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3350发布日期:2020-05-06 22:2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而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由于无人机的螺旋桨和支撑杆,使无人机的体积大,存在无法拆卸组装,极其不便于携带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无人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便携式无人机。



技术实现要素:

该种便携式无人机解决上述提出的无法拆卸组装,极其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该无人机中的支撑杆能够从螺纹筒上拆卸下,同时支撑杆中的两根金属杆能够分别与两根对接杆对接在一起,使伺服电机能够通电,进而使伺服电机能够跟随支撑杆一起拆卸下,对接环能够从转轴上拆卸下,以及脚架能够从套筒中拆卸下,能够将整个无人机完全拆解,便于拆卸,安装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包括外壳、主体、套筒、脚架、摄像机、螺纹筒、支撑杆、绝缘板、金属杆、对接杆、伺服电机、转轴、对接环、扇叶和卡环,所述外壳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体,所述套筒的底部焊接设置有四个套筒,所述套筒中均卡接有脚架,所述外壳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所述外壳的四周均焊接设置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中间均螺纹嵌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嵌套粘接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中均嵌入粘接有两个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一侧均紧密贴合有对接杆,且对接杆分别嵌入粘接在外壳的四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焊接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分别套接在四个对接环的中间,所述对接环的两侧均焊接设置有扇叶,所述转轴的顶部均卡接有卡环。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与卡环相配适,且转轴的中间为棱柱状,并且转轴的中间与对接环相配适。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内部为空心,且支撑杆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的四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卡环位于对接环的顶部,且对接环的内部设有开口设置有对接孔。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脚架与套筒相配适,且脚架的顶部设有垫板,并且脚架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摄像机、金属杆、对接杆和伺服电机之间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能够从螺纹筒上拆卸下,同时支撑杆中的两根金属杆能够分别与两根对接杆对接在一起,使伺服电机能够通电,进而使伺服电机能够跟随支撑杆一起拆卸下,对接环能够从转轴上拆卸下,以及脚架能够从套筒中拆卸下,能够将整个无人机完全拆解,便于拆卸,安装和携带,卡环能够卡接在转轴上,也可以从转轴上拆卸下,然后可以将对接环从转轴上拆卸下从而便于携带扇叶,并且对接环和转轴能够同步转动,使扇叶能够被转轴驱动,避免扇叶在转轴上空转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中:外壳1、主体2、套筒3、脚架4、摄像机5、螺纹筒6、支撑杆7、绝缘板8、金属杆9、对接杆10、伺服电机11、转轴12、对接环13、扇叶14、卡环1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包括外壳1、主体2、套筒3、脚架4、摄像机5、螺纹筒6、支撑杆7、绝缘板8、金属杆9、对接杆10、伺服电机11、转轴12、对接环13、扇叶14和卡环15,外壳1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体2,套筒3的底部焊接设置有四个套筒3,套筒3中均卡接有脚架4,外壳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摄像机5,外壳1的四周均焊接设置有螺纹筒6,螺纹筒6的中间均螺纹嵌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一端均嵌套粘接有绝缘板8,绝缘板8中均嵌入粘接有两个金属杆9,金属杆9的一侧均紧密贴合有对接杆10,且对接杆10分别嵌入粘接在外壳1的四周,支撑杆7的一端均焊接设置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分别套接在四个对接环13的中间,对接环13的两侧均焊接设置有扇叶14,转轴12的顶部均卡接有卡环15。

优选的,转轴12与卡环相配适,且转轴12的中间为棱柱状,并且转轴12的中间与对接环13相配适,支撑杆7的内部为空心,且支撑杆7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1的四周,支撑杆7能够从螺纹筒6上拆卸下,同时支撑杆7中的两根金属杆9能够分别与两根对接杆10对接在一起,使伺服电机11能够通电,进而使伺服电机11能够跟随支撑杆7一起拆卸下,卡环15位于对接环13的顶部,卡环15能够卡接在转轴12上,也可以从转轴12上拆卸下,然后可以将对接环15从转轴12上拆卸下从而便于携带扇叶14,并且对接环15和转轴12能够同步转动,使扇叶14能够被转轴12驱动,避免扇叶14在转轴12上空转的问题,且对接环13的内部设有开口设置有对接孔,脚架4与套筒3相配适,脚架4能够从套筒3中拆卸下,能够将整个无人机完全拆解,便于拆卸,安装和携带,且脚架4的顶部设有垫板,并且脚架4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1的底部,主体2、摄像机5、金属杆9、对接杆10和伺服电机11之间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将四个脚架4插入四个套筒3中,其次将支撑杆7的一端分别旋进螺纹筒6中,支撑杆7完全旋进螺纹筒6后其一端的两根金属杆9能够分别与外壳1表面的两个对接杆10紧贴在一起,并且伺服电机11水平朝上,再其次将四根支撑杆7按照上述操作安装在四个螺纹筒6上,然后将对接环13套在转轴12中间,再将卡环15卡接在转轴12的顶部,避免对接环13从转轴14上脱落,拆卸时,依次将卡环15、对接环13、支撑杆7、脚架4拆卸下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包括外壳(1)、主体(2)、套筒(3)、脚架(4)、摄像机(5)、螺纹筒(6)、支撑杆(7)、绝缘板(8)、金属杆(9)、对接杆(10)、伺服电机(11)、转轴(12)、对接环(13)、扇叶(14)和卡环(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体(2),所述套筒(3)的底部焊接设置有四个套筒(3),所述套筒(3)中均卡接有脚架(4),所述外壳(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摄像机(5),所述外壳(1)的四周均焊接设置有螺纹筒(6),所述螺纹筒(6)的中间均螺纹嵌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均嵌套粘接有绝缘板(8),所述绝缘板(8)中均嵌入粘接有两个金属杆(9),所述金属杆(9)的一侧均紧密贴合有对接杆(10),且对接杆(10)分别嵌入粘接在外壳(1)的四周,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均焊接设置有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分别套接在四个对接环(13)的中间,所述对接环(13)的两侧均焊接设置有扇叶(14),所述转轴(12)的顶部均卡接有卡环(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与卡环相配适,且转轴(12)的中间为棱柱状,并且转轴(12)的中间与对接环(13)相配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内部为空心,且支撑杆(7)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1)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15)位于对接环(13)的顶部,且对接环(13)的内部设有开口设置有对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4)与套筒(3)相配适,且脚架(4)的顶部设有垫板,并且脚架(4)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外壳(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摄像机(5)、金属杆(9)、对接杆(10)和伺服电机(11)之间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主体、套筒、脚架、摄像机、螺纹筒、支撑杆、绝缘板、金属杆、对接杆、伺服电机、转轴、对接环、扇叶和卡环,外壳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体,套筒的底部焊接设置有四个套筒,套筒中均卡接有脚架,外壳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摄像机,外壳的四周均焊接设置有螺纹筒。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杆能够从螺纹筒上拆卸下,同时支撑杆中的两根金属杆能够分别与两根对接杆对接在一起,使伺服电机能够通电,进而使伺服电机能够跟随支撑杆一起拆卸下,对接环能够从转轴上拆卸下,以及脚架能够从套筒中拆卸下,能够将整个无人机完全拆解,便于拆卸,安装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李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放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