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086发布日期:2019-03-05 19:1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深海交通工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潜入更深的海域并可自由潜行的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普遍的潜艇只能潜到1000米左右,也有个别科研潜艇可潜到几千米,但这些潜艇也只能做一些很表面的探测行为。目前,可以知道的最深海洋是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11034米,其中有许多地方是人类还不能探测到或者是只能进行表面探测的。这些地方可能有许多的特殊矿物或者是稀有物质都是人类还未能发现以及开采的,而这些稀有的东西又有可能是人类未来继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深海探测潜艇技术需要更加的完善。

现有的潜艇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潜艇可用于军事上,也可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可以通过仿生学设计来改变潜艇在水中的机动性,海豚等海洋生物身上的胸鳍与臀鳍角度的改变会摩擦水面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力,瞬间的力可以轻易将潜艇摁进或扔出水面。这样的设计让潜艇像海豚一样在水中灵活、快速地游动成为可能。本发明的潜艇采用海水温差能作为潜艇能源,海水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海洋的表面把太阳的辐射能大部分转化为热水并储存在海洋的上层。另一方面,接近冰点的海水大面积地在不到1000m的深度从极地缓慢地流向赤道。这样,就在许多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终年形成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潜艇上配置很多传感器,探雷和避碰声纳频段高所以探测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百米左右,不过较高频段的声纳分辨率好,所以能探测到航道上的一些障碍物;水环境传感器,用以测量潜艇所在水层声速,让声纳系统利用不同途径的声道,改善探测性能。也能让潜艇利用强负度梯层水层,或者温度跃变层进行隐蔽和机动;通信声纳,一般用于潜艇与水面舰船或者水下潜艇编队通信联络使用,通过发射机产生话音或者电报调制信号,再由换能器阵发出,在接收方经接收机处理后,就可送到耳机或者扬声器以及电讯机处,将话音或者电报讯息提供给接收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抵抗住巨大的海压,并能在海底如同鱼类一样可自由运作的深海潜艇。此潜艇基于利用海水温差能,并以抽水排水机制来加快潜行速度。此潜艇还可在深海中隐蔽自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主要的部件为外表软体机器人1、艇身2、抽水口3、排水口4、热水口5、供能装置6、海水温差能装置61、原子聚变能装置62、驾驶舱7、控制台8、工具舱9、阀门10、管道11、神经元链接12、管道13、管道14。要潜入海底,主要考虑的是能否抗住巨大的海压,能否自由地在深海运作,艇身2了一种新型的金属z。此金属具有高度柔软性,可以做到像海豚那样摆动而不显僵硬,像只真正的海豚(海豚是海中游泳健将,身体灵活,可以轻松通过较多复杂的海沟)。同时,此金属又有高度的抗压性,可以轻松抵抗住巨大的海压强,海平面五千米以下,基本没有光可以到达,因此在黑海的海底是充满着危险的。为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本潜艇表面运用了一种软体机器人1,它们可以完美地覆盖到潜艇表面。此软体机器人可以自动感应潜艇周围的环境,进行数学分析,然后反馈到驾驶舱7的内表面覆盖的显示器上,显示器自动调亮场景,如此驾驶员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海底的情况。并且,软体机器人的背面也有显示器,也可显示海底场景,令潜艇可以与海底融为一体,可以屏蔽一切探测形式,本潜艇运用了三个水口,分别为抽水口3,热水口5以及排水口4。通常,阀门10向下封住管道13。从热水口5和排水口4分别抽入温度有别的海水。流进供能装置6中的海水温差能装置61进行一个能量的提取到原子聚变能装置62,由此产生支持潜艇全身运作的能量。一轮结束后,海水温差能装置的废水便由排水口4流出。当需要加快速度时,抽水口3抽取阻碍潜行的海水,经过管道13从排水口4排出,此时,阀门10向上封闭管道14,本潜艇还利用了神经元链接导线12来控制潜艇全身。通过控制台8来发出指令,神经元链接传输指令到潜艇的各个部位,从而进行自由游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新型金属z2,可以良好地抵挡住大海的巨大压强,同时,金属的柔软性令潜艇可以在海底自由地运作。有利于人类对海底的探测与开采,探寻人类未知的领域。

(2)本发明利用了海底微小的温差能来进行核聚变,从而使潜艇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可以在海底进行持续的运作。

(3)软体机器人的运作,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隐蔽方式,可令各种科研调查安全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结构图,主要的部件为外表软体机器人1、艇身2、抽水口3、排水口4、热水口5、供能装置6、海水温差能装置61、原子聚变能装置62、驾驶舱7、控制台8、工具舱9、阀门10、管道11、神经元链接12、管道13和管道14。控制台8的启动装置启动潜艇,启动权限掌握在艇长手中,操作台8上输入目的地的经纬度以及下潜深度,指令通过神经元链接12发到艇身2各个部位,同时抽水口3和热水口5进行交替使用,抽水口3抽水通过管道13从排水口4冲出,使艇身可以快速向前游动,然后阀门向下封闭管道13,热水口5抽入温度较高的海水,排水口4抽入温度较低的海水,海水汇聚于供能装置6,经过海水温差能装置61以及原子聚变能装置62反应,为艇身2供能,然后排除废水,这样一轮结束后又进行新的一轮运作,如此循环,令潜艇可以持续快速的潜行。

图2所示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的流程图,首先通过控制台的启动装置启动潜艇,启动权限掌握在艇长手中,在操作台上输入目的地的经纬度以及下潜深度,确认后控制台发出指令,指令通过神经元链接发到艇身各个部位,潜艇自动导向目的地。此时,艇身如同海豚一样摆动前进,经过海水温差能装置以及原子聚变能装置反应,为艇身供能,然后排除废水,这样一轮结束后又进行新的一轮运作,海底游动过程中,软体机器人开始运作,对潜艇周围的海环境进行感应并分析,在机器人背面的显示器上以及驾驶舱内表面覆盖的显示器上显示潜艇周围的环境,前者令潜艇与大海融为一体,可以完美地隐蔽艇身;后者令艇身产生一种透明的效果,让驾驶舱内人员感觉如同自己在海内游行而没有潜艇,如此可以令驾驶人员更好地观察到周围情况,做出正确有效的操作行为。到达目的地后,激活里面的各种探测机器人以及开采机器人,进行探测及开采工作。

本发明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一种海豚型深海潜艇交通工具,主要的部件为外表软体机器人(1)、艇身(2)、抽水口(3)、排水口(4)、热水口(5)、供能装置(6)、海水温差能装置(61)、原子聚变能装置(62)、驾驶舱(7)、控制台(8)、工具舱(9)、阀门(10)、管道(11)、神经元链接(12)、管道(13)和管道(14)。通过控制台(8)启动潜艇,操作台(8)上输入经纬度和下潜深度,指令通过神经元链接(12)发到艇身(2)各个部位,将海水汇聚于供能装置(6),经过海水温差能装置(61)以及原子聚变能装置(62)反应,为艇身(2)供能,然后排除废水,如此循环,使潜艇可以持续快速的潜行。

技术研发人员:娄保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乐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7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