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036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体,具体地说是一种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技术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在海洋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在近岸和200米水深左右的浅海,在浅海布放的海洋监测仪器,如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缩写ADCP)、温盐深仪(缩写CTD)等,这种类型的仪器能否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和能否可靠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与该仪器一同搭载的耐压浮体能否安全可靠使用有很大关联。目前国内的浮体大多以聚氨酯发泡制作。由于密水、耐压、抗冲击性差,仅用于水面上,不能和海洋监测仪器同时应用于水下。现多采用进口浮球用作监测仪器的回收浮体,价格昂贵,并且浮球与监测仪器只能分开安装,不能组装为一体,需要先回收浮球,再回收仪器,不能实现浮体、仪器一同回收,降低了监测仪器回收的安全可靠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实现浮体与海洋监测仪器的一体化组装、回收,既能够为海洋监测仪器的回收提供必须的静浮力,又能够为海洋监测仪器提供防撞击破坏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它主要包括玻璃钢壳、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PVC泡沫板、预埋紧固螺母、仪器固定夹具和仪器安装孔,玻璃钢壳中心为仪器安装孔,预埋紧固螺母位于仪器安装孔的周围,仪器固定夹具与预埋紧固螺母紧固连接,玻璃钢壳内填充多个PVC泡沫板,玻璃钢壳与PVC泡沫板之间和多个PVC泡沫板相互之间用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成一体,该体为玻璃钢浮体。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玻璃钢壳外表面光滑。不但具备抗冲撞功能,而且还具备防生物附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科学合理,制作成本低。不仅可提供较大净浮力,而且抗冲击能力强,耐压能力高。监测仪器和浮体组装成一体,利于布放回收,实现对仪器的保护, 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中各部件序号1-玻璃钢壳;2-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3PVC泡沫板;4-预埋紧固螺母;5_仪器固定夹具;6-仪器安装孔;7-紧固件;8-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显示,玻璃钢浮体呈圆柱形,浮体外壳是玻璃钢壳1,玻璃钢壳1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仪器安装孔6位于玻璃钢壳1中心,其中心的形状可按监测仪器需要的形状设计,本实施例仪器安装孔6设计为圆柱状;在仪器安装孔6上下周围有多个预埋紧固螺母4,本实施例上下周围各有二个预埋紧固螺母4和上下共二组仪器固定夹具5。玻璃钢壳1内填充多个PVC泡沫板3,填充的PVC泡沫板具有密度低,抗压强度高的性能。图2显示玻璃钢壳1内填充三个圆环形PVC泡沫板3,三个圆环形PVC泡沫板3之间用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2粘结连接,三个圆环形PVC泡沫板3与玻璃钢壳1之间用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2粘结连接,玻璃钢壳1、三个圆环形PVC泡沫板3和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2 连成无间隙的一体,该一体结构为玻璃钢浮体。玻璃钢浮体外表面还进行光滑处理。使用时,将监测仪器装入仪器安装孔6内,上下两组仪器固定夹具5分别利用紧固件7紧固监测仪器两头。然后用紧固螺栓8将上下两组仪器固定夹具5分别与上下预埋紧固螺母4紧固连接,玻璃钢浮体装配完毕。装配于玻璃钢浮体内部的监测仪器,与玻璃钢浮体一起同时布放、回收。玻璃钢浮体无生物附着,监测仪器不受冲撞和破坏,得到保护。使用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玻璃钢壳(1)、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2)、PVC泡沫板(3)、预埋紧固螺母G)、仪器固定夹具(5)和仪器安装孔(6),玻璃钢壳⑴中心为仪器安装孔(6),预埋紧固螺母⑷位于仪器安装孔(6)的周围,仪器固定夹具(5)与预埋紧固螺母⑷紧固连接,玻璃钢壳⑴内填充多个PVC泡沫板(3),玻璃钢壳(1)与PVC泡沫板C3)之间和多个PVC泡沫板C3)相互之间用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2)粘结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其特征在于该玻璃钢壳(1)外表面光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海耐压玻璃钢浮体,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玻璃钢壳、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PVC泡沫板、预埋紧固螺母、仪器固定夹具和仪器安装孔,玻璃钢壳中心为仪器安装孔,预埋紧固螺母位于仪器安装孔的周围,仪器固定夹具与预埋紧固螺母紧固连接,玻璃钢壳内填充多个PVC泡沫板,玻璃钢壳与PVC泡沫板之间和多个PVC泡沫板相互之间用玻璃微珠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成一体。其优点是结构科学合理,制作成本低。玻璃钢浮体不仅可提供较大净浮力,而且抗冲击能力强,耐压能力高。监测仪器和浮体组装成一体,利于布放回收,实现对仪器的保护,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文档编号B63B38/00GK202038435SQ20112005199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丁忠军, 于凯本, 刘轲, 杨斌, 胡展铭, 陈伟斌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澳森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