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65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龙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龙舟文化的发展,从传统的木质龙舟到当前的玻璃钢制龙舟,各式各样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多。大部分的龙舟主要是用于比赛,当然也可以用做游船。
要想在龙舟竞赛获得更快的速度,除了选手们要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外,船体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它的水下船底部分的形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经过文献检索发现,人们一般在龙舟船舱以及制作龙舟的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很少有人对龙舟船底的形状进行改进。
以下将从龙舟船头到船尾的方向称为纵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即从船身左侧到右侧的方向称为横向。
图1所示为传统龙舟船体中从船头吃水线至船尾吃水线之间的船体的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传统龙舟船体中从船头吃水线至船尾吃水线之间的船体的横向截面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船底(1),左右对称的两个边榫条(3),龙骨(5),也既是说这两种船体中的船底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边榫条。
这两种形状的船底的缺点是由于两个边榫条分居船底左右两侧,相距较远并且吃水较深,所以导致龙舟在前进时,受到流经两个凸榫条之间的水流的阻力较大,尤其是受到的兴波阻力较大,影响了船速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船体所受阻力以提升船速的龙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其船底正中央处沿纵向即从船头到船尾的方向设有一个中榫条。
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设置在船底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
两个披水板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位于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
所述中榫条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
其船底沿纵向还设有分居所述中榫条左右两侧并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榫条。
所述中榫条的底端低于所述的两个边榫条的底端。
所述中榫条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所述边榫条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
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设置在船底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中后部,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中部,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中前部,或者所述中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所述边榫条设置在船底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边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边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边榫条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边榫条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
两个披水板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位于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
所述中榫条在横向处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船底宽度的比值优选为为1∶7~1∶4。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船底正中央处沿纵向即从船头到船尾的方向设有一个中榫条,与传统的龙舟相比,改变了流经船底的水流流向,减小了船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同时由于所述中榫条吃水比传统的两个边榫条较深,可以较大的减少船体受到的兴波阻力;此外,当本实用新型在行进时,所述中榫条还可以起到舵的作用,有助于使本实用新型保持直线前进,以提升船速。(2)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还可以在所述中榫条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榫条;此外在实际制造时,可以把所述中榫条造得较大、较深,而左右两边的所述边榫条造得较浅,使所述中榫条的底端低于所述的两个边榫条的底端,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小阻力以提升船速,同时由于两边的所述边榫条的存在,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方便地对中榫条和边榫条的位置和长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减小阻力,尽可能地提高船速。(4)本实用新型在船舷两侧的水下部分还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披水板,可以减轻船体左右摇晃的幅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船体的平稳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传统龙舟船身的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龙舟船身的横向截面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截面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3,其船底1正中央处沿纵向即从船头到船尾的方向设有一个V形的中榫条2。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所述中榫条2在横向处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船底宽度的比值为1∶4。
(实施例2)见图4,本实施例的龙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龙舟船底1沿纵向还设有分居所述中榫条2左右两侧并对称设置的两个V形边榫条3。所述中榫条2的底端低于所述的两个边榫条3的底端。所述中榫条2设置在船底1吃水线以下,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所述龙骨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中榫条2在横向处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船底宽度的比值为1∶5。
(实施例3)见图5,本实施例的龙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所述龙骨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
(实施例4)见图6,本实施例的龙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中榫条2的形状为带有圆角的V形,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
(实施例5)见图7,本实施例的龙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披水板4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位于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龙舟,其特征在于其船底(1)正中央处沿纵向即从船头到船尾的方向设有一个中榫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2)设置在船底(1)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两个披水板(4)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位于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榫条(2)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其船底(1)沿纵向还设有分居所述中榫条(2)左右两侧并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榫条(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榫条(2)的底端低于所述的两个边榫条(3)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榫条(2)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所述边榫条(3)的形状为梯形、或带有圆角的梯形、U形、V形或带有圆角的V形。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2)设置在船底(1)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1)中后部,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1)中部,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底(1)中前部,或者所述中榫条(2)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所述边榫条(3)设置在船底(1)吃水线以下,或者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或者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顶端设置至船尾末端,或者所述边榫条(3)从船头的吃水线处设置至船尾的吃水线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龙舟,其特征在于两个披水板(4)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位于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舟。该龙舟的船底正中央处沿纵向即从船头到船尾的方向设有一个中榫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减小船体所受阻力以提升船速。
文档编号B63B3/00GK2863633SQ20062010021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7日
发明者黄道靖 申请人:黄瑞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