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2548发布日期:2020-09-29 09:3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播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水稻种植方式分为人工抛种或人工撒种、插秧两种方式。人工抛种或人工撒种方式会造成种子浪费,且植株分布不均匀影响植株长势以及减产等问题;育苗移栽人工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另一种插秧的方式,市面上就有很多类型的插秧机,但是这种有一定的缺陷,插秧机会容易导致秧苗姿态不好,发生浮苗,直叉带回秧苗等情况。

无人机在植保播种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水稻播种领域无人机暂未得到应用,水稻播种无人机能有效破除丘陵山区土地条件的限制,是解决丘陵山区机械化水稻种植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无人机采用挂载立式软体搅拌机将破胸出牙后的种子匀速甩出,这样种子就很均匀的洒在土地上,而且效率高,节省劳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包括:

无人机本体,其顶部设置有旋浆机翼;

机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

料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料桶的底部为第一出料口;

进料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料桶的下方,所述进料管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料桶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内设置有进料螺旋叶片,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从进料管的第一进料口延伸至所述进料管的第二出料口;

出料转盘,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转盘包括:

上盖;

下盖;

第二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中心部,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

旋转轴,其竖直穿设于所述出料转盘的中心部,所述旋转轴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驱动所述出料转盘旋转;

多个螺旋挡板,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将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所述螺旋挡板的一端均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挡板成放射状连设于所述出料转盘的中心与圆周面之间。

优选方案是,所述螺旋挡板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粒径。

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方案是,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与竖直方向呈40~50度倾斜。

优选方案是,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与所述进料管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粒径。

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侧。

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机箱。

优选方案是,所述出料转盘的内壁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稻颗粒播种自动化,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进料管内设置有进料螺旋叶片,防止种子颗粒结拱现象,同时有效减少了种子颗粒下落时由于碰撞造成破损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在出料转盘的内壁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锂电行业可有效的降低磁性异物的引入;

4、本实用新型在出料转盘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螺旋挡板,将所述上盖和下盖构成的空间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使得种子均匀从出料转盘内落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料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其顶部设置有旋浆机翼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置4个旋浆机翼1;机架2,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料桶4,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料桶4的底部为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进料管3,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料桶4的下方,所述进料管3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料桶4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3内设置有进料螺旋叶片6,所述进料螺旋叶片6从进料管3的第一进料口延伸至所述进料管3的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螺旋叶片6与竖直方向呈40~50度倾斜,所述进料螺旋叶片6与所述进料管3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颗粒的粒径,避免种子颗粒在送料螺旋叶片6和进料管3之间的缝隙落下,造成种子颗粒的破损;出料转盘5,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转盘5包括:上盖;下盖;第二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中心部,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旋转轴8,其竖直穿设于所述出料转盘5的中心部,所述旋转轴8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驱动所述出料转盘5旋转,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实现出料转盘5转速的精确控制,根据不同农田对应水稻密度的不同通过调节出料转盘5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越快密度越大,反之越小,所述驱动电机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机箱,所述出料转盘的内壁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多个螺旋挡板7,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将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所述螺旋挡板7的一端均与所述旋转轴8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挡板7成放射状连设于所述出料转盘5的中心与圆周面之间,所述螺旋挡板7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粒径,避免种子颗粒脱离容量槽从螺旋挡板7与出料转盘5的上端面的缝隙里抛出去。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种子放入料桶内,然后启动无人机,旋浆机翼旋转,从而使无人机升起,当到达指定播种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驱动出料转盘旋转,料桶内的种子进入进料管经进料管内的进料螺旋叶片进入出料转盘内由螺旋挡板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中,容量槽内的种子抛出,根据不同农田对应水稻密度的不同通过调节出料转盘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越快密度越大,反之越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人机本体,其顶部设置有旋浆机翼;

机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

料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料桶的底部为第一出料口;

进料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料桶的下方,所述进料管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料桶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内设置有进料螺旋叶片,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从进料管的第一进料口延伸至所述进料管的第二出料口;

出料转盘,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转盘包括:

上盖;

下盖;

第二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中心部,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

旋转轴,其竖直穿设于所述出料转盘的中心部,所述旋转轴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驱动所述出料转盘旋转;

多个螺旋挡板,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将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所述螺旋挡板的一端均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挡板成放射状连设于所述出料转盘的中心与圆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挡板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与竖直方向呈40~50度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螺旋叶片与所述进料管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粒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机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转盘的内壁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颗粒播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其顶部设置有旋浆机翼;机架,其固定设置在无人机本体的下方;料桶,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料桶的底部为第一出料口;进料管,其垂直设置在料桶的下方,进料管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料桶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内设置有进料螺旋叶片;出料转盘,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转盘包括:上盖;下盖;第二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中心部通;旋转轴,其竖直穿设于所述出料转盘的中心部;多个螺旋挡板,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将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容积相同的容量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稻颗粒播种自动化,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植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