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581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救生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生船产品船底采用平底结构,一般适用于三级海况以下环境的海面漂浮救生,不能适用于远海高海况下抗倾覆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增强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避免较大波倾角下船体倾覆的可能,解决高海况环境船体稳定漂浮的问题,对于提升救生船漂浮稳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包括船底,船底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囊,水囊安设于船底四周,水囊侧壁上设有进出水口。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水囊对称分布于船底。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船底为凹陷船底,船体的四周布设有浮筒,凹陷船底乘坐面粘接有隔热气垫。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进出水口布置于水囊侧壁的中部或上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船底连接有伞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水囊分布在船底四周,救生船被风浪颠簸导致某一侧高出水面后,该侧水囊露出水面的部分自身重量由于没有浮力的支撑,会立即产生向下的力,进而产生恢复救生船平衡姿态的力矩,增强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避免较大波倾角下船体倾覆的可能,解决高海况环境船体稳定漂浮的问题,对于提升救生船漂浮稳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浮筒,2-凹陷船底,3-水囊,4-伞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包括船底,船底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囊3,水囊3安设于船底四周,水囊3侧壁上设有进出水口。

进一步地,水囊3对称分布于船底。

进一步地,所述的船底为凹陷船底2,船体的四周布设有浮筒,凹陷船底2乘坐面粘接有隔热气垫;一方面让船底甲板连结成一整块,使得船底整体下沉,另一方面起到隔热的作用,改善乘坐人员舒适感,凹陷船底2即为船底为凹陷,一方面使得整条船重心下移,另一方面船体吃水线以上的空间减小,进一步提高了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

进一步地,进出水口布置于水囊3侧壁的中部或上部。

进一步地,船底连接有伞锚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发明抗倾覆救生船船底能极大提高救生船的适海性。凹陷船底2乘坐面可粘贴气垫,一方面让船底甲板连结成一整块,使得船底整体下沉;另一方面起到隔热的作用,改善乘坐人员舒适感。船底的凹陷一方面使得整条船重心下移;另一方面船体吃水线以上的空间减小。都可以极大的提高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

水囊3对称分布在船底2底部,救生船被风浪颠簸导致某一侧高出水面后,该侧水囊3露出水面的部分自身重量由于没有浮力的支撑,会立即产生向下的力进而产生恢复救生船平衡姿态的力矩。该特性会进一步增强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

伞锚4固定在船底2的底部。通过一根较长的伞锚绳,使得伞锚4可以沉入水下平静层流,无论救生船要往哪个方向移动,伞锚绳都会起到杠杆放大伞锚4阻力的力矩作用。该特性会使得船体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发明采用凹陷船底2,降低重心位置;并通过设置水囊3、伞锚4,增大船体倾斜时的恢复力矩,避免较大波倾角下船体倾覆的可能,解决高海况环境船体稳定漂浮的问题。对于提升救生船漂浮稳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倾覆救生船船底结构,包括船底,船底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囊,水囊安设于船底四周,水囊侧壁上设有进出水口。增强救生船抗风浪抗颠覆的能力,避免较大波倾角下船体倾覆的可能,解决高海况环境船体稳定漂浮的问题,对于提升救生船漂浮稳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万曲;文吉标;代绍晓;赵寅;孙音;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