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0488发布日期:2023-06-08 14:1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尤其是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


背景技术:

1、甲板驳船是指货物全堆装在露天甲板上的船,装卸方便,适宜运送大型设备。因为货物堆放在甲板上,所以船舶重心较高,稳性较差。此外,一般的甲板驳船可运输的货物很杂,有散货、有大件货物等。甲板表面的两侧会装有挡货栏杆,或人员通道,或带缆桩、舱口盖等舾装杂件,会占用甲板两侧的装货面积,影响甲板装大件货物的完整度。

2、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时,甲板驳船上需要存放工具、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集装箱、风力发电机组运维专用设备,并且还需要运输风电平台需要的叶轮、机舱、轮毂、叶片和发电机等,这些设备均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甲板驳船自身甲板表面的结构因为占据局部位置而导致大型设备放置位置减少,普通的甲板驳船难以满足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从而在不改变原有甲板驳船外形体积的情况下,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的稳性,且保证具有足够大且足够规整的甲板面积,以适应超大、超长、超宽的风电运维设备的运输,以满足空间需求。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表面设置主甲板,位于船首的主甲板上表面设置首楼,所述主甲板从前向后依次为储藏间区甲板、服务处所区甲板和装货区甲板,储藏间区甲板和服务处所区甲板位于首楼下方,装货区甲板沿船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下沉式舾装组件,所述下沉式舾装组件包括带缆桩围井,所述带缆桩围井为顶部开口的凹槽结构,带缆桩围井位于装货区甲板下方且顶部开口贯通装货区甲板,带缆桩围井内设置有带缆桩体;

4、船尾两侧的装货区甲板下方对称设置有下沉式绞车室,所述下沉式绞车室包括绞车井,所述绞车井内安装有绞车机,还包括锚索,锚索一端与绞车机连接,锚索另一端穿过装货区甲板与设置于船体尾部的定位锚相连;

5、主甲板沿船长度方向一侧上表面设置有通向主甲板下方的水密舱口盖。

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7、所述主甲板下方的船体内部从前向后方向依次设置首尖舱、辅机舱和主机舱,与主机舱连通的烟囱向上延申穿出主甲板后位于首楼处,所述主机舱中部后方设置中间舱,所述中间舱两侧设置侧舱,所述中间舱和侧舱后方设置推进电机舱,所述推进电机舱的宽度为对应位置船体的宽度,侧舱和中间舱之间设置舱内通道,主机舱、侧舱、中间舱和推进电机舱通过舱内通道连通,水密舱口盖位于推进电机舱上方的装货区甲板上。

8、舱内通道两头通过水密门分别与推进电机舱和主机舱连通,舱内通道两侧通过水密人孔盖分别与侧舱和中间舱连通。

9、两个绞车井分别位于推进电机舱左右两侧上方,推进电机舱后方中部设置尾淡水舱,尾淡水舱和绞车井之间设置尾调节水舱,两个绞车井后部之间设置舵机舱。

10、所述侧舱包括货运淡水舱和侧调节水舱,所述侧调节水舱位于货运淡水舱后方。

11、所述中间舱包括位于主机舱中间后方的应急消防泵舱和电池舱,应急消防泵舱和电池舱沿船宽方向并排设置,应急消防泵舱和主机舱之间设置第一空舱,应急消防泵舱和电池舱后方设置燃油舱,所述燃油舱后方设置第二空舱,所述第二空舱后方为推进电机舱。

12、所述带缆桩体固定安装于带缆桩围井底部,所述带缆桩围井内设置围井梯道。

13、所述下沉式舾装组件还包括带缆桩盖板,带缆桩盖板一侧与装货区甲板上表面铰接,所述带缆桩体安装于带缆桩盖板上,带缆桩盖板与带缆桩围井顶部配合,带缆桩体位于带缆桩围井内部,带缆桩围井一侧的装货区甲板上设置与带缆桩盖板匹配的安装基座。

14、所述装货区甲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锚索配合的导缆孔,导缆孔后方的装货区甲板依次向后设置有止链器和尾部导轮,所述锚索穿出导缆孔后经过尾部导轮和止链器后与定位锚连接,所述定位锚与安装于船体尾部的锚托架配合。

15、所述辅机舱下方设置有首侧推舱,所述首侧推舱位于首尖舱与主机舱之间,侧舱下方的船体内部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底压载水舱和第二底压载水舱,第一底压载水舱和第二底压载水舱的宽度均与对应位置船体的宽度一致,推进电机舱下方的船体内部设置尾轴冷却水舱,所述绞车井后部下方设置尾压载水舱。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将绞车机置于装货区甲板下方,增加装货面积同时也可以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的稳性;主甲板上表面的两侧不装挡货栏杆,通过将带缆桩体嵌入装货区甲板下方的方式设置甲板舾装件,使之不高于主甲板,提高装货区甲板的规整度,以适应超大、超长、超宽的风电运维设备的运输,以满足空间需求。

18、同时,本发明还存在如下优势:

19、(1)主甲板前方的船首部设有首楼位于,主机舱和烟囱也位于驳船的首部,增加了装货区甲板的空间及完整度,通过在主甲板下方设置通往各个舱室的通道,不仅方便操作人员作业和出入,可以有效地减少上水密舱口盖的布置数量,增加装货区甲板的面积和平整度。

