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溺水项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3457发布日期:2024-01-16 11:1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溺水项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溺水,尤其涉及一种防溺水项圈。


背景技术:

1、防溺水项圈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比较小巧的救生装置,将其携带在脖子上即可,当遇到溺水之后,由内部的触发装置,将储气瓶打开,从而使气囊膨胀变大,但是现有的防溺水项圈还是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触发方式比较难以控制、产品成本比较高,这类防溺水项圈一般是一次性使用的,一旦误触发之后,装置只能够丢弃或者回收重新加工,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产品的结构和触发方式,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溺水项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溺水项圈。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溺水项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脚、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第二支脚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第一支脚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二支脚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二气囊;

3、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顶头,所述套管的底部端口螺纹安装有储气瓶,所述储气瓶的端口采用锡箔封装,所述顶头靠近储气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头;

4、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激发组件,所述激发组件的触发端位于套管的顶部端口;

5、所述控制板上安装有气压感应模块、漏电感应模块,当气压感应模块和漏电感应模块同时触发时,控制板控制激发组件响应。

6、进一步:

7、所述第一支脚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感应口、第二感应口,所述第一感应口与气压感应模块对应,第二感应口与漏电感应模块对应。

8、进一步:

9、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感应充电模块。

10、进一步:

11、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外侧均设置有橡胶皮套,且橡胶皮套的侧面开缝。

12、进一步:

13、所述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口。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防溺水项圈,采用一个壳体,侧面设置两个支脚(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并连接被折叠后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由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形成两个弧形结构,正好能够卡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使用非常的方便,而且结构比较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1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防溺水项圈,设置气压感应模块、漏电感应模块共同进行感应,如果设备仅是接触水,并不能触发充气,当装置入水之后,气压感应模块、漏电感应模块均会触发,则会驱动激发组件,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误触发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溺水项圈,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脚(2)、第二支脚(3),所述第一支脚(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11),第二支脚(3)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10),第一支脚(2)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一气囊(12),第二支脚(3)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二气囊(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感应口(14)、第二感应口(15),所述第一感应口(14)与气压感应模块(17)对应,第二感应口(15)与漏电感应模块(18)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1)上设置有感应充电模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的外侧均设置有橡胶皮套,且橡胶皮套的侧面开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2)、第二支脚(3)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口(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防溺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溺水项圈,包括壳体,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一支脚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第二支脚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第一支脚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二支脚的端口处连接有第二气囊;控制板上安装有气压感应模块、漏电感应模块,当落水后,气压感应模块感应到水压且漏电感应模块遇水导电,二者同时被触发时,控制板控制激发组件响应。本技术,采用一个壳体,侧面设置两个支脚,并连接被折叠后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由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形成两个弧形结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设置气压感应模块、漏电感应模块共同进行感应,能够避免误触发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宝,杜朋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德保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