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2445发布日期:2025-02-18 16:4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螺旋桨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桨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水路两栖车开始走入人们视野,其对陆地和水上行驶均具有良好的通过性,逐步开始得到应用。

2、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底盘加装驱动装置为车辆在水中行驶时提供动力,存在车辆底盘离地间隙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桨机构和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底盘加装驱动装置为车辆在水中行驶时提供动力,存在车辆底盘离地间隙较低的问题。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机构,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备胎,所述备胎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备胎具有收容空间;所述螺旋桨机构包括摆臂和螺旋桨组件,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摆臂适于相对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以使所述螺旋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或者,所述螺旋桨组件突出于所述车身的底部背向顶部的一侧。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为弯臂,所述摆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备胎的外周一侧,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且适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一臂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臂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适于设置于所述备胎的外周一侧,所述第三臂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臂适于设置于所述备胎背向所述车身的一侧,所述第四臂适于沿所述备胎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四臂与所述螺旋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为多个,多个所述摆臂的所述第一臂适于在所述车身的后侧上间隔设置。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摆臂相对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减速器和连接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减速器运行,以带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摆臂相对所述车身的后侧同步转动。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减速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螺旋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电连接,所述控制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姿态,所述控制件适于根据所述检测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备胎和第一方面的各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螺旋桨机构,所述备胎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后侧上,所述备胎具有收容空间,所述螺旋桨机构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或者,所述螺旋桨组件突出于所述车身的底部背向顶部的一侧。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包括尾门,所述备胎连接于所述尾门,所述螺旋桨机构与所述尾门转动连接。

15、通过设置摆臂,摆臂与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且与螺旋桨组件连接,螺旋桨组件可为车辆在水中行驶时提供动力,摆臂可带动螺旋桨组件相对车身的后侧转动,而使螺旋桨组件可收容于设置在车身的后侧上的备胎的收容空间,或者突出于车辆的底部背向顶部的一侧,使得车辆在陆地行驶时螺旋桨组件可收容在收容空间内,不会降低车辆底盘的离地间隙。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备胎,所述备胎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备胎具有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备胎的外周一侧,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且适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一臂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臂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适于设置于所述备胎的外周一侧,所述第三臂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臂适于设置于所述备胎背向所述车身的一侧,所述第四臂适于沿所述备胎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四臂与所述螺旋桨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为多个,多个所述摆臂的第一臂适于在所述车身的后侧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摆臂相对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减速器和连接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摆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适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后侧,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减速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螺旋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电连接,所述控制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机构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姿态,所述控制件适于根据所述检测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备胎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机构,所述备胎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后侧上,所述备胎具有收容空间,所述螺旋桨机构与所述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或者,所述螺旋桨组件突出于所述车身的底部背向顶部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尾门,所述备胎连接于所述尾门,所述螺旋桨机构与所述尾门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螺旋桨机构和车辆,所述螺旋桨机构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备胎,备胎连接在车身的后侧,备胎具有收容空间,螺旋桨机构包括摆臂和螺旋桨组件,摆臂的一端与车身的后侧转动连接,螺旋桨组件与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摆臂适于相对车身的后侧转动,以使螺旋桨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或者,螺旋桨组件突出于车身的底部背向顶部的一侧,通过设置摆臂,使得车辆在陆地行驶时螺旋桨组件可收容在收容空间内,不会降低车辆底盘的离地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涛,张丰,郭义发,林金虹,梁海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30
技术公布日:2025/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