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3178发布日期:2023-08-01 19:2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船舶,具体为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


背景技术:

1、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其中船舶的动力来源于多种,其中有燃煤作为动力的,还有内燃机作为动力的,目前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电能作为船只的动力来源,因此船舶上的蓄电池的电能输出多少也成了重要的考究问题。

2、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106329885a,公开了一种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包括船舶。其特征在于:船舶安装有力矩转换装置、蓄电器组、充电器、380v交流电动机,连接船舶推进器驱动。其特征在于:有电蓄电器组连接力矩转换装置内直流电动机连接装飞轮380v交流发电机发电供电。连接380v交流电动机连接船舶推进器驱动。其特征在于:380v交流发电机发电,接二相220交流电连接充电器,充电蓄电器组为切换电量不足的蓄电器充电,使蓄电器连续给直流电动机供电,使直流电动机连续运转。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循环产生电力输出驱动推进器及供配电用电器使用,节能环保。

3、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112145617b,公开了一种船舶电气自动化综合发电装置,包括电气自动化综合发电机组、定位架、固定杆和冷却槽,所述电气自动化综合发电机组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降温底座,所述降温底座的上端两侧均通过冷却管与顶箱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架安装在内螺纹调节块的外侧面,所述定位滑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通过升降架与吸音板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杆对称安装在定位架的下端两侧,所述冷却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曲形管,所述冷却槽预留在顶箱的内部。该船舶电气自动化综合发电装置,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以对发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处理,提高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该装置中设置有降温处理结构,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4、现如今船舶在行驶中,通过电池组进行供电,驱动了输出装置对船只进行传动,船只的续航能力也会受到电池组的放电功率决定的,现有的船只中配备后动能回收系统,可以将未能输出作用的电能进行回收,但是还无法达到发电的阶段。

5、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未能进行电能的补给进行自发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包括船舱,所述船舱的底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船舱的顶端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侧连接有硅晶面板,所述船舱的上端还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侧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上端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另外一侧连接有划动叶片,所述定位环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在转动环的一侧,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包裹有定位夹套,所述定位环和传动轮相连接,所述船舱的内壁安装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顶端连接有极耳,所述极耳的上端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极耳的一端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套接在转子片的上端,所述转子片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位于转动环的底端,所船舱的内壁上位于转子片的外侧包裹有磁铁。

3、优选的,所述船舱的中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内部安装有助力辊,所述助力辊的上端依次排列有五组所述助力叶片。

4、优选的,所述助力辊的末端固定连接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了电机,以及电机驱动的叶轮。

5、优选的,所述衔接杆的底端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侧连接有衔接立条,所述衔接立条的底端连接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一侧连接有漂浮条。

6、优选的,所述漂浮板倾斜向下设置在衔接杆,两组所述漂浮板的之间连接有漂浮条,所述漂浮板的上端开设有挖空槽。

7、优选的,所述传动轮的上端连接有传动带,其中一组传动轮的上端连接有划动叶片,所述划动叶片嵌入在挖空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转动环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转动环之间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动环均嵌入在定位夹套的内部,两组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均连接有驱动杆和传动杆。

9、优选的,所述定位环和硅晶面板之间通过一组轴杆相连接,轴杆纵向贯穿定位环的内部,硅晶面板的两端通过轴杆连接在定位环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转动盘和转动环之间啮合连接,每一组所述转动环的底端均啮合有一组所述转动盘。

11、优选的,所述导电片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导电片的内壁设置为环状,所述磁铁位于转子片的左右两侧,且磁铁之间保持同一高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船只向前行驶,行驶带来的流动的空气驱使了定位环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进行切割磁感应线,由此来得到电,通过磁生电的物理特性借助了自然界中的风力以及水力进行发电,由此来提高船只行驶的距离,可以将自行发出的电能进行回收,再次利用到船只的行驶中,可以为船只补给不一部分的能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包括船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1)的底端连接有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的末端安装有传动组件(3),所述船舱(1)的顶端连接有立柱(7),所述立柱(7)的上端连接有定位环(8),所述定位环(8)的内侧连接有硅晶面板(9),所述船舱(1)的上端还连接有安装杆(6),所述安装杆(6)的一侧连接有衔接杆(12),所述衔接杆(12)的上端连接有传动轮(13),所述传动轮(13)的另外一侧连接有划动叶片(14),所述定位环(8)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杆(20),所述驱动杆(20)的上端连接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连接在转动环(10)的一侧,所述转动环(10)的上端包裹有定位夹套(11),所述定位环(8)和传动轮(13)相连接,所述船舱(1)的内壁安装有电池仓(22),所述电池仓(22)的顶端连接有极耳(27),所述极耳(27)的上端连接有导线(28),所述导线(28)远离极耳(27)的一端连接有导电片(25),所述导电片(25)套接在转子片(26)的上端,所述转子片(2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23),所述转动盘(23)位于转动环(10)的底端,所船舱(1)的内壁上位于转子片(26)的外侧包裹有磁铁(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1)的中端连接有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的内部安装有助力辊(4),所述助力辊(4)的上端依次排列有五组助力叶片(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辊(4)的末端固定连接在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了电机,以及电机驱动的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12)的底端连接有衔接板(15),所述衔接板(15)的内侧连接有衔接立条(19),所述衔接立条(19)的底端连接有漂浮板(16),所述漂浮板(16)的一侧连接有漂浮条(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16)倾斜向下设置在衔接杆(12),两组所述漂浮板(16)的之间连接有漂浮条(17),所述漂浮板(16)的上端开设有挖空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13)的上端连接有传动带,其中一组传动轮(13)的上端连接有划动叶片(14),所述划动叶片(14)嵌入在挖空槽(18)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10)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转动环(10)之间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动环(10)均嵌入在定位夹套(11)的内部,两组所述转动环(10)的上端均连接有驱动杆(20)和传动杆(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8)和硅晶面板(9)之间通过一组轴杆相连接,轴杆纵向贯穿定位环(8)的内部,硅晶面板(9)的两端通过轴杆连接在定位环(8)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23)和转动环(10)之间啮合连接,每一组所述转动环(10)的底端均啮合有一组所述转动盘(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25)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导电片(25)的内壁设置为环状,所述磁铁(24)位于转子片(26)的左右两侧,且磁铁(24)之间保持同一高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自发电自充电的纯电动船舶,涉及新能源船舶技术领域,现如今船舶在行驶中,通过电池组进行供电,驱动了输出装置对船只进行传动,船只的续航能力也会受到电池组的放电功率决定的,现有的船只中配备后动能回收系统,可以将未能输出作用的电能进行回收,但是还无法达到发电的阶段,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船只向前行驶,行驶带来的流动的空气驱使了定位环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进行切割磁感应线,由此来得到电,通过磁生电的物理特性借助了自然界中的风力以及水力进行发电,由此来提高船只行驶的距离,可以将自行发出的电能进行回收,再次利用到船只的行驶中,可以为船只补给不一部分的能量。

技术研发人员:查俊,陆青松,强林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市皖南造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