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上光伏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广泛,有光即可发电,因为其安全性能高、绿色环保、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点,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光伏发电由于其能力分布密度小,导致占用面积巨大。而水上光伏平台,是一种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湖等水面上建立的光伏电站,以解决传统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2、水上光伏平台通常依赖于浮体进行提供浮力,同时浮体可以作为光伏电站的走道,方便检修、维护。现有的水上光伏系统的浮体结构主要包括支架浮体和过道浮体,支架浮体用于安装光伏组件,过道浮体拼接在支架浮体的周围,过道浮体用以提供足够的浮力和提供人员站立和走动的空。现有的水上光伏平台在承受大风时,主要受力点集中在各个浮体的连接处;而浮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浮力,通常都是由轻质的塑料材质制成的,在强度上不像金属类材质可以经受反复的冲击,因此现有的水上光伏系统,在强度上无法满足多大风区域的强度需求,造成各浮体的连接处经常会损坏,需要经常检修更换浮体,维护成本高。
3、有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必要研究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包括浮体平台、多个安装组件以及多个光伏组件;所述浮体平台包括至少两列间隔设置的主过道、以及至少两列间隔设置的次过道,各列次过道与各列主过道相交设置;主过道包括多个相连的主浮体,主浮体设有至少两个主嵌槽,次过道包括多个相连的次浮体;每个安装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分隔的安装轨道,安装轨道为金属材质,每个安装组件的各根安装轨道与各列主过道交叉设置,每个安装组件的各根安装轨道和与之相交的主浮体相连并嵌入该主浮体的主嵌槽中;每个光伏组件通过支架组件与一个安装组件相连,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脚和至少两个第二支脚,第二支脚高于第一支脚;支架组件的各个第一支脚和各个第二支脚与光伏组件相连,支架组件的各个第一支脚和安装组件的各根安装轨道分别相连,支架组件的各个第二支脚和安装组件的各根安装轨道分别相连,支架组件的各个第二支脚与一挡风板相连。
4、所述主浮体设有三个主嵌槽;每个安装组件包括三根分隔的安装轨道;支架组件包括三个第一支脚和三个第二支脚。
5、所述安装轨道通过螺栓与主浮体相连。
6、所述安装轨道设有贯通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的两侧形成卡沿;所述第一支脚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卡块与安装轨道相连,第一卡块穿置于安装轨道的安装通槽并卡抵安装通槽的卡沿,第一螺栓穿过第一支脚的下端并与第一卡块锁固;所述第二支脚的下端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卡块与安装轨道相连,第二卡块穿置于安装轨道的安装通槽并卡抵安装通槽的卡沿,第二螺栓穿过第二支脚的下端并与第二卡块锁固。
7、所述第一支脚的上端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第一支撑斜面,第一支撑斜面配合有第一压块,第一压块扣住光伏组件的边缘;所述第二支脚的上端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第二支撑斜面,第二支撑斜面配合有第二压块,第二压块扣住光伏组件的边缘。
8、所述第一支撑斜面的低处设有用于抵靠光伏组件边缘的防脱挡沿。
9、所述次浮体设有至少一个次嵌槽;每列次过道配合有至少一根与该次过道相交设置的连接轨道,连接轨道为金属材质,连接轨道和与之相交的次浮体相连并嵌入该次浮体的次嵌槽中。
10、所述连接轨道通过螺栓与次浮体相连。
11、各列主过道中位于最侧边的主过道配合有与各安装轨道和连接轨道相连的衔接轨道,衔接轨道为金属材质。
12、相邻两列隔的主过道之间通过衔接浮体相连,衔接浮体与主浮体的结构相同,且衔接浮体与光伏组件错位设置。
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浮体平台采用相交设置的主过道和次过道,同时,各列主过道是采用安装轨道进行连接,且光伏组件是通过支架组件与安装轨道相连;而安装轨道为金属材质,强度高而能冲击好,这样安装轨道能承受光伏组件承受风力时带来的冲击力,保证光伏组件的可靠安装和整个抗风水上光伏平台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与光伏组件的第二支脚连接的挡风板,挡风板可以防止风力直接作用到光伏组件的背面,保证整个抗风水上光伏平台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好,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此外,安装轨道是嵌入主浮体的主嵌槽中,这样能防止安装轨道凸出主浮体而干扰人们的行走。
1.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平台、多个安装组件以及多个光伏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体设有三个主嵌槽;每个安装组件包括三根分隔的安装轨道;支架组件包括三个第一支脚和三个第二支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轨道通过螺栓与主浮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轨道设有贯通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的两侧形成卡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的上端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第一支撑斜面,第一支撑斜面配合有第一压块,第一压块扣住光伏组件的边缘;所述第二支脚的上端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第二支撑斜面,第二支撑斜面配合有第二压块,第二压块扣住光伏组件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斜面的低处设有用于抵靠光伏组件边缘的防脱挡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浮体设有至少一个次嵌槽;每列次过道配合有至少一根与该次过道相交设置的连接轨道,连接轨道为金属材质,连接轨道和与之相交的次浮体相连并嵌入该次浮体的次嵌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轨道通过螺栓与次浮体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各列主过道中位于最侧边的主过道上配合有与各安装轨道和连接轨道相连的衔接轨道,衔接轨道为金属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水上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隔的主过道之间通过衔接浮体相连,衔接浮体与主浮体的结构相同,且衔接浮体与光伏组件错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