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4042发布日期:2024-10-29 17: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特别涉及配置于螺旋桨上部的船底的船尾附加构造及具备该船尾附加构造的船舶。


背景技术:

1、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若螺旋桨在速度分布不均匀的水流中旋转,则受到较大的变动压力,因此产生振动,并传播至船体。为了减少该船体振动,以往提出了从船侧到螺旋桨上方将回旋通道翅片安装于船体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图6)。

2、通过安装这样的回旋通道翅片,能够将来自船侧的水流沿着回旋通道翅片向螺旋桨上方引导,因此水流慢的部分的水流变快,流入螺旋桨的水流的速度分布被平滑化,能够减轻流速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船体振动。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37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道翅片中,由于需要进行整流以将水流向螺旋桨上方引导,所以容易大型化,通过设置通道翅片而船体阻力增大,所需马力变大,存在难以实现节能的问题。

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推力损失并实现节能的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船尾附加构造,配置于螺旋桨的上部的船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面,位于比所述螺旋桨的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及第二面,位于比所述螺旋桨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通过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产生的压力差而得到推进力。

6、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面是在以差压表示所述螺旋桨的工作时的压力分布的情况下承受负压力的面,所述第二面是在以差压表示所述螺旋桨的工作时的压力分布的情况下承受正压力的面。

7、也可以是,所述船尾附加构造配置于船体伴流分布的流速慢的区域,并呈不具有向船体伴流分布的流速快的区域突出的翅片形状的突出部的形状。

8、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面的相对于水平线的第一角度设定为0°以上且45°以下。

9、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面的相对于水平线的第二角度设定为大于0°且90°以下。

10、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面呈平面形状、曲面形状或向下方凸出的形状。

11、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面构成为横向宽度朝后方变窄。

12、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面呈平面形状、曲面形状或向后方凸出的形状。

13、也可以是,所述船尾附加构造在所述螺旋桨的正上方具有开口部。

14、也可以是,所述船尾附加构造具备后方延长部,所述后方延长部构成为将舵的根部的一部分覆盖。

15、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具有具备上述任一种结构的船尾附加构造。

16、发明效果

17、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通过将位于比螺旋桨的位置靠前方的位置的第一面和位于比螺旋桨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的第二面形成为船尾附加构造,能够通过在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产生的压力差而得到推进力,能够改善推力损失而实现节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船尾附加构造,配置于螺旋桨的上部的船底,所述船尾附加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其中,

11.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尾附加构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推力损失并实现节能的船尾附加构造及船舶。船舶(1)具备配置于螺旋桨(11)的上部的船底(12)的船尾附加构造(2),船尾附加构造(2)具备位于比螺旋桨(11)的位置靠前方的位置的第一面(21)和位于比螺旋桨(11)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的第二面(22)。通过配置船尾附加构造(2),能够减小将船体向后方拉拽的力(F1)并增大将船体向前方推压的力(F2),能够通过在第一面(21)与第二面(22)上产生的压力差而得到推进力,能够改善推力损失而实现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友辉,增田圣始,冈本直也,斋藤裕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联海洋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