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628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飞行器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操纵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外端有短杆。短杆上部套有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手柄与飞行器发动机油门间连有用于控制油门大小的拉线。其特点是两涵道下端均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翼片。同一涵道内的转轴外、内端间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一涵道下端的转轴里端均有联动短杆,所述联动短杆的上端固定在相应转轴上,所述联动短杆的下端间铰接有第三连杆,由第二、第三连杆和联动短杆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一个联动短杆下端均接有拉臂,一个拉臂下端与短杆下端间铰连有第五连杆。两拉臂间有第四连杆。这种操纵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步骤少,操作起来容易。适用于小型飞行器上。
【专利说明】飞行器操纵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操纵机构。具体说是既能控制油门大小又能控制飞行方向的小型飞行器上的操纵机构,尤其适用于在高山、峡谷之类的狭小复杂地域起降的小型飞行器上。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飞行器例如各种飞机上,用来控制发动机油门大小和用来控制飞行方向分别需要一套控制机构。由于控制发动机油门大小需要一套控制机构,控制飞行方向也需要一套控制机构,不仅需要的控制机构多,结构比较复杂。而且调整发动机油门大小和调整飞行方向分别需要对两套操纵机构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多,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行器操纵机构。这种操纵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步骤少,操作起来容易。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包括与机身相连并与机身纵向垂直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外端有短杆,短杆中间铰接在所述固定杆的外端且在非操纵状态下二者间垂直。铰接点之上的那段短杆上套有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手柄与飞行器发动机油门间连有用于控制油门大小的拉线。其特点是机身两侧的两涵道下端均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机身纵向垂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翼片,在非操纵状态下所述翼片两长边间的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与机身的纵向相平行。同一涵道内的转轴外端间均铰接有第一连杆,同一涵道内的转轴里端间均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固定在所述相应涵道的下端。同一涵道下端的转轴里端均有联动短杆,所述联动短杆的上端固定在相应转轴上,所述联动短杆的下端间铰接有第三连杆,从而由同一涵道下端的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联动短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中,邻近操纵手柄一侧的那个联动短杆下端均接有拉臂,其中的一个拉臂下端与所述短杆下端间铰连有第五连杆。两拉臂的纵向中间均固定有向后伸出的横向短轴,所述横向短轴的伸出端上均有销轴。所述销轴呈竖向布置且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应所述横向短轴上。所述两销轴间有第四连杆8。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大于两销轴间的间距,第四连杆两端均有长槽,所述两销轴分别呈活动状穿入所述长槽内。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同一所述转轴上的翼片间均有定位套。
[0007]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08]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包括与机身相连并与机身纵向垂直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外端有短杆,短杆中间铰接在固定杆的外端且在非操纵状态下二者间垂直。铰接点之上的那段短杆上套有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手柄与飞行器发动机油门间连有用于控制油门大小的拉线。只要旋动操动手柄,就可通过拉线带动节气门,使节气门开口变大或变小,使进入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体增多或减少,进行发动机油门大小的调整,从而实现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的调节。
[0009]又由于机身两侧的两涵道下端均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机身纵向垂直的转轴18,所述转轴18上固定有翼片13,在非操纵状态下所述翼片13两长边间的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与机身的纵向相平行。同一涵道内的转轴18外端间均铰接有第一连杆,同一涵道内的转轴18里端间均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固定在相应涵道的下端。同一涵道下端的转轴里端均有联动短杆,所述联动短杆的上端固定在相应转轴上,所述联动短杆的下端间铰接有第三连杆,从而由同一涵道下端的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联动短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0010]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中,邻近操纵手柄一侧的那个联动短杆下端均接有拉臂,其中的一个拉臂下端与所述短杆下端间铰连有第五连杆。两拉臂的纵向中间均固定有向后伸出的横向短轴,所述横向短轴的伸出端上均有销轴。所述销轴呈竖向布置且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应所述横向短轴上。所述两销轴间有第四连杆8。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大于两销轴间的间距,第四连杆两端均有长槽,所述两销轴分别呈活动状穿入所述长槽内。
[0011]其中的一个拉臂下端与所述短杆下端间铰连有第五连杆。
[0012]当发动机启动后,转动操纵手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增大,使涵道内的螺旋桨高速旋转,气流顺着涵道向下流动,为飞行器提供一个向上的升力,使飞行器向上起飞。由于操纵手柄的轴向与右侧涵道下端的翼片两长边间的连线构成的平面相平行,在没有推拉操纵手柄时,气流顺着翼片向下流动,为飞行器提供向上的升力。
