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2155发布日期:2022-08-24 12:3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浮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


背景技术:

2.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现有的无人船船体与浮筒大多是集成一体,且外部并无额外的浮筒结构,稳定性较差,在复杂水域执行任务时,容易发生船体倾斜甚至倾翻的现象,且倾斜后无法及时调节,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使用时增大船体宽度,提高整体稳定性,当船体本身发生倾斜时,可通过调节进出水量或进出气体量,从而保证整体平稳,且避免的倾翻的安全隐患,满足使用需求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包括浮筒本体,所述浮筒本体呈u形,所述浮筒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浮筒本体内水平设有固定板,所述浮筒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外置浮筒,所述外置浮筒通过连接机构与浮筒本体固定为一体,所述外置浮筒的一端设有锥形头,另一端设有进出气口。
5.优选的,所述浮筒本体包括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所述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独立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平行设立,所述第一浮筒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其中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口。
6.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的外部圆周上,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外置浮筒的圆周上,所述第一固定环上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通过螺纹轴与螺母配合固定。
7.优选的,所述浮筒本体与外置浮筒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锥形块与第二锥形块。
8.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与内置电机,所述浮筒本体整体向远离螺旋桨一侧移动。
9.优选的,所述外置浮筒的轴线高度高于浮筒本体的轴线高度。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包括浮筒本体,所述浮筒本体呈u形,所述浮筒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与内置电机,所述浮筒本体整体向远离螺旋桨一侧移动,所述浮筒本体内水平设有固定板,所述浮筒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外置浮筒,所述外置浮筒通过连接机构与浮筒本体固定为一体,所述外置浮筒的一端设有锥形头,另一端设有进出气口;该新型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在使用时增大船体宽度,提高整体稳定性,当船体本身发生倾斜时,可通过调节进出水量或进出气体量,从而保证整体平稳,且避免的倾翻的安全隐患,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结构示意图三。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四。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浮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 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浮筒本体;11、第一浮筒件;12、第二浮筒件;13、第三浮筒件;14、进出水口;15、第一固定环;16、第一连接筒;17、第一锥形块;2、动力装置;21、螺旋桨;3、固定板;4、外置浮筒;41、第二锥形块;42、第二固定环;43、第二连接筒;44、锥形头;45、进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请参照图1-6,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包括浮筒本体1,所述浮筒本体1呈u形,所述浮筒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动力装置2,所述浮筒本体1内水平设有固定板3,该固定板3上可放置通讯设备、控制模块等,所述浮筒本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外置浮筒4,所述外置浮筒4通过连接机构与浮筒本体1固定为一体,所述外置浮筒4的一端设有锥形头44,另一端设有进出气口45,其中锥形头44能够在前进时减小阻力,增大运行效率,而进出气口45通过内置泵机(图中未视出)调节内部气体从而控制整体浮起高度。
20.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所述浮筒本体1包括第一浮筒件11、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所述第一浮筒件11、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独立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平行设立,所述第一浮筒件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其中第一浮筒件11、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口14。由于第一浮筒件11、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独立密封连接,因此通过各个浮筒件内的水泵可调节自身含水量,当整体向一侧倾斜时,可通过进出水调节整体平衡,保证无人船平稳运行。
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环15和第二固定环42,所述第一固定环15固定在第二浮筒件12和第三浮筒件13的外部圆周上,所述第二固定环42固定在外置浮筒4的圆周上,所述第一固定环15上设有第一连接筒16,所述第二固定环42上设有第二连接筒43,所述第一连接筒16和第二连接筒43通过螺纹轴与螺母配合固定,安装时,将螺纹轴贯穿第一连接筒16和第二连接筒43,然后通过螺母在螺纹轴的两端拧紧固定,从而将两侧的外置浮筒4固定在浮筒本体1的两侧,增大整体的稳定性。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浮筒本体1与外置浮筒4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锥形块17与第二锥形块41,在运行时,第一锥形块17与第二锥形块41可减小在水中的阻力,提高运行速度,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螺旋桨21与内置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浮筒本体1整体向远离螺旋桨21一侧移动;通过内置电机驱动螺旋桨21转动,从而使整体向前运行,两侧的外置浮筒4增大了整体宽度,使无人船更加稳定,且浮筒本体1可方向调节含水量,避免整体倾斜,满足使用需求,其中外置浮筒4的轴线高度高于浮筒本体1的轴线高度,进一步提高无人船的稳定
性。
23.该新型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在使用时,将所需设备安装在固定板3上,驱动螺旋桨21可带动整体运行前进,两侧的外置浮筒4增大了整体宽度,也进一步提高整体浮力,增大稳定性,当船身整体向某处倾斜时,可调节第二浮筒件12和/或第三浮筒件13内的含水量,保证船身整体平稳,也可以通过进出气口45调节外置浮筒内的空气含量,直至船体平稳,起到了避免船体倾斜、增大稳定性的效果。
2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本体,所述浮筒本体呈u形,所述浮筒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浮筒本体内水平设有固定板,所述浮筒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外置浮筒,所述外置浮筒通过连接机构与浮筒本体固定为一体,所述外置浮筒的一端设有锥形头,另一端设有进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本体包括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所述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独立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平行设立,所述第一浮筒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其中第一浮筒件、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第二浮筒件和第三浮筒件的外部圆周上,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外置浮筒的圆周上,所述第一固定环上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通过螺纹轴与螺母配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本体与外置浮筒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锥形块与第二锥形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与内置电机,所述浮筒本体整体向远离螺旋桨一侧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浮筒的轴线高度高于浮筒本体的轴线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包括浮筒本体,所述浮筒本体呈U形,所述浮筒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与内置电机,所述浮筒本体整体向远离螺旋桨一侧移动,所述浮筒本体内水平设有固定板,所述浮筒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外置浮筒,所述外置浮筒通过连接机构与浮筒本体固定为一体,所述外置浮筒的一端设有锥形头,另一端设有进出气口;该新型用于无人船的新型浮筒在使用时增大船体宽度,提高整体稳定性,当船体本身发生倾斜时,可通过调节进出水量或进出气体量,从而保证整体平稳,且避免的倾翻的安全隐患,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 刘冠辉 田壮壮 位宝 李明庆 高翠玲 齐凤景 孙小明 万凯龙 马宇航 王安旗 马西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拓普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0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