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3136发布日期:2023-06-15 04:4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1、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它能按规定要求长期、连续地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建设和国防建设收集所需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资料,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的恶劣天气及海况的资料。

2、一般大型的自动观测的浮标平台其内部配备了大量科学探测仪器及通讯设备的装备。为了保证探测仪器及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浮标平台具有自主发电的燃料室,同时科研人员会定期进入浮标平台内部采集检测数据和检修设备,因此大型的自动观测的浮标平台各舱室内应配备有通风换气设备,但是安装在浮标平台外部的进风口可能会受到海浪的影响,导致进风口进水损坏整个新风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能有效防止进风口可能会受到海浪的影响。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包括桅杆,所述桅杆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上,所述桅杆上设有用于整个风道循环吸风的进风口组件,所述桅杆内开设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连通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支管,所述第二风管与多根所述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风管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中控制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第二风管内安装有风机,多根支管的另一端连通各舱室,各舱室内都设有出风管道,各出风管道内安装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组件。

3、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组件包括进风管道、振动结构、安装架、电机、螺纹杆、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挡雨板、四个限位框和两个第一防尘过滤板,所述桅杆的上表面设有所述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一风管相连通,所述桅杆内设有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所述电机的固定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轴承的内壁,所述轴承的外壁安装在所述进风管道内顶面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螺纹杆的两端都未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都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都连接一个所述挡雨板,所述进风管道的内底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进风管道上镜像开设有两个贯通的活动槽,两个所述挡雨板与对应的所述活动槽滑动连接,各所述挡雨板内都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框,两个限位框内放置有第一防尘过滤板,所述第一防尘过滤板两侧的边缘处设有第一软垫,所述第一软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框相接触,所述进风管道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振动结构。

4、优选的,所述振动结构包括限位块、受力板、两个第三支撑板、两个圆柱杆和两个弹簧,所述进风管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内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连接有所述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圆柱杆,所述进风管道的上表面镜像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各所述圆柱杆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受力板的两侧还连接有两个所述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两个所述弹簧套在对应的所述圆柱杆上。

5、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排风扇、单向阀、挡雨罩和第二防尘过滤板,所述出风管道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防尘过滤板,所述出风管道内安装有所述排风扇,所述出风管道内还安装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排风扇的上方,所述出风管道的上表面连接有所述挡雨罩,所述出风管道上开设有导水孔。

6、优选的,各根所述支管上都设有送风口。

7、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软垫,所述第二软垫紧贴所述挡雨板。

8、优选的,多个所述导水孔位于所述单向阀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受力板、两个第三支撑板、圆柱杆、进风管道和第一防尘过滤板都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桅杆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上,桅杆上设有用于整个风道循环吸风的进风口组件,桅杆内开设有第一风管,将桅杆和进风口组件相互结合,可以利用桅杆存在高度的特点,能有效防止海浪进入进风口组件内,能有效保护整个新风循环系统;

11、受到风力的影响受力板会沿限位槽的方向发生移动,此时受力板一侧的圆柱杆就会撞击对应的第一防尘过滤板,由于海风时间歇性的,当受力板所受的风力突然消失时,在两个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受力板另一侧的圆柱杆就会撞击对应的第一防尘过滤板,在雨水和撞击的共同影响下两个第一防尘过滤板上堆积的灰尘就会被清除掉,防止日常的灰尘堆积在第一防尘过滤板上,影响新风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包括桅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1)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2)上,所述桅杆(1)上设有用于整个风道循环吸风的进风口组件(3),所述桅杆(1)内开设有第一风管(4),所述第一风管(4)连通第二风管(5),所述第二风管(5)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支管(6),所述第二风管(5)与多根所述支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风管(5)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2)中控制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第二风管(5)内安装有风机(9),多根支管(6)的另一端连通各舱室,各舱室内都设有出风管道(7),各出风管道(7)内安装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组件(3)包括进风管道(31)、振动结构(32)、安装架(33)、电机(34)、螺纹杆(35)、第一支撑板(36)、两个第二支撑板(37)、两个挡雨板(38)、四个限位框(39)和两个第一防尘过滤板(310),所述桅杆(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进风管道(31),所述进风管道(31)与所述第一风管(4)相连通,所述桅杆(1)内设有所述安装架(33),所述安装架(33)上设有所述电机(34)的固定端,所述电机(3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35)的一端,所述螺纹杆(35)的另一端连接在轴承的内壁,所述轴承的外壁安装在所述进风管道(31)内顶面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螺纹杆(35)的两端都未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35)上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板(36),所述第一支撑板(36)的两端都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3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37)的另一端都连接一个所述挡雨板(38),所述进风管道(31)的内底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37)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进风管道(31)上镜像开设有两个贯通的活动槽,两个所述挡雨板(38)与对应的所述活动槽滑动连接,各所述挡雨板(38)内都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框(39),两个限位框(39)内放置有第一防尘过滤板(310),所述第一防尘过滤板(310)两侧的边缘处设有第一软垫,所述第一软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框(39)相接触,所述进风管道(3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振动结构(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结构(32)包括限位块(321)、受力板(322)、两个第三支撑板(323)、两个圆柱杆(324)和两个弹簧(325),所述进风管道(3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内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限位块(321),两个所述限位块(321)的上表面连接有所述受力板(322),所述受力板(322)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圆柱杆(324),所述进风管道(31)的上表面镜像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23),各所述圆柱杆(324)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板(323),所述受力板(322)的两侧还连接有两个所述弹簧(325),两个所述弹簧(3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323),两个所述弹簧(325)套在对应的所述圆柱杆(3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组件(8)包括排风扇(81)、单向阀(82)、挡雨罩(83)和第二防尘过滤板(84),所述出风管道(7)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防尘过滤板(84),所述出风管道(7)内安装有所述排风扇(81),所述出风管道(7)内还安装有所述单向阀(82),所述单向阀(82)位于所述排风扇(81)的上方,所述出风管道(7)的上表面连接有所述挡雨罩(83),所述出风管道(7)上开设有导水孔(8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支管(6)上都设有送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软垫,所述第二软垫紧贴所述挡雨板(3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水孔(84)位于所述单向阀(82)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322)、两个第三支撑板(323)、圆柱杆(324)、进风管道(31)和第一防尘过滤板(310)都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监测浮标平台新风循环系统,包括桅杆,所述桅杆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上,所述桅杆上设有用于整个风道循环吸风的进风口组件,所述桅杆内开设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连通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支管,所述第二风管安装在浮标平台本体中控制室的天花板上,多根支管的另一端连通各舱室,各舱室内都设有出风管道,各出风管道内安装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组件。本发明解决了大型的自动观测的浮标平台各舱室内应配备有通风换气设备,但是安装在浮标平台外部的进风口可能会受到海浪的影响,导致进风口进水损坏整个新风循环系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施明亮,李清,陆俊贤,李照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