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上用于排出废水、废气或者和往水池中加气装置,具体讲是一种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渔船在海上航行作业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如渔船的鱼舱内,存放大量的鱼,尤其是在较向的气温下,会有许多鱼虾会死亡、进而发生腐烂酸败,因而产生废水和硫化氢等废气,为保证渔船的正常作业,就要将这些废水和废气排出舱外,目前将这些废水和废气排出船舱外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水泵将废水抽出排出船舱,用风机将废气抽出排出船舱;同时,为提高鱼舱内的鱼的存活率,也要用鼓风机不断地鱼舱内鼓入新鲜空气,以保证鱼舱内水中的含氧量。可以肯定,这种做法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水泵、风机、鼓风机的动力来源是船舶上的发动机,这就增加了发动机的油料消耗,而且这些水泵、风机、鼓风机是连续性或间隔时间较短地使用,使得这些水泵、风机、鼓风机设备对船舶发动机的功率依赖程度高,从而导致渔船需要配备功率较大的发动机,这不仅使渔船在空驶状态下需消耗更多的能料,而且还造成了增加了船舶的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动力消耗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
气^^直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口径空心筒体,导压管、压力储放管,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设置在船体正浮中心线的船体的一侧,大口径空心筒体的下端始终位于水面下方,其上端则连接有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根压力储放管,导压管与压力储放管之间设置有截止阀,压力储放管的末端开口于船舱、船底废水池或活鱼舱水池,且压力储放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压力储放管的上端开口于船舱外, 压力储放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该装置的原理在于利用船舶在水中航行时的颠簸摇晃,使筒体内的水位上下波动而产生唧筒效应,从而将废水、废气经侧管排出船舱或经侧管将新鲜空气抽到活鱼舱水池中。尤其是船舶在海洋中航行时,其将受到海浪的冲击而产生左右摇摆和平共处上下颠簸的剧烈运动,因此海水会在筒体内上下往复运动,在单向阀的止回作用下,将产生强烈的唧筒效应。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非常简单且安装方便,操作简便,无需动力消耗,无需对发动机的功率依赖,可有效减少船舶的油料消耗, 从而降低船舶的航行和作业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不会对船厂体的稳定性、航速及浮力产生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征和优点[0009]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的下端为喇叭口形,下端喇叭口朝下朝外,上端朝上朝内, 倾斜设置在船体的空舱或舵舱一侧边。所述的倾斜设置是指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与船体正浮中心线的夹角为20-40 度。因为在设计船体时,出于安全和稳定性要求,应确保船体在航行时其摇晃摆幅在30度以内,而设置大口径空心筒体的倾斜度时,是根据船体在相同摇晃摆动的程度下,大口径空心筒体与船体正浮中心线的夹角越小,则空心筒体内的水面相对于筒体壁位移距离越小, 从而其产生的抽吸压力作用越小。故将大口径空心筒体与船体正浮中心线的夹角为20-40 度为宜,优选为30度。所述的压力储放管的数目为三根,三根压力储放管为压力排废水管、压力排废气管和压力加气管,压力排废水管的末端插入舱底的废水池中,压力排废气管的末端开口于船舱,压力加气管的末端插入在活鱼水池中。由于水气的物理性质不同,再则所要排出的废气或废水以及加气的各自功能作用不一,所以设置三根压力储放管较为适宜。当然,根据其所要实现的目的作用以及场所数目不同,可以设置不同数目的压力储放管。所述的导压管的内径与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的内径之比为1 :5_15,所述的导压管的内径与所述的压力储放管的内径之比为1 :1. 5-2. 5。根据水位对大口径空心筒体的不同内径中的移动而产生的压力对一定的内径的压力储放管的所产生的压力是不同的,大口径空心筒体内径越大对一定的内径的压力储放管的所产生的抽吸压力就越大的原理,对导压管的内径与大口径空心筒体的内径之比为1 :5-15是比较适宜的,优选为1 :10 ;导压管的内径与压力储放管的内径之比为1 :1_2,优选为1 :1. 5。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所示1、船体正浮中心线,2、大口径空心筒体,3、导压管,4、压力储放管,41、 压力排废水管,42、压力排废气管,43、压力加气管,5、截止阀,6、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包括大口径空心筒体2, 导压管3、压力储放管4。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2设置在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船体的一侧, 大口径空心筒体2的下端始终位于水面下方,本实施例的大口径空心筒体的下端设置为喇叭口形,下端喇叭口朝下朝外,上端朝上朝内,倾斜设置在船体的空舱或舵舱一侧边,大口径空心筒体2与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夹角可设置为20-40度,本实施例优选为30度;大口径空心筒体2的上端则连接有导压管3,导压管3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根压力储放管4,导压管3与压力储放管4之间设置有截止阀5,压力储放管4下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其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本实施例导压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压力排废水管41、压力排废气管42和压力加气管43,压力排废水管41的末端插入舱底的废水池中,压力排废气管42的末端开口于船舱,压力加气管43的末端插入在活鱼水池中,压力排废水管41和压力排废气管4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其上端分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显然,压力加气管43 两端安置的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7的方向与压力排废水管41和压力排废气管42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7的方向正好相反。