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桅可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2091发布日期:2023-07-20 13:3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桅可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船桅,具体涉及一种船桅可倒结构。


背景技术:

1、雷达桅是船舶的重要设施,它是船舶航行的通信及灯信设备,也是船舶的最高点;

2、在国际航海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雷达桅的高度有明确的要求;随着世界的经济发展,在许多海湾及大江、大河的航道上修建了桥梁,从而限制了船舶的通航高度,航行于江河的船舶其主桅高度常受到桥洞高度的限制,舰艇因进洞、过桥,主桅的高度也同样受到限制,然而桅上的灯具、信号、雷达等又要求船桅有足够的高度,因此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使船只不能直线到达目标港口,只能在中途通过大船与小船的过驳转运来完成货物的运输,这样费时费力,增加了运输成本;

3、因此设计一种船诡可倒结构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使各种信号设备的高度满足船舶法规的相应要求,桅杆倾倒时,可以降低船舶总高,使船舶得以顺利通过某些限高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桅可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设置有罗经甲板,所述船体的顶部且位于罗经甲板的前方设置有锚链舱,所述罗经甲板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座,所述铰链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前诡主体,所述连接套筒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前诡主体通过转动轴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前诡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双层诡灯,所述前诡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环照灯,所述前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船用号钟,所述罗经甲板的顶部且位于前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套筒与铰链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嵌入连接套筒的内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动推杆与前诡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连接轴与前诡主体进行转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前诡主体通过转动轴与配重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整体高度与配重块的整体高度呈相对应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动推杆与铰链座呈垂直式结构设计,所述前诡主体与配重块呈平行式结构设计,所述电动推杆与前诡主体呈垂直式结构设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船体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的右侧设置有水手长储藏室,所述船体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的左侧设置有两组船员室,所述船体的内部且位于两组船员室的下方设置有储藏室,所述船体的内部且位于储藏室的下方设置有生活污水舱,所述船体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的下方设置有艏尖舱兼压载舱。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铰链座、连接套筒、限位柱、前诡主体、转动轴、配重块以及支撑柱的设计,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伸出长度量,带动船诡进行移动,使船诡与配重块偏移一定角度,即可使船诡使到下,同时支撑柱对船诡起到支撑作用,即可满足船舶在限制高度的航道上航行的条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廉。



技术特征:

1.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部设置有罗经甲板(2),所述船体(1)的顶部且位于罗经甲板(2)的前方设置有锚链舱(3),所述罗经甲板(2)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座(4),所述铰链座(4)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套筒(5),所述连接套筒(5)通过电动推杆(6)连接有前诡主体(7),所述连接套筒(5)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柱(8),所述前诡主体(7)通过转动轴(9)连接有配重块(10),所述前诡主体(7)的外侧设置有双层诡灯(11),所述前诡主体(7)的顶部设置有环照灯(12),所述前诡主体(7)的右侧设置有船用号钟(13),所述罗经甲板(2)的顶部且位于前诡主体(7)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5)与铰链座(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6)的底部嵌入连接套筒(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6)与前诡主体(7)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601),所述电动推杆(6)通过连接轴(601)与前诡主体(7)进行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诡主体(7)通过转动轴(9)与配重块(10)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4)的整体高度与配重块(10)的整体高度呈相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6)与铰链座(4)呈垂直式结构设计,所述前诡主体(7)与配重块(10)呈平行式结构设计,所述电动推杆(6)与前诡主体(7)呈垂直式结构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3)的右侧设置有水手长储藏室,所述船体(1)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3)的左侧设置有两组船员室,所述船体(1)的内部且位于两组船员室的下方设置有储藏室,所述船体(1)的内部且位于储藏室的下方设置有生活污水舱,所述船体(1)的内部且位于锚链舱(3)的下方设置有艏尖舱兼压载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船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桅可倒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设置有罗经甲板,所述船体的顶部且位于罗经甲板的前方设置有锚链舱,所述罗经甲板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座,所述铰链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前诡主体,所述连接套筒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前诡主体通过转动轴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前诡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双层诡灯,所述前诡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环照灯,所述前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船用号钟,所述罗经甲板的顶部且位于前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与现有的船诡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提高了船诡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科,龚瑞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易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