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

文档序号:40952707发布日期:2025-02-18 19:16阅读: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

本发明属于救生设备,涉及了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1、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做橡皮圈。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救生圈的形状为环状,中间开口,使用者将上身穿过中间开口并把双手搭在环状救生圈上,就可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救生圈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传统水面救援装备面对风浪、激流、浅滩、海水、湖水、河水等不同水文环境无法有效行进,不能精确抵达水面指定的作业位置。u型智能救生圈,一机可搭载多同的挂载,适用于多种救援场景需求,遥控距离超1200m,使用gps定位,具备精准定位,自主返航功能。

2、现有的专利公开号为cn211766197u,公开了一种水上救助用智能驱动u形圈,属于救生圈领域。该水上救助用智能驱动u形圈包括救生圈本体、发热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毯和密封套,所述发热毯设置在密封套内,所述密封套固定在所述救生圈本体表面。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旋转件、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救生圈本体u型设置,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救生圈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旋转件的一端;在救生圈本体表面设置发热毯,为落水者提供热源以便补充体温,缓解落水者身体僵硬,避免因为体温降低和热量的持续流失而发生意外,通过在救生圈本体内壁增设旋转件,使得救生圈本体套在落水者身体周围,避免无法抓牢救生圈的情况发生。

3、现有的救生圈在远程远控去救援落水人员时,落水人员需要抓住救生圈的把手后,救援者方可遥控救生圈返回,但由于当落水人员在救生圈来临之前,体力不足,落水人员难以保存体力抓牢救生圈。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救生圈在远程远控去救援落水人员时,落水人员需要抓住救生圈的把手后,救援者方可遥控救生圈返回,但由于当落水人员在救生圈来临之前,体力不足,落水人员难以保存体力抓牢救生圈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包括u型状的救生圈本体,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内腔安置有应急机构,

3、所述应急机构包括固定安置在救生圈本体内腔底部的电动推杆,在所述电动推杆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在所述推动杆的左端固定安置有铁球;

4、在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腔的一侧处安置有电箱,在所述电箱的右侧、靠近铁球处开设有开口,所述铁球贯穿开口处并进入电箱的内部,在所述电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呈断开状的第二电线,在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阻丝,在所述电阻丝外部包裹有固体硝酸胍,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内腔还固定贯穿有连接管,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右端通过连接的电阻丝及固体硝酸胍贯穿于连接管的内腔左侧内壁,所述连接管的右端贯穿救生圈本体后固定安置有安全气囊。

5、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内腔底部还转动连接有齿轮,在所述齿轮的顶部固定安置有蝶阀,在所述蝶阀的外部安置有阀门,所述蝶阀转动连接于阀门的内部。

6、进一步的,在所述推动杆的表面前侧固定安置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前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7、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置有氧气瓶,在所述氧气瓶的左端固定安置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阀门的右端;

8、在所述救生圈本体顶部固定安置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门的左端。

9、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输氧管的右端固定安置有吸氧面罩,在所述救生圈本体顶部的固定安置有多个排线卡槽,所述第二输氧管插设在多个排线卡槽的表面;

10、在所述氧气面罩的底部固定安置有插块,在所述氧气面罩的底侧、所述救生圈本体的顶部固定安置有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腔插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弹簧插销与插块相适配。

11、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安置有信号接收器和gps设备。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置有防水壳,在两个所述防水壳的顶部均固定安置有多个发光灯体。

13、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首端固定安置有橡胶材质的防撞护垫;

14、在所述救生圈本体末尾左右的两端均固定安置有推进器。

15、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置有扶手、且两个所述扶手的位置均位于安全气囊的上方;

16、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后侧固定安置有放气管。

17、进一步的,在所述救生圈本体的顶部还活动铰接有开关门、且所述开关门位于氧气瓶的正上方。

18、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特点:1、通过设置应急机构,救援人员通过远程操控救生圈本体移动至落水人员附近,随后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启动带动推动杆表面的铁球通过开口处移动至第二电线表面,此时第二电线连通,第一电线与第二电机之间的电阻丝便产生高温,高温则在瞬间将电阻丝外部包裹的固体硝酸胍气化,硝酸胍可产生大量气体,此时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安全气囊内部,将安全气囊快速充气,落水人员便可抱住安全气囊获救,达到了可快速打开安全气囊将以供落水人员抱住,实现了对落水人员救援的快速应急处理,提高救援能力;2、通过设置氧气瓶,当应急机构启动后,推动杆移动的同时带动齿条进行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齿轮之间转动,齿轮转动时带动阀门内部的蝶阀旋转,此时阀门呈打开状态,氧气瓶内部的氧气可通过第一输氧管、阀门和第二输氧管进入吸氧面罩内部,落水人员可及时佩戴吸氧面罩以供氧气呼吸,达到了可与应急机构相互配合,提供充足氧气以供落水人员呼吸,实现了对落水人员的供氧应急功能,反应迅速,提高救援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状的救生圈本体(1),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的内腔安置有应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的内腔底部还转动连接有齿轮(23),在所述齿轮(23)的顶部固定安置有蝶阀(27),在所述蝶阀(27)的外部安置有阀门(26),所述蝶阀(27)转动连接于阀门(2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动杆(6)的表面前侧固定安置有连接杆(24),在所述连接杆(24)前侧固定安装有齿条(25),所述齿条(25)与齿轮(23)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置有氧气瓶(19),在所述氧气瓶(19)的左端固定安置有第一输氧管(20),所述第一输氧管(20)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阀门(26)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氧管(21)的右端固定安置有吸氧面罩(22),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顶部的固定安置有多个排线卡槽(32),所述第二输氧管(21)插设在多个排线卡槽(32)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安置有信号接收器(13)和gps设备(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置有防水壳(17),在两个所述防水壳(17)的顶部均固定安置有多个发光灯体(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的首端固定安置有橡胶材质的防撞护垫(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置有扶手(15)、且两个所述扶手(15)的位置均位于安全气囊(11)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的顶部还活动铰接有开关门(28)、且所述开关门(28)位于氧气瓶(19)的正上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弹出充气垫的u型自动救生装置;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救生圈本体,在救生圈本体的内腔安设有应急机构,通过设置应急机构,救援人员通过远程操控救生圈本体移动至落水人员附近,随后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启动带动推动杆表面的铁球通过开口处移动至第二电线表面,此时第二电线连通,第一电线与第二电机之间的电阻丝便产生高温,高温则在瞬间将电阻丝外部包裹的固体硝酸胍气化,硝酸胍可产生大量气体,此时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安全气囊内部,将安全气囊快速充气,落水人员便可抱住安全气囊获救,达到了可快速打开安全气囊将以供落水人员抱住,实现了对落水人员救援的快速应急处理,提高救援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孟国庆,张瑞瑞,李翠,顾玲,高德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