[001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当需要往活鱼舱水池中加气时,只需打开压力加气管43与导压管3之间的截止阀5,而同时关闭压力排废水管41及压力排废气管42与导压管3之间的截止阀5,随着船体的摇摆,水位在大口径空心筒体2内上上下下产生位移, 当大口径空心筒体2内的水位下降时,大口径空心筒体2内产生负压,而此时压力加气管43 下端的第一单向阀6关闭,其上端的第二单向阀7则打开,从而新鲜空气被吸入到压力加气管43内,当大口径空心筒体2内的水位上升时,大口径空心筒体2内产生正压,而此时压力加气管43下端的第一单向阀6打开,其上端的第二单向阀7则关闭,被吸入到压力加气管 43内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6被压入到活鱼舱水池中,如此往复,不断地将新鲜空气加入到活鱼舱水池中,增加了活鱼舱水池中的氧气含量,提高了鱼货存活率。同理,当需要完成排出废气或废水时,其工作原理与过程与加气的工作原理与过程类似,只是它们的单向阀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已。
权利要求1.一种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口径空心筒体0),导压管(3)、压力储放管G),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2)设置在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船体的一侧,大口径空心筒体( 的下端始终位于水面下方,其上端则连接有导压管(3),导压管(3) 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根压力储放管G),导压管(3)与压力储放管(4)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5),压力储放管(4)的末端开口于船舱、船底废水池或活鱼舱水池,且压力储放管(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压力储放管的上端开口于船舱外,压力储放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O)的下端为喇叭口形,下端喇叭口朝下朝外,上端朝上朝内,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 (2)设置在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船体的一侧是指倾斜设置在船体的后面空舱或舵舱一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设置是指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O)与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夹角为20-4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O)与船体正浮中心线(1)的夹角为3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储放管(4)的数目为三根,三根压力储放管(4)为压力排废水管(41)、压力排废气管0 和压力加气管(43),压力排废水管的末端插入舱底的废水池中,压力排废气管0 的末端开口于船舱,压力加气管的末端插入在活鱼水池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压管(3) 的内径与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⑵的内径之比为1 :5-15,所述的导压管(3)的内径与所述的压力储放管的内径之比为1 :1_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压管(3) 的内径与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O)的内径之比为1 :10,所述的导压管(3)的内径与所述的压力储放管(4)的内径之比为1 :1· 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无动力排废或加气装置,包括大口径空心筒体,导压管、压力储放管,所述的大口径空心筒体设置在船体正浮中心线的船体的一侧,其下端始终位于水面下方,其上端则连接有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根压力储放管,导压管与压力储放管之间设置有截止阀,压力储放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压力储放管的上端开口于船舱外,压力储放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具有以下优点结构非常简单且安装方便,操作简便,无需动力消耗,无需对发动机的功率依赖,可有效减少船舶的油料消耗,从而降低船舶的航行和作业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不会对船厂体的稳定性、航速及浮力产生不良影响。
文档编号B63B13/00GK202054134SQ2010206821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杨平发 申请人:杨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