在桥体的两侧,每个逃生舱3的顶部都设置有防水安全出口6,根据桥体的长度及交通流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调整逃生舱3的数量。
从图2-4中可知,阿基米德桥位于水面10下一定深度处,在阿基米德桥体内部的路基9上铺设有供车辆、行人通过的路面8,桥体1上设置有紧急安全门7,紧急安全门7的底部略高于高于路面8。与紧急安全门7相对应处的桥体1的外侧设置有逃生舱3,逃生舱3通过连接装置5与桥体1活动连接,逃生舱3上设置有防水安全门4,桥体1通过紧急安全门7和防水安全门4与逃生舱3相连通,防水安全门4的两侧均设有安全门的打开开关。在防水安全门4的内外两侧都安装有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通过开启或关闭该控制开关来实现逃生舱3与桥体1的脱离或连接,在逃生舱3的顶部还设置有防水安全出口6。逃生舱3可以用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或混凝土制成,也可以用这些材料相互混合制成,但逃生舱3在水中的浮力要略大于逃生舱3的重力与若干数量逃生人员的重量之和。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开动控制开关,使逃生舱3与桥体1脱离,待逃生舱3浮出水面时,逃生人员通过防水安全出口6离开逃生舱3。
连接装置5由承力构件和防水构件组成,既可以承受逃生装置的富余浮力,又能防止水进入逃生装置和桥体之间的空隙。如承力构件可由高强螺栓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阿基米德桥的桥体上的密闭结构的逃生舱,该逃生舱与桥体活动连,逃生舱上带有与桥体内部相连通的防水安全门,逃生舱在水中的浮力略大于逃生舱的重力与若干数量逃生人员的重量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舱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启闭该控制开关时,所述逃生舱与所述桥体之间实现脱离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舱由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或混凝土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逃生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逃生舱的顶部还设置一个防水安全出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阿基米德桥的桥体上的密闭结构的逃生舱、逃生舱与桥体的连接装置和桥体安全门。逃生舱上设有与桥体内部相连通的防水安全门,逃生舱在水中的浮力略大于逃生舱的重力与若干数量逃生人员的重量之和。本发明阿基米德桥的安全逃生装置,逃生舱可以与阿基米德桥桥体分离,当阿基米德桥遭遇意外安全事故时,桥上的人员可以就近进入相应的逃生舱,并使逃生舱与桥体迅速脱离,通过逃生舱撤离危险地带,保证了安全逃生的实现。
文档编号B63C9/06GK1740459SQ20051010522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董满生, 葛斐, 洪友士, 惠磊, 李岐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