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机翼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6485发布日期:2020-03-20 06:2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式机翼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段式机翼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固定翼飞机的升力主要由机翼提供,传统飞机的机翼往往是有一整个完整的翼面构成,无法根据载荷和任务需求调整飞机的翼展和翼面积,故而限制了飞机可以执行的任务种类,此外,一体式的机翼往往体积过大,无法适应所有的运输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段式机翼和无人机,能够调整机翼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任务种类。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段式机翼,包括功能模块和两个以上的机翼模块,相邻的所述机翼模块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功能模块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机翼模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翼模块上设置有向机翼模块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一插头结构和/或向机翼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一插孔结构;所述功能模块上设置有向功能模块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二插头结构和向功能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二插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头结构和/或第一插孔结构设置于所述机翼模块的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所述第二插头结构和所述第二插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功能模块的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头结构和所述第二插头结构为立方体形状。

优选地,机翼模块的第一插头结构伸入另一个机翼模块的第一插孔结构或者功能模块的第二插孔结构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另一个机翼模块或所述功能模块上;功能模块的第二插头伸入机翼模块的第一插孔结构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机翼模块上。

优选地,所述机翼模块上设置有向机翼模块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一抗扭凸榫和/或向机翼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一抗扭插孔;所述功能模块上设置有向功能模块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二抗扭凸榫和向功能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二抗扭插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扭凸榫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机翼模块的后边缘;所述第二抗扭凸榫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功能模块的后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扭凸榫和所述第二抗扭凸榫为圆柱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功能模块和机翼模块上均设有走线孔,在组合状态下,所述走线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分段式机翼或者上述分段式机翼的优选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式机翼和无人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功能模块和机翼模块的数量和位置,从而改变机翼的大小,改变无人机所携带的功能设备,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式机翼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式机翼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在未搭载功能模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在搭载了功能模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段式机翼;2.机身;

10.功能模块;11.第二插头结构;12.第二插孔结构;13.第二抗扭凸榫;14.第二抗扭插孔;

20、20a~20c.机翼模块;21.第一插头结构;22.第一插孔结构;23.第一抗扭凸榫;24.第一抗扭插孔;

100.无人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式机翼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段式机翼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段式机翼1,包括功能模块10和两个以上的机翼模块20,相邻的机翼模块20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彼此连接,功能模块10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机翼模块20之间。

多个机翼模块20之间彼此连接,构成机翼,用于提供在无人机飞行时提供升力,通过调整机翼模块20的数量,可以改变机翼的翼展和翼面积,功能模块10用于搭载一些功能设备,例如油箱、相机等,根据无人机所执行任务种类的不同,功能模块10搭载不同的设备,例如,无人机执行长途飞行时,功能模块10搭载油箱,无人机执行拍摄任务时,功能模块10搭载相机。需要启用功能模块10时,将功能模块10插接在任意两个机翼模块20之间即可,这样,功能模块10不会对机翼的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具体而言,机翼模块20上设置有向机翼模块20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一插头结构21和/或向机翼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一插孔结构22;功能模块10上设置有向功能模块10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二插头结构11和向功能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二插孔结构12。

机翼模块20可以如图1所示的20c那样仅包括第一插头结构21,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20a那样仅包括第一插孔结构22,还可以如图1所示20b那样即包括第一插头结构21也包括第一插孔结构22。其中,如图1所示20b那样的机翼模块可以在左右两侧均连接其它机翼模块20或功能模块10,作为中部的机翼段落,而如图1的20a和20c那样的机翼模块仅能在其中一侧连接其它机翼模块20或功能模块10,作为边缘的机翼段落。

第一插头结构21与第二插头结构11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插孔结构22与第二插孔结构22形状大小相同,由此,功能模块10的第二插头结构11可以伸入任意机翼模块20的第一插孔结构22,机翼模块20的第一插头结构21也可以伸入任意功能模块10的第二插孔结构12,从而实现机翼模块20与功能模块10之间的位置调整。

为了更有效地承载机翼升力导致的弯矩,第一插头结构21和/或第一插孔结构22设置于机翼模块20的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机翼模块20)最大厚度之间;第二插头结构11和第二插孔结构12设置于功能模块10的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功能模块10)最大厚度之间。即,若机翼模块20仅包含第一插头结构21,则该第一插头结构21设置在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若机翼模块20仅包含第一插孔结构22,则该第一插孔结构22设置在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若机机翼模块20同时包含第一插头结构21和第一插孔结构22,该第一插头结构21和第一插孔结构22分别设置在该机翼模块20的两个侧面,且均设置在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另一方面,第二插头结构11和第二插孔结构12分别设置在功能模块10的两个侧面,且均设置在四分之一弦线及机翼最大厚度之间。

此外,为了方便安装和保持机翼组合后的稳定性,第一插头结构21和第二插头结构11优选为立方体形状。

此外,机翼模块20的第一插头结构21伸入另一个机翼模块20的第一插孔结构22或者功能模块10的第二插孔结构12后,通过螺钉固定在另一个机翼模块20或功能模块10上;功能模块10的第二插头11伸入机翼模块20的第一插孔结构22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翼模块20上。如图1所示,机翼模块20a与功能模块10连接时,第二插头结构11伸入机翼模块20a的第一插孔结构22,螺钉从机翼模块20a的上表面钉入第二插头结构11。功能模块10与机翼模块20b连接时,机翼模块20b的第一插头结构21伸入功能模块10的第二插孔结构12,螺钉从功能模块10的上表面钉入机翼模块20b的第一插头结构21。机翼模块20b与机翼模块20c连接时,机翼模块20c的第一插头结构21伸入机翼模块20b的第一插孔结构22,螺钉从机翼模块20b的上表面钉入机翼模块20c的第一插头结构21。

为了承受气动力带来的扭转力矩,机翼模块20上设置有向机翼模块20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一抗扭凸榫23和/或向机翼模块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一抗扭插孔24;功能模块10上设置有向功能模块10侧面外部延伸的第二抗扭凸榫13和向功能模块10侧面内部延伸的第二抗扭插孔14。

机翼模块20可以如图1所示的20c那样仅包括第一抗扭凸榫23,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20a那样仅包括一抗扭插孔24,还可以如图1所示20b那样即包括第一抗扭凸榫23也包括一抗扭插孔24。其中,如图1所示20b那样的机翼模块可以在左右两侧均连接其它机翼模块20或功能模块10,作为中部的机翼段落,而如图1的20a和20c那样的机翼模块仅能在其中一侧连接其它机翼模块20或功能模块10,作为边缘的机翼段落。

此外,为了更好地承受气动力带来的扭转力矩,第一抗扭凸榫23的设置位置靠近机翼模块20的后边缘;第二抗扭凸榫13的设置位置靠近功能模块10的后边缘。此外,为了更好地承受气动力带来的扭转力矩,第一抗扭凸榫23和第二抗扭凸榫13为圆柱体形状。

此外,功能模块10和机翼模块20上均设有走线孔30,在组合状态下,走线孔30连通,可供线缆穿过,方便与无人机各部之间的电或信号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在未搭载功能模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在搭载了功能模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图4所示,无人机100包括分段式机翼1和机身2。在图3所示的无人机中,分段式机翼1仅包括若干个机翼模块20,这些机翼模块20通过插接的方式彼此连接,形成机翼,通过改变机翼模块20的个数,可以达到扩大所缩小翼面的效果,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在图4所示的无人机100中,在相邻的机翼模块20之间加入了功能模块10,功能模块10以插接的方式与其左右两侧的机翼模块20连接,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功能模块10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