20、(2)通过安装有带缆桩体的带缆桩盖板与装货区甲板上表面铰接的结构,实现带缆桩体在带缆桩围井和外两种状态,使带缆桩体使用时方便系泊操作,带缆桩体不使用时保持下沉式舾装组件上表面与装货区甲板上表面一致,便于放置货物。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包括船体(100),所述船体(100)上表面设置主甲板(1),其特征在于:位于船首的主甲板(1)上表面设置首楼(2),所述主甲板(1)从前向后依次为储藏间区甲板(101)、服务处所区甲板(102)和装货区甲板(103),储藏间区甲板(101)和服务处所区甲板(102)位于首楼(2)下方,装货区甲板(103)沿船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下沉式舾装组件(36),所述下沉式舾装组件(36)包括带缆桩围井(3601),所述带缆桩围井(3601)为顶部开口的凹槽结构,带缆桩围井(3601)位于装货区甲板(103)下方且顶部开口贯通装货区甲板(103),带缆桩围井(3601)内设置有带缆桩体(36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1)下方的船体(100)内部从前向后方向依次设置首尖舱(401)、辅机舱(31)和主机舱(403),与主机舱(403)连通的烟囱(4030)向上延申穿出主甲板(1)后位于首楼(2)处,所述主机舱(403)中部后方设置中间舱(37),所述中间舱(37)两侧设置侧舱(32),所述中间舱(37)和侧舱(32)后方设置推进电机舱(33),所述推进电机舱(33)的宽度为对应位置船体(100)的宽度,侧舱(32)和中间舱(37)之间设置舱内通道(41),主机舱(403)、侧舱(32)、中间舱(37)和推进电机舱(33)通过舱内通道(41)连通,水密舱口盖(42)位于推进电机舱(33)上方的装货区甲板(10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舱内通道(41)两头通过水密门(4102)分别与推进电机舱(33)和主机舱(403)连通,舱内通道(41)两侧通过水密人孔盖(4101)分别与侧舱(32)和中间舱(37)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两个绞车井(3401)分别位于推进电机舱(33)左右两侧上方,推进电机舱(33)后方中部设置尾淡水舱(38),尾淡水舱(38)和绞车井(3401)之间设置尾调节水舱(39),两个绞车井(3401)后部之间设置舵机舱(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舱(32)包括货运淡水舱(3201)和侧调节水舱(3202),所述侧调节水舱(3202)位于货运淡水舱(3201)后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舱(37)包括位于主机舱(403)中间后方的应急消防泵舱(3703)和电池舱(3702),应急消防泵舱(3703)和电池舱(3702)沿船宽方向并排设置,应急消防泵舱(3703)和主机舱(403)之间设置第一空舱(3701),应急消防泵舱(3703)和电池舱(3702)后方设置燃油舱(3704),所述燃油舱(3704)后方设置第二空舱(3705),所述第二空舱(3705)后方为推进电机舱(3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缆桩体(3602)固定安装于带缆桩围井(3601)底部,所述带缆桩围井(3601)内设置围井梯道(360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舾装组件(36)还包括带缆桩盖板(3604),带缆桩盖板(3604)一侧与装货区甲板(103)上表面铰接,所述带缆桩体(3602)安装于带缆桩盖板(3604)上,带缆桩盖板(3604)与带缆桩围井(3601)顶部配合,带缆桩体(3602)位于带缆桩围井(3601)内部,带缆桩围井(3601)一侧的装货区甲板(103)上设置与带缆桩盖板(3604)匹配的安装基座(360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区甲板(103)上设置有与所述锚索(341)配合的导缆孔(346),导缆孔(346)后方的装货区甲板(103)依次向后设置有止链器(342)和尾部导轮(343),所述锚索(341)穿出导缆孔(346)后经过尾部导轮(343)和止链器(342)后与定位锚(345)连接,所述定位锚(345)与安装于船体(100)尾部的锚托架(344)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舱(31)下方设置有首侧推舱(402),所述首侧推舱(402)位于首尖舱(401)与主机舱(403)之间,侧舱(32)下方的船体(100)内部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底压载水舱(404)和第二底压载水舱(405),第一底压载水舱(404)和第二底压载水舱(405)的宽度均与对应位置船体(100)的宽度一致,推进电机舱(33)下方的船体(100)内部设置尾轴冷却水舱(406),所述绞车井(3401)后部下方设置尾压载水舱(3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运维甲板驳船,船体上表面设置主甲板,位于船首的主甲板上设置首楼,主甲板从前向后依次为储藏间区甲板、服务处所区甲板和装货区甲板,装货区甲板两侧设置有下沉式舾装组件,下沉式舾装组件包括带缆桩围井,带缆桩围井内设置有带缆桩体;船尾两侧的装货区甲板下方对称设置有下沉式绞车室,下沉式绞车室的绞车井内安装有绞车机,锚索一端与绞车机连接,锚索另一端穿过装货区甲板与设置于船体尾部的定位锚相连;主甲板上表面设置有水密舱口盖。从而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的稳性,且保证具有足够大且足够规整的甲板面积,以适应超大、超长、超宽的风电运维设备的运输,以满足空间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邬婷,郦羽,杨恩,顾立君,王伟,阚甜甜,万熠璟,宗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