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5195发布日期:2023-11-18 15:3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导缆器,具体为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1098977b”、分类号为“b63b21/10”的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技术领域,包括:两垂向支撑管,分别焊接于船舶的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上,且两垂向支撑管沿船舶的船长方向设置,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内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两主体支撑管,分别连接两垂向支撑管,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外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第一水平支撑管,设置于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的边缘上方,且第一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主体支撑管,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外侧垂直方向的限位和导向;至少一第一斜撑管,第一斜撑管的一端焊接于甲板上,且第一斜撑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水平支撑管,以支撑第一水平支撑管,该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同时兼顾舷侧导缆和救生艇释放的要求。

2、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装置中的两垂向支撑管、两主体支撑管、第一水平支撑管等等,在使用时都可以对缆绳进行限位和导向,但是,由于缆绳会存在脏污,因此会污染上述的支撑管,使得后续的缆绳在传动过程中被异物阻挡或者划伤,容易磨损缆绳;2、上述装置中的两垂向支撑管、两主体支撑管、第一水平支撑管在长期使用后,其表面可能会出现锈蚀等等表层涂漆脱落的问题,进而会对传动状态的缆绳造成摩擦损伤,此时需要人工进行养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纵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竖直滚筒,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横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水平滚筒;

4、两个所述竖直滚筒和两个所述水平滚筒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养护装置,所述养护装置包括隔离框,位于所述隔离框中的所述竖直滚筒或水平滚筒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底部啮合设置有被动锥齿轮,所述被动锥齿轮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隔离框中固定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中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中空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和第一压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所述中空管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气管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所述排气管连通于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上分别连通设置有泄压管和吹气管,所述泄压管中设置有泄压阀;

5、所述隔离框中铰接贯穿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延伸出支撑框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丝杆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且所述吹气管的出口端朝向叶片设置,所述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啮合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处通过延长杆固定设置有单齿齿轮,所述单齿齿轮啮合设置在齿条上,所述齿条能够在隔离框中上下滑移,所述齿条的下方不接触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中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上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储存箱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流出管,所述流出管连通于中转箱,且所述流出管中连通设置有弹性储液球,所述中转箱上连通设置有弹性连通管,所述弹性连通管连通于螺母上开设的进液通道,所述螺母螺纹套设在丝杆上,且所述螺母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操作环,所述操作环中开设有相连通的蓄积腔和出口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连通于蓄积腔,所述操作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软毛刷;

6、所述养护装置还包括推拉手柄,所述推拉手柄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导杆和第二传导杆,所述第一传导杆和第二传导杆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扣装置,用于控制吹气管和流出管的连通状态。

7、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底板。

8、优选的,两个所述竖直滚筒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竖直固定杆,所述竖直固定杆均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中,且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框架的内部。

9、优选的,两个所述水平滚筒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水平固定杆,所述水平固定杆均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中,且所述第二轴承座内嵌设置于支撑框架的侧壁中。

10、优选的,所述隔离框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且所述传动杆铰接贯穿于第一定位杆。

11、优选的,所述隔离框内部贴合齿条的背面设置有适配的滑轨,使得齿条可以沿着该滑轨进行上下滑动。

12、优选的,所述隔离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杆,且所述延长杆铰接贯穿于第二定位杆。

13、优选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凹型块,所述凹型块上开设有凹槽和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凹槽中活动设置有推挤块,所述推挤块固定于阻挡块上,所述阻挡块靠近推挤块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上固定设置有卡嵌凸起。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在使用时,缆绳在传导过程中会带动相应的竖直滚筒或水平滚筒发生旋转,进行蓄力,使得外部气体不断被泵入至弹性气囊,导致弹性气囊逐渐膨胀,在导缆结束之后,可以将推拉手柄向外拉动,解除两处卡扣装置,此时,弹性气囊中的气体会自动吹出,进而通过叶片带动丝杆旋转,使得螺母带动操作环沿着丝杆移动,进而对之前使用过的竖直滚筒或水平滚筒进行清洁,防止异物对后续的缆绳造成划伤;

16、2、本发明能够根据竖直滚筒或水平滚筒旋转的次数,定量地将储存箱中的养护液泵出,进而对之前使用的竖直滚筒或水平滚筒进行养护,防止其出现锈蚀,进而避免出现毛刺、脱落等问题,避免其对高速传动状态的缆绳造成损伤,使得装置可以自动实现定量养护,有效保护缆绳。

17、本发明提供了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可以在传导缆绳的时候自动进行蓄力,进而在使用结束后对滚筒进行自清洁,避免异物磨损缆绳,而且,本装置还能够根据缆绳的旋转次数,对滚筒进行定量地养护,避免滚筒出现锈蚀、毛刺、表面脱落等问题,有效保护缆绳。



技术特征:

1.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部的纵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竖直滚筒(2),所述支撑框架(1)内部的横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水平滚筒(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底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直滚筒(2)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竖直固定杆(5),所述竖直固定杆(5)均设置在第一轴承座(6)中,且所述第一轴承座(6)固定于支撑框架(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平滚筒(3)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水平固定杆(7),所述水平固定杆(7)均设置在第二轴承座(8)中,且所述第二轴承座(8)内嵌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侧壁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9)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14),且所述传动杆(12)铰接贯穿于第一定位杆(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9)内部贴合齿条(36)的背面设置有适配的滑轨,使得齿条(36)可以沿着该滑轨进行上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杆(37),且所述延长杆(34)铰接贯穿于第二定位杆(3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凹型块(52),所述凹型块(52)上开设有凹槽(521)和卡槽(522),所述卡槽(522)中设置有限位凸起(523),所述凹槽(521)中活动设置有推挤块(53),所述推挤块(53)固定于阻挡块(54)上,所述阻挡块(54)靠近推挤块(53)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卡杆(541),所述卡杆(541)上固定设置有卡嵌凸起(54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纵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竖直滚筒,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横向方向上铰接设置有两个水平滚筒;两个所述竖直滚筒和两个所述水平滚筒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养护装置,所述中空管上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丝杆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齿条的下方不接触设置有储存箱,所述操作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软毛刷。本发明提供了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可以在传导缆绳的时候自动进行蓄力,进而在使用结束后对滚筒进行自清洁,避免异物磨损缆绳,而且,本装置还能够根据缆绳的旋转次数,对滚筒进行定量地养护,避免滚筒出现锈蚀、毛刺、表面脱落等问题,有效保护缆绳。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戴福睦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