[0013]当向前推动操纵手柄时,所述短杆会绕其中间与固定杆的铰接点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带动第五连杆对拉臂进行后推,使与拉臂同轴连接的那个联动短杆向后旋转,并带动同一涵道下端的其余联动短杆一起向后旋转,从而使同一涵道底部的所有翼片下边一起向后旋转,使原本顺着涵道向下流动的气流沿着翼片的表面向后流动,给右侧涵道内的翼片一个向前的推力。与此同时,在拉臂的推力作用下,会使第四连杆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并带动另一涵道下端的联动短杆一起向前旋转,从而使另一涵道底部的所有翼片下边一起向前旋转,使原本顺着涵道向下流动的气流沿着翼片的表面向前流动,给左侧涵道内的翼片一个向前的推力。从而使飞行器向右旋转。
[0014]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操控一个操纵手柄,就可实现发动机油门大小的操控和飞行方向的操控,与【背景技术】需要两套操纵机构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步骤少,而且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右转状态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左转状态示意图;[0021]图7是图4的I点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包括与机身相连并与机身纵向垂直的固定杆5,固定杆5的外端设置有短杆I。所述短杆I呈竖向布置,其中间借助第一销轴2铰接在所述固定杆5的外端,使得在非操纵状态下固定杆5与所述短杆I垂直。固定杆5与短杆I铰接点之上的那段短杆I上套有便于手握的操纵手柄3,所述操纵手柄3与飞行器发动机油门间连有用于控制油门大小的拉线4。只要旋动操动手柄3,就可通过拉线4带动节气门,使节气门开口变大或变小,使进入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体增多或减少,进行发动机油门大小的调整,从而实现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的调节。在机身两侧的两涵道9下端均设置有三个转轴I。所述三个转轴11间相平行,所述三个转轴11与机身的纵向相垂直。所述转轴11上均固定有三个翼片6,在非操纵状态下所述翼片6两长边间的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与机身的纵向相平行。同一涵道9内的三个转轴11的外端间均铰接有第一连杆7,同一涵道9内的三个转轴11的里端间均铰接有第二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均固定在相应涵道9的下端。同一涵道9下端的三个转轴11里端均设置有一个联动短杆10,所述联动短杆10的上端固定在相应三个转轴11里端上,所述三个联动短杆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连杆13,第三连杆13的长度与第二连杆8相等,第三连杆13的两端和中间分别与相应三个联动短杆10的下端铰接在一起。从而,由同一涵道9下端的所述第二连杆
8、第三连杆13和三个联动短杆10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0023]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中,邻近操纵手柄3 —侧的那个联动短杆10下端均接有拉臂16,该拉臂与所在联动短杆10为一体结构。所述拉臂16下端与所述短杆I下端间借助第三销轴18铰连有第五连杆17。
[0024]见图,7,两拉臂16的纵向中间均固定有向后伸出的横向短轴15,所述横向短轴15的伸出端上均设置有第二销轴20。所述第二销轴20呈竖向布置且相互平行,它们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相应横向短轴15上。所述两第二销轴20间设置有第四连杆14,所述第四连杆14的长度大于两第二销轴20间的间距,第四连杆14两端的纵向均加工有长槽19,所述两第二销轴分别呈活动状穿入所述长槽19内。
[0025]为实现同一转轴11上的翼片6间定位,在同一转轴11上的相邻翼片6间均套有一个定位套12。
[0026]见图5,当握住操纵手柄3向后拉动时,与操纵手柄3连为一体的短杆I会绕其与固定杆5前端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使短杆I下端前移,从而由第五连杆17带动拉臂16使拉臂16顺指针旋转一个角度,并在由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13和三个联动短杆10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使机身右侧涵道9内的翼片6上边后倾、下边前倾。与此同时,在第四连杆14和机身左侧涵道9内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作用下,使左侧涵道9内的翼片6上边前倾、下边后倾。从而实现了飞行器的向右旋转。
[0027]见图6,当握住操纵手柄3向前推动时,与操纵手柄3连为一体的短杆I会绕其与固定杆5前端的铰接点逆时针旋转,使短杆I下端后移,从而由第五连杆17带动拉臂16使拉臂16逆指针旋转一个角度,并在由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13和三个联动短杆10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使机身左侧涵道9内的翼片6上边前倾、下边后倾。与此同时,在第四连杆14和机身左侧涵道9内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作用下,使右侧涵道9内的翼片6上边后倾、下边前倾。从而实现了飞行器的向左旋转。
【权利要求】
1.飞行器操纵机构,包括与机身相连并与机身纵向垂直的固定杆(5),固定杆(5)的外端有短杆(1),短杆(I)中间铰接在所述固定杆(5)的外端且在非操纵状态下二者间垂直;铰接点之上的那段短杆(I)上套有操纵手柄(3),所述操纵手柄(3)与飞行器发动机油门间连有用于控制油门大小的拉线(4);其特征在于机身两侧的两涵道(9)下端均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机身纵向垂直的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固定有翼片(6),在非操纵状态下所述翼片(6)两长边间的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与机身的纵向相平行;同一涵道(9)内的转轴(11)外端间均铰接有第一连杆(7),同一涵道(9)内的转轴(11)里端间均铰接有第二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均固定在所述相应涵道(9)的下端;同一涵道(9)下端的转轴(11)里端均有联动短杆(10),所述联动短杆(10)的上端固定在相应转轴(11)上,所述联动短杆(10)的下端间铰接有第三连杆(13),从而由同一涵道(9)下端的所述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13)和联动短杆(10)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中,邻近操纵手柄(3)—侧的那个联动短杆(10)下端均接有拉臂(16),其中的一个拉臂(16)下端与所述短杆(I)下端间借助第三销轴(18)铰连有第五连杆(17);两拉臂(16)的纵向中间均固定有向后伸出的横向短轴(15 ),所述横向短轴(15 )的伸出端上均有第二销轴(20);所述第二销轴(20)呈竖向布置且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应所述横向短轴(15)上;所述两第二销轴(20)间有第四连杆(14);所述第四连杆(14)的长度大于两第二销轴(20)间的间距,第四连杆(14)两端均有长槽(19),所述两第二销轴(20)分别呈活动状穿入所述长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转轴上的翼片间均有定位套。
【文档编号】B64C13/04GK203486133SQ20132057485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杨国社 申请人:无锡振华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