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

文档序号:33830095发布日期:2023-04-19 22:0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

本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海洋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水下机器人在便携性、经济性、隐身性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小型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海底地形测绘、对敌侦察、管道检测、水文信息检测、海洋生物检测等用途,且最常用的航行器控制方法是通过线缆进行有线控制。

2、专利申请公布号cn21006333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及其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水下航行器外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的第一段外表面配置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上方设有啮合抓手,所述啮合抓手与水下航行器外壳相铰接;水下航行器外壳上还设有舵机,所述舵机包括电动机和传动部件,所述啮合抓手通过连杆依次连接传动部件和电动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线缆的长度,便于航行器航行,避免在航行器航行过程中发生缠绕现象,当到达预定地点,可以释放线缆,变成长线状态,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3、但是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航行器内的绳索在放出的过程中,整体的浮力会因绳索的放出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航行器在水中产生起浮现象,使得所处深度发生改变,造成航线路线受到影响,因此,现提出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于现有技术解决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航行器内的绳索在放出的过程中,整体的浮力会因绳索的放出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航行器在水中产生起浮现象,使得所处深度发生改变,造成航线路线受到影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包括航行器本体、侧翼、尾翼以及涡轮,航行器本体两侧安装有侧翼,航行器本体尾端设置有尾翼,侧翼和尾翼上均安装有涡轮,航行器本体内部安装有悬浮箱,悬浮箱一端连接有水泵,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外侧,悬浮箱另一端安装有吸排筒,吸排筒一侧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外侧,吸排筒内配合安装有吸排组件,吸排组件底端支撑安装有第一支架,吸排组件一端衔接有放线组件,放线组件上配合安装有制动组件。

3、优选地,放线组件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航行器本体内部。

4、转杆,转杆一端与电机连接。

5、齿轮,齿轮安装在转杆上,且与吸排组件配合连接。

6、制动轮,制动轮安装在齿轮一侧,且与制动组件配合连接。

7、线辊,线辊安装在转杆另一端。

8、优选地,吸排组件包括锯齿板,锯齿板底端与齿轮啮合连接。

9、推拉杆,推拉杆一端与锯齿板焊接,且推拉杆底端由第一支架支撑。

10、活塞,活塞安装在推拉杆另一端,且插接在吸排筒内。

11、优选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安装在航行器本体内部一端。

12、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固定块连接。

13、连接块,连接块焊接在伸缩杆另一端。

14、连杆,连杆一端与连接块活动连接。

15、连接架,连接架活动连接在连杆另一端。

16、刹车片,刹车片设置在制动轮一侧,且顶端与连接架焊接。

17、支撑杆,支撑杆顶端与刹车片底端活动连接,底端固定在航行器本体内部底端。

18、优选地,两个侧翼对称设置在航行器本体两侧,且对应安装的涡轮对称设置。

19、优选地,航行器本体整体呈流线型,且顶端呈锥状。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1、1、通过吸排组件和放线组件的配合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放线组件在放线或收线的过程中,吸排组件能够随着进行运行,使得吸排筒进行增重或减轻,从而配合放线或收线的重量,保持航行器整体的重量,从而保持整体所受浮力不变,提高航行器在水中的稳定性;

22、2、通过放线组件和制动组件配合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停止放线或收线时,制动组件能够配合放线组件内电机的停止而运行,使得刹车片压接在制动轮上,使得线辊立即停止转动,从而能够防止放线过程或收线过多的现象,从而提高收放线的精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包括航行器本体(1)、侧翼(2)、尾翼(3)以及涡轮(4),所述航行器本体(1)两侧安装有侧翼(2),所述航行器本体(1)尾端设置有尾翼(3),所述侧翼(2)和尾翼(3)上均安装有涡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器本体(1)内部安装有悬浮箱(7),所述悬浮箱(7)一端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5),所述第一水管(5)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1)外侧,所述悬浮箱(7)另一端安装有吸排筒(9),所述吸排筒(9)一侧连接有第二水管(6),所述第二水管(6)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1)外侧,所述吸排筒(9)内配合安装有吸排组件(11),所述吸排组件(11)底端支撑安装有第一支架(10),所述吸排组件(11)一端衔接有放线组件(12),所述放线组件(12)上配合安装有制动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组件(12)包括电机(1201),所述电机(1201)安装在航行器本体(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排组件(11)包括锯齿板(1101),所述锯齿板(1101)底端与齿轮(1203)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13)包括固定块(1301),所述固定块(1301)安装在航行器本体(1)内部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翼(2)对称设置在航行器本体(1)两侧,且对应安装的涡轮(4)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器本体(1)整体呈流线型,且顶端呈锥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具体涉及水下航行器领域,包括航行器本体、侧翼、尾翼以及涡轮,航行器本体两侧安装有侧翼,航行器本体尾端设置有尾翼,侧翼和尾翼上均安装有涡轮,航行器本体内部安装有悬浮箱,悬浮箱一端连接有水泵,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外侧,悬浮箱另一端安装有吸排筒,吸排筒一侧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一端连接在航行器本体外侧,吸排筒内配合安装有吸排组件。本技术具有便于进行放线和收线,且放线和收线能够进行制动,防止产生放线过长或卷绕过多的现象,同时,能够避免放线时,航行器整体浮力受到影响,运行稳定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茂,李静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