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升船装置,属于机械提升【技术领域】,在左右坝体之间的水面上放置有承船厢,其两侧分别与承船厢皮带连接,承船厢皮带上端通过左右坝体上的第一导向轮与左右外转子电机的前转筒连接,左右坝体外侧分别吊有左右配重,与左右配重连接的配重皮带通过左右坝体上的第二导向轮与左右外转子电机的后转筒连接,左右外转子电机及其提升机构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安装在左右坝体上,单个外转子电机的前后中心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坝体上,在其前后转筒圆周面上通过螺钉分别与下端连接着承船厢的承船厢皮带和下端连接着配重的配重皮带相连接,在前后转筒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前后制动器,本发明利用外转子电机,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传动效率高,具有节能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升船装置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提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船装置。
[0002]【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航运领域,将船舶提升一定高度所采用的装置有多种,如电动卷扬机提升、齿轮齿条传动提升、水利驱动提升等,其中对于小型船舶的提升,用电动卷扬机提升较多,但其缺点是传动机构复杂,传动效率低,安全性差。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升船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结构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在左右坝体3、3丨之间的水面上放置有承船厢1,承船厢I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承船厢皮带2、2 ’的连接,左右承船厢皮带2、2'的上端通过安装在左右坝体3、3 '上的左右第一导向轮8、8 '与安装在左右坝体3、3'上面的左右外转子电机7、7 '的前转筒连接,左右坝体3、3 '的外侧分别吊有左右配重4、4',与左右配重4、4'连接的左右配重皮带5、5 '通过安装在左右坝体3、3 ^上的左右第二导向轮6、6 '与左右外转子电机7、7'的后转筒连接,左右外转子电机及其提升机构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安装在左右坝体3、3丨上,现以左侧为例,如图1、2、3所示,外转子电机的前后中心轴9、9 '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坝体3上,在其前后转筒10、10 '圆周面上通过螺钉分别与下端连接着承船厢I的承船厢皮带2和下端连接着配重4的配重皮带5相连接,在前后转筒10、10丨 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前后制动器11、11丨。
[0005]本发明优点及积极效果是:利用外转子电机替代了普通电动机和卷扬机等机械,使结构简化,调速、控制方便,传动效率高,具有节能效果。
[000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侧视图,并列设置有两台相同结构的提升机构,
图3是外转子电机传动示意图
图中:1-承船厢,2、2'-左、右承船厢皮带,3、3 ^ -左、右坝体,4、4 ^ -左、右配重,5、5 '-左、右配重皮带,6、6 '-左、右第二导向轮,1、1 '-左、右外转子电机,8、8 ;-左、右第一导向轮,9、9 '-前、后中心轴,IOUO'-前、后转筒,IlUl'-前、后制动器。
[0007]【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下游来船驶入坝内承船厢I内,开动左右外转子电机7、7丨,左外转子电机7的前转筒10逆时针转动,同时右外转子电机7丨的前转筒顺时针转动,通过左右承船厢皮带2、2'拉动承船厢I及船舶上升至要求的高度,左右配重4、4'同时靠配重下降;承船厢侧的皮带和配重侧的皮带都是多组使用,当其中一条断裂时,另外一条继续正常工作,等待维修,避免配重突然下降或者是承船箱失去平衡,发生安全事故。
【权利要求】
1.一种升船装置,其结构特征是在左右坝体(3)、(3 ’ )之间的水面上放置有承船厢(1),承船厢(I)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承船厢皮带(2)、(2丨)的连接,左右承船厢皮带(2)> (2 ;)的上端通过安装在左右坝体(3)、(3 ')上的左右第一导向轮(8)、(8 ')与安装在左右坝体(3)、(3丨)上面的左右外转子电机(7)、(7丨)的前转筒连接,左右坝体(3)、(3')的外侧分别吊有左右配重(4)、(4 '),与左右配重⑷、(4 ')连接的左右配重皮带(5) > (5 ;)通过安装在左右坝体(3)、(3 ^ )上的左右第二导向轮(6)、(6 ^ )与左右外转子电机(7)、(7丨)的后转筒连接,左右外转子电机及其提升机构结构相同,对称 布置安装在左右坝体(3)、(3 ^ )上,现以左侧为例,外转子电机的前后中心轴(9)、(V )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坝体(3)上,在其前后转筒(10)、(10 ')圆周面上通过螺钉分别与下端连接着承船厢(I)的承船厢皮带(2)和下端连接着配重(4)的配重皮带(5 )相连接,在前后转筒(10)、(10')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前后制动器(11)、(11 ^ )。
【文档编号】E02C5/00GK103758100SQ20141003917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李昕涛, 冯晓鹏, 黄庆学, 片亨范, 李子良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