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防护装置及投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387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着陆防护装置及投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高空投放的着陆防护装置及其投放方法。



背景技术:

高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有时需要向地面抛下一些物体,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专门的装备,可以将物体盛放进去并且较好地保护物体至地面,本发明旨在建立一种高空降落防护装置,将物体放进防护装置,然后从高空中抛下,物体可以避免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该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空投放的着陆防护装置,所述着陆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能够结合以形成闭合内部容腔,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均由微点阵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微点阵金属材料的体密度低于10mg/cm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的壁厚介于1cm至30c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能够结合以形成具有圆形闭合内部容腔的球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能够结合以形成具有方形闭合内部容腔的方形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介于3cm至9cm,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结合形成直径介于3m至7m的球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介于1cm至6cm,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结合形成边长介于1m至5m的方形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为6cm,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结合形成的球状结构的直径为5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为3cm,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结合形成边长为3m的正方形结构。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对上述着陆防护装置进行投放的投放方法,所述投放方法包括:

将高空飞行器上需要抛下的设备或物体装进所述着陆防护装置中;

用绳索将所述着陆防护装置的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固定栓牢,组合成一个整体;

将栓牢后的所述着陆防护装置从所述高空飞行器上抛下直至地面;

在所述着陆防护装置顺利降落至地面后,解开绳索,将设备或物体取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抗冲击性的超轻材料。能够装载物体安全降落至地面,解决了高空飞行器高空安全抛物的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着陆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着陆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着陆防护装置的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着陆防护装置的高空投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高空投放的轻型着陆防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着陆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壁1、3和第二防护壁2、4,第一防护壁1、3和第二防护壁2、4能够结合以形成闭合内部容腔5、6。本发明的着陆防护装置可以设置成球状、正方体形状和长方体形状等。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防护壁1和第二防护壁2能够结合以形成具有圆形闭合内部容腔5的球状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防护壁3和第二防护壁4能够结合以形成具有方形闭合内部容腔的方形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均由微点阵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的微点阵金属材料由多个单元结构组合而成,单元结构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通过构造点阵结构形式设计材料力学属性,本发明的微点阵金属材料属于超轻材料,体密度可低于10mg/cm3,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冲击性的特性。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微点阵金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的单元结构,该单元机构的四个顶点的连线能够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的壁厚介于1cm至30cm。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均为半球状结构,从而能够结合形成球状结构的着陆防护装置,其中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第二防护壁的壁厚介于3cm至9cm,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为6cm,结合形成的球状结构的直径介于3m至7m,进一步优选地结合形成直径为5m的球状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结合形成方形结构的着陆防护装置,其中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第二防护壁的壁厚介于1cm至6cm,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防护壁的壁厚和第二防护壁的壁厚均为3cm;结合形成的方形结构的边长介于1m至5m,进一步优选地结合形成边长为3m的正方形结构。

本发明的着陆防护装置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更多个闭合内部容腔。

本发明的轻型着陆防护装置能够按如下步骤进行投放:

将高空飞行器上需要抛下的设备或物体装入着陆防护装置的闭合内部容腔;

用绳索将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固定拴牢,从而组合成一个整体;

将拴牢后的着陆防护装置从高空飞行器上抛下直至地面,其运行轨迹如图4所示;

在着陆防护装置安全降落至地面后,解开绳索,分开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将设备或物体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空投放的着陆防护装置及其投放方法,所述着陆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壁和第二防护壁,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能够结合以形成闭合内部容腔,所述第一防护壁和所述第二防护壁均由微点阵金属材料制成。

技术研发人员:魏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3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